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作曲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李志坚(广州市海珠区宝贤大街小学510220)【摘要】:小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作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作才能呢?在三年的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本人致力于探索计算机作曲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创作欲望,引导孩子进行音乐创作,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计算机作曲教学模式随着多媒体的迅猛普及,它在音乐教学与音乐制作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Midi音乐系统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拓宽了音乐制作的领域。由于电脑音乐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作曲更能带来音乐教学的主动性与互动性,从而大大突破旧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作品等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人利用计算机作曲软件——《作曲大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计算机作曲教学的尝试。《作曲大师》是我国自行开发研制的大型音乐创作软件,软件荟萃了作曲最需要的200多项功能,以五线谱和简谱为基础的专业作曲界面。它具有功能强大的五线谱制作,可以处理所有的节奏型,所有的调性;方便的五线谱编辑操作,实现了所见即所得,所听即所得;特别为音乐创作设计的编辑器,只需鼠标点击就可实现六种最基本操作;方便无比的多声部同屏跟踪除错功能,生成您自主版权的立体声MIDI乐曲。下面谈谈本人在计算机作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构建小学音乐课堂计算机作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学习者的认识而形成结构的过程。要形成认知结构,就有赖于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和对事物的亲自探索,学习就应该是主动的发现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就是发现,学习要掌握学习方法。他把这种学习称为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智慧潜力的开发、创造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2.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20世纪90年代,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理论备受关注,真正对教学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2-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建构主义的一个流派——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在社会交往中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尤其是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可能。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及其对信息的依赖,成为了小学音乐课堂中基于网络的计算机作曲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指导着本人开展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作曲的教学,并构建其教学模式。二.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作曲教学模式的特点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作曲教学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运用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音乐创造”是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之所以将“音乐创造”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因为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课程具有突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它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门类之一。没有创造就没有发现和突破,没有创造就没有进步和发展,没有创造就没有竞争中的优势与成功。多媒体网络能模拟多种乐器演奏的创作环境,为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这一理念提供了可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一位引导者、协助者,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处处以人为本,以学生主动学习、创作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雌动性和创造性上。3.重视音乐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系列的音乐活动,把比较枯燥的音乐术语和概念变得直观和生动起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主动地接受、掌握它们。学生通过自己的音乐实践,主动地去创造美的动作、美的声音、美的形态、美的旋律、美的世界。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创造。4.在网络中自主开展创作本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的合理、有效地使用,在学习中计算机网络可充当资源平台、信息处理平台、交流平台、存储空间、成果发布平台等多种角色。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下,学生能自主地进行创作活动,并积极与学习伙伴协作,解决问题。三.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作曲教学模式的建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传统的音乐创作要经过五个步骤:思、写、听、演、录。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人力,这客观上制约着音乐创作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作曲打破了音乐创作的现状,改变了音乐创作的模式,思、写、听、-3-演、录五个过程可同时进行,学生既是作品的创作者、演奏者又是作品的制作者、录音师。孩子们可坐在计算机前,通过对音乐软件的操作可以完成音乐创作、整理乐谱、打印乐谱等程序。学生还可以随时把乐思记录在计算机中变成MIDI文件保存,可随时播放、修改,保持了乐思的完整性、可持续性。系统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音色,软件中还储存了大量不同风格的节奏、音型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创作能力。1.利用多媒体网络的情境性,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成为审美体验的主人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不同水平和性质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都能转化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音乐课开始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并带领学生走入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导入就是围绕“兴趣”这个点。