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智网络美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基于学生胜任力开发的视角摘要:本研究以方便抽样法抽取美国东部、中部和西部3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院系73门专业课程的内容大纲,分析其课程分类与内容,透视美国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最新面貌,探讨该专业从业者胜任力培养议题,关注出现的新问题和未来走向,评述美国大学的课程设置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培养中的作用与意义。关键词:美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生胜任力开发,课程内容,文本分析一、引言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从国外(主要来自美国)引进教材开始,进而设置专业和招生,教学也经历从自编教材发展到引进翻译教材,这些过程大大推动了本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但是,我国对国外大学该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并未进行广泛研究。由于课程教学是培养从业者胜任未来工作的基石,本研究以南加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康奈尔大学课程内容大纲为对象,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大纲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共有规律和特质,从中提炼美国大学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时所着重开发的胜任力内容。二、研究问题的定位与解读当前,学生胜任力培养是大学教学质量发展的共识。哈维依(Harvey)等学者在研究美国企业管理者培养与大学的关系时就指出,大学中的就业准备就是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意愿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有适应力、能领导进步的人才。[1]鸣智网络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胜任力是指组织为了实现其功能而对从业者所要求的学识、素质和能力的组合。司普斯(Spencer)定义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特质不仅与其工作上的角色和职务相关,而且也可借此特质预测个人的未来工作行为以及可能的绩效表现。他以冰山模式阐释胜任力内涵:冰山包括水面上可见与水面下不可见的两个层面,从业者能力也分成技能知识的可见层面以及态度、价值观、动机等不可见的层面。[2]因为学生胜任力开发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本文采取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切入,观察美国大学如何通过课程达到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未来从业者胜任力的培养。在已有国内外文献综述中,国内学术界已对国内外管理学高等教育,尤其是MBA教育,进行了较多比较研究。但无论是国内或者美国,对于美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发展与教育情况的分析较少见。[3]学术史上仅有少量的关于美国管理学教育的专题研究,如耶内斯(Rynes)等人对在变化的制度环境中,行为科学作为商学院课程的必要性的研究;[4]考肯(Kwok)等学者对国际上著名商学院的课程结构、国际化程度和组织变革的研究。[5]在研究方法上也以定性评价为主,辅以简单的定量分析。与此同时,作为对具体个案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评论与分析,则多见于美国的专业期刊《管理教育》(JournalofManagementEducation)等期刊。因此,有必要首先分析美国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设置,也作为对本文涉及的核心问题的探索性说明。在美国的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不同学科有不同侧重。第一,本文对美国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的定位,是与中国当前对应专业的现实相匹配的较为宽泛的一个定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美国大学的设置有两种:“产业关系”(IndustrialRelations)或者“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在这里,有必要对“产业关系”的内涵作界定。产业关系与其他学科、领域间的关系,因国而异,并随时间不同而变化。在美国,产业关系研究鸣智网络协会将产业关系范围界定为“所有与劳动、雇佣和工作场所有关的方面”,但在实践中,大多被称为“产业关系”的研究集中在工会与管理方的关系及其影响方面。因而,人力资源管理在美国被看作是广义的产业关系框架之下的“子领域”。产业关系研究有其独特性,其中之一便是以劳工问题为中心的定位。第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美国大学的归属标准并不统一,有的分布在商学院下面,有的是设置于专门的产业关系学院(SchoolofLaborRelations-IndustrialRelations),还有一些隶属于劳动关系研究中心或是文学院(SchoolofArt)。此外,在一些社会学系和心理学系中也有研究工作场所问题的课程。从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上看,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Behavior)、运作系统(OperatingSystem)与人力资源管理在专业课的设置有很大区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人才测评学、谈判技术、薪酬管理、员工激励和基于数据的决策(Data-basedDecisionMaking)之类的人力资源基础和高级课程。相比之下,组织行为和运作系统则偏重于组织行为、组织战略研究、组织变革、质量管理之类的课程。到目前为止,全美开设正规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培养层次的学校不超过40所,总的招生人数有限。将课程大纲放于网上并提供下载与讨论,是组织行为学教学方法开发中的一个方法,它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发布和交流课程内容信息的平台,这种教学管理办法作为一种现象,亦曾引起教育学界的关注和讨论。[6]所以,本文对高校样本的选择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由于该专业所归属的学院不一,在参考北美权威机构2012年商学院排名的基础上,本文还纳入了未被列入排名体系的著名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第二,根据网络信息提供的充分程度,本文用方便抽样的办法,选择院系进行研究。第三,重点选择研究与教学实力较强的院系,并在地理上兼顾院系的地理分布平衡,力争符合地域代表性原则。第四,根据已有的在评价商学院管理类研究中开发的指标,如学术声誉、课程多样性、创新能力、课程知识的应用性等来选择院校。第五,选择为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领域所普遍承认且受到众多申请者欢迎的学校。依据以上五点研究样本的选取考虑,鸣智网络本研究选取的院系样本是: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SchoolofIndustrialandLaborRelationsatConnellUniversity)的人力资源开发系、明尼苏达大学卡森商学院人力资源与产业关系系(DepartmentofHumanResourceandIndustrialRelations,CarlsonSchoolofManagementatUniversityofMinnesota)、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组织管理系(Departmentof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Mars-hallSchoolofBusinessatUniversityOfSouthCalifornia)。[7]本文希望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研究焦点和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发现其中一定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以供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院系借鉴。三、专业课程内容大纲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科在美国大学系科中大致可以归纳成为两种方向:组织行为学类和产业关系类。以此为标准,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组织管理系、明尼苏达大学卡森商学院的人力资源与产业关系系可归入组织行为学类方向,而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的几个教学系则可归入产业关系类方向。所以,本文拟就以下几个方面,对3所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大纲进行分析。在课程内容大纲的界定方面,有学者认为,产业关系类课程大纲应该包括:课程的本质、目标、内容、理论、模块、教学方法和使用的材料等。[8]本文所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类课程内容大纲,大部分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课程持续时间、课时、教师课后答疑时间、课堂具体活动、纪律要求、学生讨论主题安排、各次课的教学主要内容、作业和论文要求、学术规范、论文评分标准以及课程总成绩的权重说明等。在康奈尔大学的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中,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最为关系密切的是人力资源管理系与组织行为学系。该学院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作为资源的人的能力、体力和智力的管理。该系以“多元化的影响力”作为培养学生将来在管理中的胜任力的内容之一,其本科课程注重把两系的课程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系统,培养学生对相关交叉学科的深入理鸣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