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理念的人文拓展—兼谈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的文化生态学特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绿色建筑论文:“绿色建筑”理念的人文拓展———兼谈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的文化生态学特质摘要:绿色建筑的健康特征体现在物质和文化两方面,但在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存在关注物质技术、忽视文化品质的现象。论文集中针对后一层面的内容展开论述,选取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作为研究载体,探讨建筑与自身功能、地域环境及社会、时代背景的关系,并进行气质、品味、伦理等人文属性的绿色评判演示,补足与拓展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并为文化线路保护提供参照。关键词:绿色建筑;健康;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文化生态学特质绿色建筑理论是全球生态意识觉醒的产物,一些学者将绿色建筑明确地称为“健康建筑”。如果将一座建筑比拟为一个生命体,健康应该体现在“身、心”两方面。身包括所有物质层面的构成内容,心则涵盖了精神、伦理、文化、艺术等多方面因素,这种两分法也刚好呼应了建筑的技术性与艺术性整合的特征。从与绿色建筑相关联的生态建筑学理论看,后者并不忽视对社会文化的关心,如设计目标中有“社会目标”(使建筑获得更多社会效益,它应包括文化内涵的体现、心理结构的对应、地域特征的反映、生活方式的体现等[1]),设计策略中有“历史文脉策略”等等。但是,在具体研究和实践操作层面,对物质主体和技术的关注根本压倒了对文化内容的关注,所言的绿色文化也只是从绿色生态技术美学的角度描述。因此,从文化层面认识绿色建筑的性能和特质,关注技术绿色之外的人文绿色品质,并进而尝试用绿色建筑的文化标尺来评判建筑的真实价值,应该可以成为理解建筑的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方法并获取广义的绿色建筑认知体系。依照文化生态学的逻辑,文化的演进有其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一个文化种群的肌体健康表现为此种文化根植并外显于社会的积极和谐的生存状态,而一栋建筑达到文化层面的“健康”标准则可以理解为这栋建筑对社会、文化、地域、心理等制约因素有准确、生动地表达。这涵盖了建筑与自身功能的关系、与地域环境特征的关系、与社会时代背景、生活方式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我们暂且将其概括为气质、品位、伦理等几个内容。在研究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文化特质的过程中,尝试性地运用这一标尺进行历史建筑文化品质的再判断,形象地触摸到了一份鲜活的建筑遗产。一、健康气质———功能类型和技术形式的形象呼应1.功能表情———建筑功能的显性气质卡斯滕·哈里斯说过:“……建筑的伦理功能,‘伦理的’衍生自‘精神气质’。就某个人的精神气质而言,我们意指他(她)的性格、性情或者气质。……对建筑的伦理功能,我指的是它帮助形成某种共同精神气质的任务”[2]。《建筑创作》杂志社曾举办过一个关于“回归建筑主体的客观真实性”话题的座谈,其间就寻找建筑功能与建造的真实逻辑和反思形式游戏误区的认识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似乎可以这么说,形式游戏创造的建筑像一个化装舞会的演员,而理性的设计过程产生的建筑是一个真实的人。所以,准确表现自身功能类型和建造逻辑的建筑形象在外部和内在空间的表情上是健康的、绿色的,而脱离自身功能类型和建造逻辑、表里不一的建筑形象是一种处于癫狂状态的形象,是不健康的,即使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也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绿色建筑。中东铁路沿线的历史建筑在形象反应功能类型上主体性格十分鲜明。住宅建筑低缓、朴实,表情安详亲切;大型公共建筑雄伟气派,表情持重而沉稳;教堂建筑高耸、装饰繁复,表情庄严、神秘;宾馆建筑优雅舒展,表情极具亲和力。可以说,大部分中东铁路历史建筑的形象都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内部功能的属性,成为自身的无字招牌。这一点与时下充斥各城市的千头一面、千功能一面的现代建筑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的几种典型功能类型:住宅、教育建筑、教堂、宾馆2.技术表情———建造方式的隐性气质气质除了体现在功能类型的外在表情上,还反映在建筑技术形式与外在形象的对应关系上。健康的建筑形象可以体现表里如一的建造逻辑。由于中东铁路建筑大部分沿用了砖石的砌筑技术,所以其形象都显示出砖石建筑典型的稳重饱满的气质特征,即使是外部墙面上层次众多的装饰构件也大都通过砖工砌筑而成,完全没有牵强的附加感。