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经验论文:日本发展绿色经济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时代,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寻绿色经济增长模式,即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曾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日本政府极为重视经济增长与环境问题的和谐发展。日本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宇都模式、循环型社会模式,日本发展绿色经济的经验及其政策值得我们学习,即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明确责任主体,追究废弃物第一排放责任;提高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能力;明确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细分环保经费。[关键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境污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的背后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如太湖水污染事件、淮河水污染事件。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环境、资源一直在默默承受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沉重负担。资源的稀缺性必然改变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或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必将取代高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的认识及运用,日本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国家。日本发展绿色经济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一、日本发展绿色经济的历程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其资源主要依靠进口,国际资源的波动对日本经济影响很大。资源的匮乏迫使日本思考改变其经济发展模式。从近代看,日本经济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循环经济)历经以下阶段: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资源的匮乏迫使日本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资源的匮乏使日本寻找资源的替代品及提倡材料、能源的节约,这种思想可以追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四国一齐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矿石、废铁、机械、粮食的出口供应,被控制住资源的日本,一下陷入了为夺取资源而战争的泥潭中。在日本国内,对资源的替代和节约远比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彻底得多。公共汽车和轿车使用木炭、劈柴代替汽油发动,卡车的车厢从铁制改为木制,制动器只安在后轮,坐席改为没有弹簧的木制椅,汽车灯从2个改为正中1个……。深受资源约束的日本,在材料替代和节约方面的思想为后来日本经济模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2.1950-1970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期绿色经济的兴起。二战后,日本致力于发展经济,成就了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到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以生产为主要导向下的发展模式,笃信生产的问题能够最终解决一切,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失衡等环境公害频繁发生,该时期日本成了举世闻名的“公害国”。对于严重的环境公害,日本公民向法院起诉。鉴于此,日本政府把解决公害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制定了多项公害防治法,如《公害对策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等。由于各类“公害法”的实施,有效地刺激了日本绿色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发展进入平稳阶段,节省资源的经济模式就此基本形成,这为建立绿色经济打下了基础。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绿色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废弃物产生量剧增,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中废弃物的生产大国,人均垃圾日产量在1公斤以上。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导致处理问题更加突出,废弃物处理的社会成本不断加大。此时,日本处理垃圾的方式主要以焚烧为主。然而,焚烧设施和最终处理场地不足的问题也在日益加剧。90年代后期,由于焚烧垃圾产生有害物质二恶英事件的出现,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废弃物处理的关注。为了解决废弃物问题,日本政府于1991年彻底修改了《废弃物处理法》,1992年再次对此法进行了修改。在修改《废弃物处理法》的同时,日本政府还出台了再生资源利用的法律,以减轻环境的负荷。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效率,日本政府明确了企业责任,如《容器和包装物循环利用法》与《家用电器循环利用法》。日本政府对环境污染的处理及相关法律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开始慢慢被人们所接受。4.次贷危机后日本绿色经济的深化。次贷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再次触动了日本对新经济模式的探索。绿色经济也越发深入人心。日本高度重视减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全球气候变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绿色经济”。5月,日本正式启动支援节能家电的环保点数制度,通过日常的消费行为固定为社会主流意识,集中展示绿色经济的社会影响力。在对企业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的监督管理方面,日本有一套完整的“四级管理”模式:首相→经济产业省→其下属的资源能源厅→各县的经济产业局。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企业纷纷将节能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重视节能技术的开发。日本政府还通过改革税制,鼓励企业节约能源,大力开发和使用节能新产品。二、日本绿色经济的实践日本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由点到面的逐步递进过程。日本发展绿色经济的做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社会参与和科技强有力支撑,实现经济与环保协调发展;二是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构建循环型社会。日本在发展绿色经济的模式方面,有两种比较典型的模式:一种是“宇都模式”,另一种是循环型社会模式。在政府支持方面,财政政策支持起到重要作用。1.“宇都模式”。工业城市宇都,该市重点发展煤炭工业,但随着煤炭业的发展,煤炭污染成了很大的公害,严重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城市环境。针对这种状况,市政府从1949年起便开始污染治理工作,市议会设置了“宇都市降煤对策委员会”,开始对各工厂消耗的煤炭质量、数量、锅炉种类、除尘装置有无污染现状进行调查。与此同时,在市内10处设立测定煤炭沉降量,并及时将污染和危害情况公之于众。1951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条例为基础的,由“产、官、学、民”组成的“宇都市煤尘对策委员会”。在相互信赖、相互协调、相互协商精神的指导下,全体市民一致行动,积极着手制定实施被称为“宇都模式”的独立的污染防治对策,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此后,宇都模式在日本全面推广。