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商业计划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xx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凯公司提供:投融资规划、风险评估报告、立项报告、商业计划书制定服务)湖南xx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目录摘要宗旨及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目标市场管理层资金需求及资金筹措方法财务预算第一章:引言(10页)一、公司成立的宗旨(任务)去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湖南省实情,提出了要将湖南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沿海地区群众旅游休闲的后花园二、公司发展战略方向集团着力实施。。。战略,推动同类产品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推动存量资产、闲置资产向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聚集。按照把湖南绿色食品集团建设与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能力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龙头、以向市场提供最终消费品为目标、以产业化经营为基本格局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总体发展构想,确立以大米、生猪、水产品、特色水果、家禽等优质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构建几大主导产业链,抓住扩大基地规模、扶强龙头企业、培育市场体系三个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三、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和趋势1.绿色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1)绿色食品发展现状绿色食品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所以,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在我国已有12年的发展时间。截止去年底,全国共有1217家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的2400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到2000万吨,产品年销售额为500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通过开发绿色食品,使5800万亩的农田、草场和水面受到检测和保护。近几年来,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开发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1360183124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9年2000年2001年(个)今年以来,绿色食品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3月底,全国共有1300家企业的2570个产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从总体上看,我国绿色食品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绿色产品总量已有了一定的规模,产品质量和商标品牌已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影响力越来越大。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初显成效。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2)绿色食品发展趋势实践表明,开发绿色食品既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组织方式的创新,也是食品质量安全制度的创新。尽管目前产品总量规模还不是很大,区域发展尚不平衡,但是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发展,今年年初,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食品发展的意见》,充分肯定了绿色食品发展的实践及成效,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品在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十五”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即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2000年15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两倍,2005年达到4500万吨。这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一步创造了政策环境和条件。“十五”期间,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一)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力争绿色食品实物开发总量在现有规模基础上增加两倍,2005年达到4500万吨;(二)建立保障体系,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技术标准、质量监测、质量认证和市场服务。(三)形成产业链,逐步建设一批大规模、标准化的产品和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从事生产、加工、贸易、科研开发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四)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农业、食品加工业和其它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绿色食品产业体系。2.行业发展关键因素分析对绿色食品行业的发展而言关键点在于以下主要因素:1)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走产业化之路。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基地建设、企业培育、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2)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建立良好的利益连接机制,包括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承担机制、产权联结机制、购销价格机制、成本分担和转化机制等。3)注重产品质量,加强规范化管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市场服务体系。4)政府支持不可缺少。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推进绿色企业及其食品的发展。5)坚持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增长点。要在环境保护、生产加工、标准建设等领域更多地研发和采用新技术,在检测、认证等环节不断创新。6)坚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开发绿色食品需要适宜的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和技术条件,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选择重点,集中布局,突出当地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3.一些省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2001年底,黑龙江绿色食品产品达到281个,产值达到121亿元,居全国之首。全省绿色食品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山特产品基地发展到286个,种植面积达到1035万亩,其中10万亩以上的县(市)和农场有31个,面积达589亩,占全省基地面积的56.9%。