至于俄罗斯风格木刻楞建筑的原木墙面的堆叠形象更是与其建造方式完全吻合。准确地说,一座建筑与所处环境和谐共生,其结果表现为浪漫的人文景观,而过程和手段却伴随着实实在在的材料选择和技术运用。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的墙体大多采用厚实的砖墙,最厚者甚至达到1.5米。开窗形式为竖向窄长窗,面积偏小以减小室内墙面冷桥的散热系数。级别较高的别墅和住宅专门设置阳光间,外部形式虚实对比,内部空间温暖明亮,创造形象的浪漫表情。普遍见诸中东铁路沿线建筑的坡屋顶巧妙地分解了雪荷载的压力,非常便于雨水和雪水的排放;而其下部通平吊顶的做法则是为了形成屋顶下的闷顶保温层。显然,这与今天盛行的表皮建筑及装饰性大屋顶表里不一的建造逻辑可谓天壤之别。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的几种典型技术形式:磊石建筑、砖砌建筑、木刻楞建筑二、健康品位———社会文化及演进过程的准确传达1.文化品位的演进性———输入、同化、异化建筑和城市环境的文化品位是由整个社会文化的品位决定的,健康的品位是建筑所根植的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中各要素协调发展的结果,这种协调发展伴随着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过程。新陈代谢通常在文化生态系统的原有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发生,它包含着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同化是依据主体文化的价值取向,吸收环境所提供的原料,经过消化、批判,营养自身,是对固有文化的保存。异化是文化系统中异质因素对原质文化的否定,是原质文化的扬弃,新的文化因子的繁殖”[3]99。在任何存在多种文化的空间领域都有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同化、异化过程,哪种过程占据主导,这取决于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势位差异。当外来文化高于原有文化时,本土文化就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同时,处于弱势的本土文化,因其占据身后稳定的原生地理环境而不会真正消亡,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地对外来文化进行修正和局部同化,这也正好形成了一些戏剧化的人文景观,尤其表现在建筑上。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文化异化最终还须将外来文化纳入本土文化发展的逻辑之中,使之真正植根于本土文化这块深沉的土地”[3]99。中东铁路整条线路文化的形成强烈地再现了上述不同类型文化发生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局部同化、整体异化、异同反转、和谐共生。最集中反映这种文化过程“局部同化”的建筑现象是存在于中东铁路沿线站舍建筑集群中大量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作品。如图中实例可见,中式的屋顶和俄罗斯式的厚重墙面相应生趣,构成了绝无仅有的浪漫人文景观。随着历史的演进,大量的中式屋顶和檐下装饰逐渐被恢复成了与主体形象更趋一致的俄罗斯形式,演示了“整体异化”的文化过程。(见图3)之后,同化和异化的过程交互作用,由此展现出的建筑景观也异常的丰富和富有戏剧性。集中在哈尔滨市埠头区(今道外区)的“中华巴洛克”风格四合院是最为突出的实例。砖石檐口、欧式窗洞周围缀满的“福禄寿”、“富贵吉祥”、“云纹花草”浮雕装饰;欧式砖墙前带有雀替的木柱式和围以棂花格的敞廊;欧式建筑立面上挂满的中式楹联旗幌,各种风格迥异的建筑语言和样式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和谐动人的市井画卷。中东铁路沿线中西合璧的建筑景观演示了“局部同化”和“整体异化”的文化过程图4哈尔滨道外区中西合璧的建筑景观再现了“异同反转、和谐共生”的文化过程2.文化品位的时空性———昔时、现时、情节性“历史性建筑和街区的首要特性就是它们从过去的岁月中走来,承载着凝重的记忆,因此,它们所具备的美学特质是首先就与时间的概念有关。……人们对时间与存在的形而上的思考,是审美思想空间的扩展,促成了历史建筑特殊的时间美学价值。同时,对时间因素的喜爱也直接扩展、移情到传递时间线索的各种痕迹上去”[4]165。显然,老建筑已经为人们的内心搭建起了一座想象的桥梁,体验者的审美感受实际上是在无限久远的历史时空中完成的。事实上,中东铁路文化品位的深远历史感已经成为整个线路文化的一大特色,这种特色充满岁月积淀并具足丰满的情节特征,具备了很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一幢房子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许许多多故事,很多房子也因此成了电影导演们频繁光顾的外景地。老房子在城市中很像人群中饱经风霜的老人,充满阅历与智慧却那么温和宽厚。