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项目-信息技术EDI应用能够改善供应链动态特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业硕士综合实践项目评分表-------MBA专业信息技术EDI应用能够改善供应链动态特性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倍受关注,但市场需求信息在沿着供应链自下而上传递的过程中会出现波动放大效应和时间延迟问题,这种供应链动态特性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效率。为此,本文系统分析了供应链动态特性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对策,并结合企业工作实践论述了信息技术EDI在改善供应链动态特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关键词供应链牛鞭效应动态特性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仅靠单个企业的资源已无法快速响应用户需求,企业之间结成战略联盟,形成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供应链(SupplyChain),通过优势互补来获得集体竞争优势,达到双赢(Win-Win)的效果。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在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中,每个成员在决策时都在利用来自直接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预测并向上游企业订货,每个企业都面临着前趋和后继间的订货问题。然而当下游需求发生变化时,由于供应链的固有属性会产生信息曲解,而且曲解的信号会沿着供应链自下而上(顾客→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逐级放大,这种现象被称为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Bull-whipEffect)。牛鞭效应会造成低质量的客户服务、低效运输、货物短缺或积压以及错误的需求预测等现象。因此,分析引起牛鞭效应的原因及其缓解对策,是保证供应链管理高效运作的关键。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如文献[1]分析了引起牛鞭效应的四种因素: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和理性对策,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文献[2]则对需求预测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等等;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还不多,仅有的也只是重申了文献[1]中所述的四种因素。此外,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供应链动态特性中的波动放大效应,却较少涉及对时间延迟问题的分析。为此,本文将结合企业工作实践经验深入系统地分析供应链动态特性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对策,并着重论述信息技术EDI对供应链动态特性的改善作用和意义。二、供应链动态特性分析为研究供应链的动态特性,先引入一个简单的供应链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的供应链系统由顾客、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基本的运作程序是:顾客向零售商订货;零售商收到订单后,根据库存情况再向批发商订货;批发商向制造商订货;制造商收到订单后,制订生产计划,组织产品生产。制造商将产品运送到批发商仓库;批发商收到货物后,发货给零售商;零售商最终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在此供应链系统中,信息传递是通过递送订单完成的,它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着反馈控制作用。2图1,供应链动态特征模型该供应链中存在时间延迟问题,包括信息延迟和物流延迟。信息延迟有三种:(1)订单业务处理延迟,如零售商收到订单后,进行处理所需的时间;(2)订货延迟,如零售商根据订货量制作新订单并发给批发商所需的时间;(3)邮寄延迟,即订单在邮寄途中花费的时间。此外,还存在两种物流延迟:(1)交货延迟,即某个成员收到订单后到货物交付所需的时间;(2)运输延迟,货物在运输途中花费的时间。通过对供应链中时间延迟问题的分析,综合供应链中信息波动的放大效应,就能反映出供应链的动态特性,如图2所示。图2供应链动态特性牛鞭效应从图2中可以看出,供应链上各成员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存在不同的时间延迟。例如当市场需求首次开始上升时,零售商对批发商的订货仍保持不变;而当市场需求第二次上升时,制造商对供应商的订货反而在减少。结果是供应链上各个成员的业务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运作,同时各企业的库存也围绕着期望库存水平上下波动。随着供应链的增长,参与供应链运作的企业越多,这种动态特性就越明显。引起供应链动态特性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需求预测、批量订货、价格波动、理性对策、时间延迟和缺乏协调。三、信息技术对供应链动态特性的改善3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信息传递的障碍,减少供应链的“内耗”,提高信息共享程度,以形成由顾客需求驱动的无缝(Seamless)供应链,实现良好的协调,降低供应链成本,缩短各个环节的时间延迟,消除信息波动的放大效应,是供应链管理高效运作的关键。采用信息技术(如Internet、EDI、电子商务等)能够有效改善供应链的动态特性。首先,采用信息技术后,供应链成员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信息的传递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即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不仅接收其直接下游传来的订单信息,同时还接收来自最终顾客的需求信息(POS数据),如图3所示。每个成员利用流向自己的信息来预测实际需求,并决定向其上游企业的订货量,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由多头预测引起的信息失真。其次,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消除信息延迟,使得顾客订货信息能够立即传送到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顾客响应速度。同时,快速的信息传递必然要求快捷的物流运送与其同步,否则会影响供应链动态特性的改善效果。第三,采用信息技术后,能够清楚地掌握每一种货物的状态信息(生产中、运输中、库房中等),以确定合理的订货点和订货提前期,实施精确订货策略,避免了货物积压或短缺。第四,采用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技术后,网上商店取代了传统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减少了供应链的环节,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从而也改善了供应链的动态特性。图3,供应链中信息流然而,采用信息技术虽然可以有效缓解供应链的动态特性,却无法完全消除它。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采用虽然减少甚至消除了供应链中的信息延迟,可产品生产中的物流延迟以及货物运输、配送中的物流延迟总是存在的。