内蒙古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达78家,产品数量176个,产品有乳制品、杂豆、山野菜等20余种,占全国绿色食品生产总数的11%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区绿色食品生产总量绿色食品主要大类产品比重茶及饮料5%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等1%奶粉40%其他54%达34万吨,完成销售额15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广东绿色食品企业39家,产品数量91个。福建绿色食品的企业达98家,产品数量186个。产品总量占全国9%,产值近20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4.行业集中度分析目前,已开发的绿色产品涵盖了食用农产品和各类加工食品,实物总量和贸易额逐年增长。从产品结构上看,加工产品占到70%以上,初级产品不到30%。我国绿色产品结构加工产品70%初级产品30%占全国同类产品实物总量的比重分别为:奶粉40%,茶叶及饮料5%,粮油、蔬菜、水果、畜产品等1%左右。5.政策法规分析及WTO的影响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绿色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食品工业在加入世贸组织后起码要过四关:一是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这是一张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二是要取得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这是通往国际市场的入场券;三是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壁垒”,这是走向际市场的资格证;四是要有一个或一批有口皆碑的名牌产品,这是站稳国际市场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大米、小麦、玉米、高梁等粮食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10%到70%,粮食价格已不再具备比较优势。加入WTO后,关税下调对部分产品的具体影响是:WTO关税下调对部分产品的具体影响45%20%20%50%45%40%40%30%30%12%12%10%12%19%12%13%10%10%0%10%20%30%40%50%60%牛肉猪肉鸡肉干酪冰激凌柑橘葡萄苹果杏仁农产品品种关税目前关税关税下调后类别产品种类关税变化肉类牛肉45%降至12%猪肉20%降至12%鸡肉20%降至10%奶制品类干酪50%降至12%冰淇淋45%降至19%水果类柑橘40%降至12%葡萄40%降至13%苹果30%降至10%杏仁30%降至10%由此可见,畜产品的关税减让幅度比较大,有较大的影响。但畜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一定的出口优势,在价格上,除禽肉和牛肉外,我国肉类价格优势明显;在市场方面,除港澳地区外,与我国相邻的日本、独联体国家、印尼,以及中东地区国家都有较大的出口市场。所以WTO规则能为我国肉类生产发展和贸易提供有利条件。加入WTO后,柑橙生产将面临生存危机,蔬菜价格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与粮食不同的是,水果和蔬菜产业不是价格高、没竞争力的问题,而是技术跟不上、质量上不去所致。但是,在加入WTO以后,中国的进出口食品行业也面临新的挑战。原因主要是国外生产方式先进,其总体生产成本低,而中国的食品基础则比较薄弱,竞争力差。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自身加工的水平比国外要差;二是食品安全问题。国际上对进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因为食品安全的问题,使中国出口的食品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很大的阻力。中国的食品本身出现缺陷。一是生物性因素,主要就是食品当中的肉类和鸡禽类存在传染性、动物传染性疾病夹带问题。另外在加工当中,不卫生的环境和条件造成致病微生物;二是化学因素,造成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问题。国际食品贸易注重的是质量,特别强调其食品的安全性。同时,这也给我国发展绿色农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绿色食品正是攻破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锐利武器”。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随着农业的改革开放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年,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阶段,1985-1992年,农副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废除传统的统购统销制度,代之以国家“合同”定购制度。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农业经营体制的第二次改革,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标志着农业进入了整体创新的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出现,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分散、小规模和一家一户办起来不经济的问题,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克服产供销脱节的现象,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同时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一些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开始尝试农业或农业企业与其有着内在联系的工商业或工商企业在经济上、组织上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以农业为基础的工农商的综合经营。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覆盖面还不大。在实践上,我国农业产业化主要有以下五种发展类型:1.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这是以农产品贸易或加工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这种形式在种植业、养殖业特别是外向型创汇农业中最为流行,并且在将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一些地方农民自行或在政府的引导下兴办了各种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为入社农民提供生产资料、资金、信息及产中环节各种服务,有的还建立起加工、运销企业,直接组织农民走向市场。由于这种形式具有能人带动的浓厚特色,因而给事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因而带有某种过渡性。3.中介组织带动型:农产联+企业+农户这是一种松散协调型发展模式。目前,这种类型的中介组织主要是行业协会,其作用是:沟通生产、加工、市场、科技和管理等信息;协调与上级、县市政府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市场、产品、人才和生产企业四个方面的合作开发。将来有可能以中介组织为依托,在某一产品的经济在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和生产要素大跨度优化组合,并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生产、加工、销售相联结的行业一体化企业集团。4.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农户许多地方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档次,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主导产业带动具有很大的连带效应,通过振兴某一主导产业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5.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农户以专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