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1.渐增超负荷原则:训练中采用的生理负荷量与强度应超过已经适应的负荷进行训练的原则2.专门性原则:训练中采取的练习项目,时间,手段与方法等应与训练的目标或专项要求相一致3.准备活动;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的进行身体练习,目的是为了即将来临的运动训练,剧烈运动或正式比赛做好功能上的准备4.整理活动:训练者在完成训练任务后进行的一些中小强度的运动或练习,目的是更能有效的促进疲劳的消除,具有积极的生理意义5.极点:训练者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常会产生一些让人非常难受的生理反应,如呼吸困难,胸闷,头晕,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6.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依靠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轻松有力,训练者能以较好的功能状态战胜极点,继续运动下去7.静力性力量;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肌肉长度不变,能维持身体姿势或固定某一环节于一定位置,但不能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8.动力性力量:肌肉进行向心与离心收缩时产生的力量,使身体或运动环节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9.相对力量:用单位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肌肉横断面积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10.爆发力: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的力量11.力量耐力:肌肉长时间收缩来对抗阻力的能力12.需氧量:单位时间内所需的氧量(成年人静息时,需氧量约为每分钟250毫升)13.摄氧量:单位时间内从肺泡中获得的氧量或全身各组织器官从毛细血管中摄取的氧量14.有氧运动能力:依靠心肺功能提供充足的氧,经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使ADP再合成ATP,支持几分钟直数小时的运动。15.无氧运动能力:氧运输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氧,即无法从氧化磷酸化过程中再合成足以满足运动时所需要的ATP.16.最大负荷百分比;表示力量练习强度大小的指标,通常以“最大重复次数”来表示17.氧亏:需氧量与摄氧量之差18.运动后过量氧耗: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态耗氧量水平的额外耗氧量。19.无氧阈:指人体在递增负荷的运动过程中,供能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转折点20.运动性疲劳:由于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21.恢复过程:人体在健康锻炼运动训练和竞技比赛过程中及结束后,生理功能逐渐恢复和提高的过程22.超量恢复;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设置超过原来水平23.体温调节:在人体体温调节系统下,通过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以实现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以适应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24.热习服:在热环境下持续重复训练,逐渐提高克服热危害能力的过程25.体适能:在应对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6.健康体适能: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主要包括有氧适能肌适能和身体成分等因素27.竞技适能: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适能,主要包括灵敏性,平衡能力,协调性,速度,爆发力和应对时等因素。28.有氧适能: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29.肌适能: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30.单纯性肥胖:无明显病因可查的肥胖31.体质性肥胖:因为遗传因素加上营养过度,导致脂肪细胞增多且肥大,这种肥胖不易受饮食控制32.获得性肥胖:因为营养过度和热能过剩引起的33.继发性肥胖:由明显病因引起的肥胖34.最大摄氧量:人体在进行全身大肌肉群参加的递增负荷运动中,当人体的氧运输系统的供氧能力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吸取的氧量35.延迟性肌肉酸痛:人体从事不习惯的运动后所出现的肌肉疼痛或不舒适的感觉36.青春期高血压:青春期发育期后,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相对处于落后状态,加之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血压明显升高,一些人甚至出现暂时偏高的现象37.负荷:由负荷强度组成,负荷量又受到运动时间和运动密度影响38.负荷域:体育课和训练课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至高限的范围,通常用心率表示简答题:1,: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A适度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预先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C使体温适度升高,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1可提高代谢酶的活性和机体代谢水平2加速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收缩速度3使氧解离曲线右移,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4增强皮肤血流,有利于散热5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2:肌肉力量训练的一般原则与方法A练习循序原则,力量训练通常由多种力量练习组成,练习的顺序直接影响训练效果B训练节奏原则:力量训练的强度,运动量和训练频率应符合训练和比赛计划的要求C超负荷原则D专门性原则方法:等长收缩练习向心收缩练习离心收缩练习等速练习超等长收缩练习全幅度练习电刺激法震动力量练习法3: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A氧运输系统的功能:有氧运动能力依赖于氧运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对氧的摄取,运输和利用B骨骼肌的特点:骨骼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比组成高者其有氧运动能力相对较高C神经调节能力: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在运动感受区对不断传入的本体感觉冲动,化学变化的传入冲动的耐受性和稳定性是有氧运动能力的又一重要条件D能量供应特点:耐力性项目运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主要以有氧功能为主4: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A能源衰竭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的耗竭所致,特别是糖原和磷酸肌酸的消耗。依据,在长时间运动中,产生疲劳的同时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补充糖后,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B:代谢产物堵塞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某些代谢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所造成。依据:在疲劳的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增多,而乳酸堆积会引起肌肉功能下降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运动中体液的PH下降,水盐代谢絮乱以及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引起的D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层产生了保护性抑制E:自由基学说: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时,机体的自由基生成明显增加。F:突变理论:认为从大脑下传至肌肉存在一条肌肉疲劳控制链,各环节都可以发生中断,突变。