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的内涵及实施方式作者:张建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369更新时间:2007-9-27【主题内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令性领域和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等非指令性领域。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实际上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要素。这四个领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在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目前在一些学校和地方在实施该课程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倾向:有的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领域当作四门独立的课程分别地进行开设;有的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和综合项目为主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突出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完全取消;有的用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有领域;也有的把社区服务和与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加以弱化,没有很好开展和实施。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个指令性学习领域如何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目前缺少一个完全可行的操作模式,这也是许多学校领导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迫切需要指导的问题。【案例描述与评析】一、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融合贯通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案例一:《茶文化》主题活动实施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主题背景: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涉及面很广,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提出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人们常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然而茶是一个学问很深的话题,要想进一步了解它,我们就必须要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你们打算想从哪一方面去研究有关茶文化方面问题呢?①引导学生调查茶的种类、名称、中国名茶、传统制茶叶的方法、泡茶方法、茶与健康和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茶道艺术等。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阅读与茶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5000年茶文化的发展过程;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2、各小组确定研究主题,讨论并制定本小组研究计划和活动方案。准备好收集资料工具,如笔记本、照相机等。3、每小组可选一两项作为重点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实践活动。①考察各阶层的人对茶的喜爱程度;②考察本地区茶树的种植情况;③考察本地区茶叶的种类;④考察本地近几年茶馆的变化(如数量、规模、档次、茶的品种、消费人群、茶道艺术等)。⑤考察本地区茶叶的制作工艺:A、学生走进茶厂看制茶,参观机器制茶。(机器制茶主要分成以下几道工序:杀青--揉捻--解块--烘干--筛选);B、访问一些民间制茶能手;现场观摩茶农手炒茶4、走进茶园学采茶。①听茶农们介绍茶树的生长过程。②仔细观察茶农采茶,听茶农介绍采茶技巧。(采茶好像凤点头,采茶时,左右手都要用,一左一右轮流采,动作讲究协调;其次,采下的嫩叶也分几个等级,最上等的嫩叶为一个嫩芽,如雀舌;次上等的嫩叶一般为一个嫩芽加1至2片侧叶。)③学生学采茶,茶农指导。5、学种茶树,初步掌握茶树的栽培技术。①听农技师介绍茶场的两个茶树品种,学生观察两种茶树各有什么特点,制出来的茶叶各有什么特点。(都是楮叶种,灌木型,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白毫中等,发芽密度大,整齐,产量高,持嫩性强,内含物丰富,是优质绿茶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发芽期中生偏晚,适宜品种搭配和机采。场内的品种一种是大楮叶,一种是小楮叶。)②学生询问茶树的生长特点(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度,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③了解茶树的繁殖特点。茶树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无性繁殖是指插扦,有性繁殖是指种茶籽。④听农技师或茶农讲解怎样除虫。⑤在农技师或茶农指导下进行插扦、修枝(修剪技术与春茶产量大有关系)的练习。6、学生将调查、考察和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①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②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③完成结题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④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7、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对课题互动提问、答辩。①学生利用课件、小报、图片、茶叶标本等对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并进行课题答辩和反思。②用在活动期间制作的茶叶,以及所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在班内举行一次茶艺表演。(最好能邀请家长参加,当家长看到自己的子女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到的东西很多很多时,就会有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③品尝一下家乡茶。④可举行一些与茶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8、活动延伸。①用亲手制作的茶叶为最亲的人泡一杯浓茶,以表达对最亲的人的敬意。②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黑板报、手抄报、电子刊物、图片展等。③活动过程中可不定期举行义务送茶活动,让在田间干活的农民,让路边开车口渴的人们能及时喝一口浓香四溢的凉茶。在为人民服务中体会做人的意义。④组织学生宣传中国5000年茶文化。【评析】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需要通过各个活动领域的实施得以实现。尽管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各有侧重点和独特的价值,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茶文化》这一主题活动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指导学生把该活动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环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实践环节,并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如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茶文化方面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走进茶园学采茶,学种茶树,开展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实践,进行劳动与技术方面教育;鼓励学生走进社区不定期举行义务送茶活动,让在田间干活的农民,让路边开车口渴的人们能及时喝一口浓香四溢的凉茶,在为人民服务中体会做人的意义;组织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调查、考察和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删选和整理,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成果展示和答辩;鼓励学生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国5000年茶文化,并在校园举行有关《茶文化》成果展示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过程中,《茶文化》主题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从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较好地把握了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即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茶文化》主题活动这种以综合主题的形式高度融合四大领域既符合学生认识心理规律又体现课程综合化课改要求。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应人为地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机械地割裂开来,不能简单地把综合实践活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四门课程来教学。要明确的是,按分科的方式对待综合课程是明显的错误。这四个领域不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而是实践或活动的方式,如研究、服务、调查、劳动、信息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是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提出来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活动的主题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实践过程,使各领域得到有效整合。另外,《茶文化》主题活动以综合主题的形式高度融合四大领域也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理念。这种多领域的综合主题的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分布实施,有序展开。二、以某一领域为核心主题,以一拖三,融合贯通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案例二:“走近自行车”主题活动实施对象:小学七年级学生案例描述:本主题活动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中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掌握一般的自行车故障排除方法开始,到了解自行车各部件的功能;从对自行车防雨、防盗等功能的创新,再到帮助他人修理自行车的社区服务;还有对人们骑自行车的情况调查和多种新型自行车的信息资料收集等,使劳动与技术、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个指令性领域在活动中获得自然融合。【评析】本主题集中体现了以劳动与技术教育领域为核心主题,融合贯通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理念。劳动与技术领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初步形成了相对规范性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与技术方面专兼职教师队伍。但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劳动与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令性学习领域之一,其教育独立地位不复存在,这种课程形态上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也使得一些学校存在着逐步削弱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趋势。课程改革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劳动与技术教育是跨学科的学习领域,新课程确立了劳动、家教、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的学段定位,如在技术方面,小学确立为“技术初步”,初中确立为“技术基础”;在职业准备方面,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设计为“职业引导”。另外,新课程首次将简易的技术设计、技术产品说明书的阅读、简单的技术作品评价正式引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内容,农业技术的学习内容也从传统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向品种改良、技术试验、产品贮存与加工、市场调研和营销等方面扩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有效发挥传统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优势,避免劳动与技术教育削弱,为此我们提出了拓展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的内涵,以劳动技术教育为中心,通过研究、调查、服务、设计操作等多种实践方式使四大指令性领域加以融合,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三、两两结合,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案例三:《地震》网络主题探究活动实施对象: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学生主题背景:地震带给人类的损失是巨大的。1556年陕西关中地区发生的8级大地震,伤亡80余万人;1976年唐山的7.8级地震,死亡24万多人,整个城市变为废墟;1999年台湾南投县集集发生的7.6级大地震,死伤1万多人。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