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物流技术虽然可以将物流延迟降至较低的水平,也还是不能完全消除。此外,信息波动的放大效应也是无法避免的,它是供应链本身固有的特性。四、信息化EDI技术在供应链中应用在企业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体系中,每天都要发生数以万计、百万计的交易。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以及相对落后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精确、可靠及快速的采集和传送。企业物流配送环节主要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除了包括条形码技术、EDI技术、射频技术、GIS技术、GPS技术、互联网技术,还包括ERP系统、DRP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本文针对南孚公司物流部门与第三方专业物流的业务之间:信息化传递的标准化问题—EDI电子技术应用进行研究。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是自动识别技术在供应链自动化、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中应用的支撑技术和重要环节。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指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或技术,EDI遵循一定的国际标准或行业规则,自动地进行方式。换言之,EDI不是具体的软件或硬件系统,而是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和客户等在其各自的应用系统之间利用EDI技术,通过公共EDI网络,自动交换和处理商业单证的电子处理过程,EDI技术应用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通信网络、计算机硬件及专用软件组成4的应用系统、企业双方约定的数据标准化。作为一种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手段,通过对供应链中的制造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和标识,为实现全球贸易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品质量追溯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2003年中国“条码推进工程计划纲要”的提出和实施,条码技术已经开始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EDI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条码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的瓶颈问题,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从企业生产的角度来讲。企业为了满足多品种的模式订单,传统的手工方式效率低,由于各个环节的统计数据的时间滞后性,造成统计数据在时序上的混乱,无法进行整体的数据分析进而给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利用条码技术,对企业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跟踪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生产制造业的物流跟踪,满足企业针对物料准备、生产制造、仓储运输、市场销售、售后服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信息管理需求。1、南孚EDI项目设计背景1.1、南孚电池为国内碱性电池龙头企业,近几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飞速,目前已建立起供销存一体化的ERP系统平台,而且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信息的共享。1.2、南孚电池的产品配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许多企业的物流配送有专门自己的车队负责,这种方式对一些中小型企业而言实际上是一种负担)1.3、南孚下达指令单的现状:将ERP系统中的发货指令单打印并通过传真的方式到第三方物流订单组通知发货.南孚发送指令单和接受订单反馈信息都需要人为的干预和人工处理,随着南孚业务的迅猛发展,这种操作方式效率低,安全性和保密性差,而且成本高。如图1。2、南孚物流EDI应用解决思路及设想效果2.1、发货指令及反馈信息的接收过程要求实现自动化2.2、实现成本最低化管理(降低电话费用,传真费用,人工费及材料费)2.3、提高发货指令的及时性,安全性和保密性以实现降低客户投诉率2.4、以下是采用EDI电子技术实现的物流业务处理流程图53、EDI电子技术解决方案3.1、建立EDI标准:南孚公司与物流公司双方建立EDI信息的标准格式,该格式的信息内容双方的系统都可接收,目前使用EDI技术的多数企业普遍使用XML格式;根据该EDI标准,南孚公司通过ERP系统将发货指令单导出生成XML文件并已某种传输方式提交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将XML文件导入自己的系统生成物流公司的客户订单进行配送货物。3.2、安全性标准建立:为防止XML文件内容被他人恶意修改或在传输过程中被人截取后读取内容,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尽量降低这样的风险,南孚与物流公司双方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某一算法加密和解密;当从南孚ERP系统导出XML文件后,对文件进行加密;当提交给物流公司后再解密并导入物流公司的相关物流系统中。3.3、传输方式建立:通信网络。应用EDI很重要的一步是选择EDI的通信方式,EDI系统之间通信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企业EDI系统的应用效果。EDI的通讯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点对点连接、第三方网络(VAN)、Intemet、Intranet、EDI到传真,传真到EDI。根据南孚现有通讯网络条件,在设计项目时我们定位EDI传送方式有三种形式:1)、Email(电子邮件)2)、FTP(文件传输协议)3)、电子数据交换公司南孚及物流公司建议采取第一或第二种方式。第三种方式需要南孚和物流公司采用所雇佣的电子数据交换公司的报文(电子数据)标准,所以造成对报文的格式没有控制。但第三种方式与我们设计思路中的节省费用相冲突。因此考虑到相关因素,双方选择第二种FTP(文件传输协议方式):在双方各自建立FTP站点,并根据授权共享文件夹。3.4、EDI信息传输和反馈机制:采用双向传输机制。即可传送发货指令,又可接收反馈信息。特别是反馈信息的接收分析的必要性,反馈分析系统将及时提供给南孚相关的货物配送状态(备货、在途、客户签单、回单等)63.5、EDI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及时性:发货指令单的传输需要及时性。从技术角度而言,我们使用Automation工具,并编写一些FTP、PUT的批处理命令,在Automation中设置shedule计划中设置执行FTP与PUT的频率;南孚与物流公司需要建立共同的操作约束机制以尽量避免此类情况:南孚正在上传/下载信息,而物流公司却正在下载/上传数据,因此双方需要建立这样的机制来使时间错开。3.6、建立事后处理机制:这样的机制是必须考虑的,可尽量避免企业的损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A、撤单机制:发货指令单已传给物流公司,但因特殊因素需要撤单时,南孚公司与物流公司需要按约定的机制进行处理。B、应急机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