这种气质与大地的表情非常相似,正如爬满藤蔓的老墙,几乎不再属于人工环境,而是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正如沙里宁在分析欧洲中世纪城市形态时所言:“老化是一个总的自然过程。岩石、崖壁并非以它们材料颜色的面目出现,而是表面经过软化后达到的一种中间色调,能够与周围景物和谐地融合到一起”[4]165。崇尚“苍老”审美意境的中国山水画一直被认作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生态哲学的艺术典范,看来,自然审美的历史感和原生态意象有着“通感”的品质,岁月、自然和中国人的怀旧情结能产生持久的共振。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的典型时空情节性景观:百年老石街和被风雨残蚀的老建筑片段三、健康伦理———哲学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整体呈现1.绿色哲学———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地域环境及气候特征的直接影响体现为一座建筑的外部表情,这种表情的背后是他所透现的伦理观念与习俗。在处理建筑个体之间和个体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上,中东铁路历史建筑集体展现了一种高度理性的“绿色哲学”———整体和谐观。俄罗斯族裔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们似乎是遵照着“家园”的设计理念来完成设计和建造的,而“家园”可以说是原生态的绿色人工环境。在中东铁路沿线,城镇环境一定是其中的建筑物有着相似的外部表情,无论是中心城市哈尔滨、小镇横道河子,还是一两栋单体建筑与周边环境形成的铁路站舍。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似表情共同形成的清晰场景给人强烈的印象性。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的几种典型表情与场景:中央大街、横道河子镇、雪中站舍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上,中东铁路历史建筑表现得最为鲜活。中东铁路沿线建筑的外部表情大多厚重、温暖,极具亲和力,这其实来自于它应对寒冷地区防寒要求的建造技术。建筑外立面普遍迭砌有丰富的细部,富有节奏的凹凸变化巧妙地以阴影的形式将阳光勾勒出来,加之建筑外部红黄色彩的运用,营造了充盈的温暖气氛,以一种对比和互补的方式呼应寒冷、凋敝的冬季景观。在冬季,盖满积雪的巨大坡顶,低矮近人的门斗,胖胖的烟囱,厚墩墩的砖墙,温暖的火炕、木门……可以说,特殊气候与自然景观为中东铁路一线孕育了浪漫的人文景观和典型的建筑样式,这些建筑语言再现传统的地域建筑意象,带有强烈的“家”的表情特征,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原生态绿色建筑。2.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阶层属性作为远东地区重要的文化线路,中东铁路沿线历史建筑清晰地记录着多元文明曾经的异彩纷呈和空前繁荣。中东铁路沿线主导文化是以俄罗斯为主的多种外来文化的集合。特别是哈尔滨,俄罗斯人、犹太人、波兰人、日本人等多族侨民都留下了自己文化的影子,而借助建筑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是各类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理念。数量和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的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展示了当时位居远东文化中心城市的艺术之都的前卫和浪漫;形式各异的教堂交相辉映,无声地宣告这座移民城市有着高度的精神文明;包括日本风格在内的多种休闲建筑沿松花江的斯大林公园依次散落,装点城市休闲生活的同时展现高度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商贾云集的商业区中国大街(现中央大街)洋味十足,堪称上流社会聚集的中心;中国民工商贩杂居的道外街坊满眼是中华巴洛克风格的随意拼贴组合,上演着社会底层的市井风情……这些林林总总的建筑遗产紧紧跟随着整个历史进程和时代风貌乃至社会阶层渐次展开,它们是那个时代和社会关系的代言人。从反映社会文化这一点上看,它们的作用是健康和强有力的,因此,在反映生活方式上堪称最准确的绿色建筑。3.不同文化品位的历史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伊斯兰、犹太、俄罗斯田园、罗马城堡、中华巴洛克一个文化集群的生态状况处于良性平衡时,必然是作为其载体的物质环境得到了充分保护。哈尔滨的中央大街能保持东方巴黎的称誉,与其建筑环境的整体性有很大关系。原汁原味的道外市井文化也倚仗了现存的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装饰和东北四合院的空间构成才得以形成。保护历史建筑要保护整个文化系统,这是深度生态保护的必然要求。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