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代号A-3)JWK-033共7页科目网络技术第2章OSI模型授课日期2008年2月20课时6班级高网10班授课方式电教室授课作业题数10小题拟用时间20教学目的1、描述一个概括的通信模型。2、描述OSI参考模。3、对比OSI模型和TCP/IP模型。选用教具挂图多媒体电脑重点1.OSI参考模型的7层。2.TCP/IP参考模型。难点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比较教学回顾说明审阅签名:蔡小萍教学过程(代号A-4)JWK-033第1页教学导入:上节课我们所提到的无线网络所使用的技术标准为802.11b标准,也是国际化标准组织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教学内容:1.OSI模型。2.TCP/IP模型。一.OSI模型1.1OSI提出背景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体系结构。ISO/IEC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英文缩写,它是致力于国际标准的、自愿和非赢利的专门机构。最著名的OSI标准ISO/IEC7498,亦称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异质系统互联的七层框架,也称为OSI参考模型。基于此框架,各协议规范可进一步详细地规定每一层的功能,而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一层提供服务。分组Packet:计算机数据被分解成为较小的,容易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单元,这个过程称为分组。(包括帧frame/段segment)。1.2介质Medium:通常见的电话线,UTP非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1.3协议Protocol:决定数据的格式和传输的一组规则或者一组惯例,是方便网络通信而人为制定的一组规则的集合。1.4ISO标准的发展:1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2国际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2OSI参考模型的目的:方便理解数据通过网络传输的过程。分层的好处:1方便研究2使网络部件标准化3使不同类型产品互相兼容4防止层之间互相影响5将网络或分小块便于理解★2.5OSI参考模型的7层:教学过程(代号A-4)JWK-033第2页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系统单元——Systermunit:/底版/微处理器/主内存/总线和端口。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物理层的任务就是它为它的上一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以及他们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如规定使用电缆和接头的类型,传送信号的电压等,连接器,针,针的使用,电气参数,编码和光的调制都是物理层规范的一部分。在这一层,数据还没有被组织,仅作为原始的位留或电气电压处理,单位是比特。Ethernet/802.3/802.5/FDD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实现数据的无差错传送。接收物理层的原始数据位流以组成帧(位组),并在网络设备之间传输。帧含有源站点和目的的站点的物理地址.IEEE/ATM/FDDI——独立的链路产品中最常见的当属网卡,网桥也是链路产品。负责准备物理传输,CRC校验,错误通知,网络拓扑,流控等。我们所熟知的MAC地址和交换机都工作在这一层。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Layer):处理网络间路由,确保数据及时传送。将数据连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IP/IPX——网络硬设备主要有网关和路由器我们所熟知的IP地址和路由器就是工作在这一层。上层的数据段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包(Packet),包有两种,一种叫做用户数据包(Data教学过程(代号A-4)JWK-033第3页packets),是上层传下来的用户数据;另一种叫路由更新包(Routeupdate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发出来的,用来和其他路由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Layer):传输层在发送主机系统上对将要发送的数据进行分段,在接收主机系统上完成数据段到数据流的重组。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功能,负责可靠地传输数据。TCP/UDP/SPX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被称为段(Segment)。三次握手(Three-wayhandshake),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的服务,流控(Flow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Layer):这一层也可以称为会晤层或对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RPC/NFS/Netbios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全双工(Full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我们平时所知的NFS,RPC,XWindows等都工作在这一层。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表示层的主要作用是定义数据的格式,比如ASCLL文本,加密也是其中的一种服务。ASCII/encryption/Html/midi.这一层,是将我们看到的界面与二进制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语言与机器语言间的转化。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需要以及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FTP/封装:(图1-10)数据装入特定的协议报头的过程。例如,在网络传输之前,以太网教学过程(代号A-4)JWK-033第4页数据被装入专门的以太网报头中。同样,在跨越不相同的网络时,来自一个网络的整个数据帧被简单地置于报头中,这个报头被另一个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所使用。1概念Encapsulation:数据从一层传到下一层过程中把来自较高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置于数据字段中,并且添加各层可以使用的报头和报尾以执行它的功能。封装过程:创建数据——为端到端的传输将数据打包——在报头上附加网络地址——添加本地地址(MAC地址)到数据链路报头——为惊醒传输而转换为比特即:应用程序数据—报文—分组—帧—比特流。2解封装De-Encapsulation:从比特流中读取控制信息组装成帧—创建一个数据包—把数据向上传送。教学过程(代号A-4)JWK-033第5页★2.7TCP/IP参考模型:1网络接入层:也称主机—网络层.对应于OSI: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2互连网层:IP协议,进行路由选择和分组交换.对应于OSI:网络层。3传输层:TCP传输控制协议。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虚拟连接通路。也称host-to-hostlayer.对应于OSI:传输层。4应用层:也称处理层(Processlayer):对应于OSI:对应于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2.8O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差别:1相同点:1)都分层。2)都有应用层,尽管他们的服务不同。3)都有可比较的传输层和网络层。4)使用的是分组交换,而不是电路交换技术。5)网络专家需要对它们都了解。2差别点:P532OSI/TCP模型比较示图:教学过程(代号A-4)JWK-033第6页[教学小结]:本章重点知识点在OSI模型,TCP/IP模型和他们之间的比较。通过学习本章的内容掌握好网络中各层的功能和作用。[作业]:完成教材P55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