1997年“宇都模式”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奖”。宇都模式的成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必须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过程,群众既是监督者也是治理环境的主体。一方面,群众要树立环保意识,另一方面,群众还要监督企业是否有违规操作行为。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不是靠一个人、一个组织就能治理得好。全民参与,人人为保护环境做贡献,环境治理才能达到长期的效果。其次,政府与企业的相关协调机制。对于不遵守法律法规的企业,政府一律采取舆论曝光和加大立法惩罚措施,使企业自己加入到维护环保事业当中去。再次,“宇都模式”有一个“精干”的队伍,其成员由“产、官、学、民”组成。应该说,这种组成模式代表了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便于民主化和透明化。2.循环型社会模式。日本发展循环型社会模式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企业及全社会方面。在消费者方面,提倡绿色消费,鼓励消费者购买和消费贴有环境标签的商品,以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生产,从而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另外,日本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在企业方面,由于日本国内资源稀缺性,企业家们早就意识到对能源节约的重要性。在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的口号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清洁生产为中心,按“循环社会构想”的要求设计企业生产过程,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日本政府督促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在全社会方面,日本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大力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另外,日本推动循环型社会离不开法律强有力的支撑,日本政府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2000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促进基本法》,这是一部基础法。随后又出台了《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第二层次的综合法。在涉及具体行业和产品的第三层次立法方面,2001年4月,日本实行《家电循环法》,规定废弃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由厂家负责回收。2002年4月,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汽车循环法案》,规定汽车厂商有义务回收废旧汽车,进行资源再利用。同年5月底,日本又实施了《建设循环法》,规定到2005年,建设工地的废弃水泥、沥青、污泥、木材的再利用率要达到100%。第三层次的立法还包括《促进容器与包装分类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绿色采购法》等。3.日本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为了节约资源,减轻环境的负担,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日本政府制订了相关的财政预算。《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对政府在推进循环型社会中必要的财政措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日本政府对环保经费的分配是非常细致的,详见下表。正是由于日本政府对环保经费分配的周全、细致,才确保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也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三、日本绿色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提出了“新能源政策”,各国纷纷响应,我国也宣布了自己的减排目标:到2020年,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这是中国首次给自己的碳排放制定数字指标,表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地方政府协调问题的存在,节能减排计划要达到实质性的成果,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可以向日本取经。日本绿色经济的发展是通过一套完整的体系,既有群众、企业及立法所构成的三位一体模式,这种模式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日本发展绿色经济模式值得我国借鉴。1.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目前,我国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工业园区的占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我国的工业园区建设可学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可以按企业间“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生态工业链,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明确企业社会责任,需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企业的节能减排标准,使企业自己维护环保责任。另外,政府应鼓励企业生产绿色食品,并贴有相应的标志,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2.加大宣传力度,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模式,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人口多、城乡差距大,导致了人们对绿色消费意识存在较大偏差。所以,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消费、低碳经济深入人心。在农村,要转变人们原先劈柴生火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碳的排放量。农村可以采取普及沼气,改变焚烧木、碳的习惯。在消费绿色产品方面,鼓励消费者消费贴有绿色标志的商品。3.明确责任主体,追究废弃物第一排放责任。排放责任是指排放废弃物的行为人应当作为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和居民都应该对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对乱排放者进行惩罚。日本《循环基本法》明确地规定企业在从事生产活动中不得不抑制原材料转变为废弃物,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废弃物能循环利用。同时,该法还明确了公众的责任,公众应该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尽可能使用再生产品,协助分类回收循环资源,抑制产品转变为废弃物。目前,我国居民、企业对废弃物排放问题是较严重的,其直接后果就是人们生活环境变坏,资源浪费。在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期,节能、减排问题尤显突出,我国应该尽快明确废弃物排放责任条款,以降低环境负荷,使废弃物变废为宝。4.提高我国节能减排技术能力。对于一个人口大国,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就是一个大问题。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原始的焚烧、填埋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节能减排既要从源头上做起,又要在实践中可行,则必须发展我国适应绿色经济的技术。在源头上,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进行循环利用。在实践中,节能减排技术可行、可推广。5.明确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细分环保经费。日本的财政政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