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中表达信息的媒体已不再限于文字与数字,超文本中广泛地采用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元素来表达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展现教学内容形象性的特点,设置情境,这个情境可以是生活场景的再现,音乐的渲染,也可以用图画的展现,语言的描绘,或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体会并进入情境,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求知氛围,引领学生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为创作音乐作铺垫。例如在四年级《森林音乐会》一课中,情境导入是这样设计的:“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好吗?”随即播放音乐并计算机屏幕出示森林音乐会的情境画片,学生听到那阵阵雄浑的松涛声,那清脆婉转的鸟鸣声,看到森林中树、鸟、花、草那大自然的美景以及动物们开音乐会欢快、雀跃的场景,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脸上露出可爱的笑容,企盼的神情,等待着老师的下文。这样,声音和画面同时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在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导入讲述,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并展开想象,自觉步入一个充满神奇而富趣味的童话意境。高涨的情绪、愉快的精神,同时推动着他们的认知活动,这样一来,不但教学充满情趣,孩子们也学得兴致勃勃。又如:在三年级音乐创造活动课《儿童乐园》中,上课铃一响,音乐就播放出来,老师对在门外等候上课的学生说:“小朋友,小火车出发了!”。然后带领学生做火车律动进入音乐教室,待学生坐定后,老师告诉学生说:“我们开着火车,唱着歌儿来到儿童乐园。”随即出示多媒体儿童乐园的画面,学生一看,心里直乐,眼睛闪烁着快乐的光彩,好奇而情不自禁地进入了“儿童乐园”。这样的情境导入抓住了孩子的心理特点,把注意力紧紧吸引过来,并引发了好奇心,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教学氛围。另外,这种设计与平常的听音乐进教室也融合渗透在一起,既巧妙又有所突破。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和导入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生动形象的事物或场景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欲望,形成了一个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2.通过教师示范和引领,为创作铺垫所谓创作铺垫,就是在创作前引导学生求知的一个过程。教师要设计一个个的铺垫,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而主动地熟悉并掌握创作的方法与手段,从而达到创作的目的。小学生一向都很好动,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强,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进行铺垫教学。这种铺垫同时也应根据音乐课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形式的手段,并根据教材做不同的形式与量的处理,结合实践,多给学生“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主动去探究。如在《英国童谣》一课的教学中,本人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4-(1)教师先简单教授学生使用作曲大师编辑乐曲的时候,教师一步一步地讲演操作步骤;①将鼠标移到音符部分,将这个音符移到五线谱部分按下鼠标左键,放开时,已有一个音符被“写”在了乐曲编辑区上,如此继续操作,即可完成你的第一首曲子;②在播放按钮上点击一下,就会演奏同学们自己的大作;③调整乐曲的音色、音量等;④在创作菜单下选取转换MIDI功能,就会生成MIDI文件;“以上就是系统的最基本操作,如果你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同学们可能会有更大的音乐创作需求。”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创作的欲望。(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①聆听乐曲《英国童谣》(如下图),感受节奏的特点(同音反复、级进、跳进);②在《作曲大师》软件中演示用“同音反复”重新谱上新旋律的乐句;③在《作曲大师》软件中示范用“级进”、“跳进”这个节奏写上旋律的操作过程;④指导学生利用软件中进行以下乐句(如下图)的简单模仿创作;3.引导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能引导创作这个环节,实质上是启发引导儿童进行创作活动的过程。创作性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性思维的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在这个环节,笔者通常是给孩子们创造轻松愉悦教学环境的同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前面阐述的各种铺垫已为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对怎样进行创作已越来越有把握,兴趣也越来越浓。这时候充分利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热忱,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引导他们运用发散性思维进行音乐的创作,条件已经成熟了。如在《起伏的线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聆听《小白菜》、《马刀舞曲》、《粉刷匠》三首乐曲的片段时,教师让学生边听边随音乐的起伏用手划出旋律线,并总结出三首乐曲的特点分别为:以下行为主、以直线为主、以跳跃为主,然后教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线条走向进行乐句的创作。在学生尝试了简单乐句的创作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以下节奏(如下图)进行进一步的乐曲创作。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对音乐的创作兴趣极高,充满自信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创作任务。4.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创设自主探究、交流与协作解决问题的环境在基于网络的探究课教学中,学生的网上合作与交流是关键环节,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在此应充分体现。音乐教学中,若能正确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让他们在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中相互交流、探讨,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民主意识及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网上的多元交流,了解学生伙伴和其他协作作者的观点,从而形成更有效、更丰富的理解,以-5-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交往对象的交往中,有利于将潜在的发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