5超量恢复定义规律和应用:定义: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的水平规律: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消耗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活动量越大,消耗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也越明显应用:运动实践证明,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和比赛能提高训练效果和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超量恢复的时间不可能持续太长,必须重复训练。6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A活动性手段: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整理活动B营养手段;能源物质的合理调配,其他营养物质的补充C药物手段:一般分为化学药物和中草药两类D睡眠;:通过睡眠可以使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E物理手段:大强度和大量运动训练之后,常采用按摩水疗理疗等医学物理手段加速机体恢复F心理学手段,能降低神经-精神的紧张程度。7简述儿童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其体育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运用A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B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容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容易脱位C肌肉的特点:儿童少年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肌肉细嫩,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比成人快在体育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2,可充分发展柔韧性3,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肌肉力量8简述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及在体育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A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均衡,B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C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A体育活动项目要注意生动,有趣,尽量避免单调及静止性活动B不宜作过分精密,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多安排以游戏和模仿性质为主的各种基本技能的活动C既要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法,又要注意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D区别对待,尤其是女生。9区别热痉挛和热衰竭,发生热衰竭时常用的处理方法:方法:1将患者尽快转移到阴凉处休息2抬高双脚以避免因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休克3患者意识清楚,一般可立即直接饮用盐水4患者意识模糊,需进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运动的减肥功效:p345A运动可增加能量消耗B运动可促进脂肪分解,减少其合成C运动减少体脂,改善身体组成运动减肥措施:A:运动减肥处方;1.运动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以有氧运动为主,在具体项目的选择上,要根据个人的健康情况,兼顾安全性,趣味性,可长期操作性相统一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2运动强度;只有长时间中低强度运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消耗脂肪。3运动持续时间与运动频率B:其他的减肥运动处方C:运动减肥应注意的问题1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根据具体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2尽量避免不利于减肥的运动,如大运动量大强度运动,快速爆发力运动3最低体脂量与良好的健康相协调论述题:论述最大摄氧量的主要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应用?(1)主要生理机制包括:中央机制和外周机制。最大摄氧量的中央机制是指心脏的血能力,外周机制指肌肉利用氧的能力(2)影响因素:A遗传:影响最大摄氧量最重要的因素B年龄和性别:男子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一般在18-20岁达峰值,女子在15-17岁时达峰值C训练:从事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其最大摄氧量有明显的项目特征,其中耐力训练课明显促进最大摄氧量的增进(3)应用:A评价有氧耐力:如长距离竞走,越野,自行车等属于有氧耐力项目,其耐力运动成绩与最大摄氧量之间呈正相关B确定运动强度。在各种实验研究,训练水平评定和运动处方的制定中,常用最大摄氧量百分比作为运动强度或定量负荷的指标C运动选材的指标:由于最大摄氧量可以较全面的反应心肺功能状况,且与耐力运动项目的成绩密切相关,所以最大摄氧量可作为耐力运动项目运动员选材的主要指标之一。以某专项力量训练为例分析影响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负荷因素和生理学基础生理学基础:A肌肉生理横断面积B肌纤维类型C肌肉初长度D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E激素作用F训练作用负荷因素:A最大负荷百分比B组间练习间隔C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D重复练习的时间E组数F训练频率杂点知识:乳酸消除的途径:1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2转化成糖原和葡萄糖3转化成蛋白质4从尿和汗中排出P265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中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成人为3:7,故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关节:软骨面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P267青春期高血压特点收缩压较高,具有起伏现象,舒张压则在正常范围内,进行体育活动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减少憋气用力练习P268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有氧耐力训练应分两种情况,分别对待,如果以提高心肺功能及整体健康为目的,任何年龄的儿童都可以练习,此种小强度的有氧练习是有益无害。但当有氧耐力作为专项训练时,大强度训练的年龄必须相对较晚,一般在16-17岁才可以加大负荷。儿童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特点是合成过程大于分解过程,即处于:“正氮平衡”P271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阶段性:男子;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女子:快速增长阶段,停滞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稳定阶段顺序性;男子从儿童到青年的整个过程中,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增大领先。其次是下肢的爆发力,臂肌静力力量,耐力较晚敏感期:P273表格速度素质:小学阶段(7-12)的儿童正处于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力量素质:儿童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女子11-15,男子12-16.其主要依据,在少儿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中,12岁起,肌肉总量急剧增长耐力素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练习目的是针对以耐力项目为专项的运动员,还是提高一般人的心肺功能。有氧耐力作为专项训练时,大强度训练的年龄必须相对较晚(16-17)柔韧素质;儿童少年时期开始训练时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主要方法,成年以后只要经常坚持,已达到的柔韧性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灵敏素质;灵敏协调性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是指快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