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军工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美苏军工经济体制的比较研究20902169,马良11,2009.12.06(1.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81)摘要:美国、苏联(俄罗斯)作为辉煌一时的两个超级霸权国家,其在军工经济的发展中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模式,本文通过比较这两种典型军工经济体制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和创新提供借鉴,有利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词:军工;国防;经济体制;美国;苏联;中图分类号:E471·2文献标识码:A研究美苏两大超级霸权的军工产业特点,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的军工产业经济发展非常有必要。军事工业是为国家提供特殊公共产品——安全保障的特殊行业,这一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军事工业在一国的产业结构中所具有的战略性地位,而且这一战略性产业普遍受到政府某种程度的管制或控制,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实行自由竞争。不同的国家根据其政治经济体制特征、地缘政治需求和国防军事战略,对军事工业的发展有不同的战略思维和管理思想,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军事工业发展战略和管理体制。总结为美国模式和苏俄模式下面予以详细介绍。1美国军事工业体制与战略[1][2][3]美国军事工业体制具有以下特点:1.私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美国的军事工业体系由上万家军工企业(核心是几家大型垄断企业)和几十家军内研究机构为主体。军内科研单位、工业界和大学是美国武器采办体系的三大支柱。军内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先期技术发展,大学主要承担基础研究,工业界主要搞武器型号的工程研制和生产。美国的国有企业非常少,在其庞大的制造业中基本上没有国有企业,但在军事工业中却有几十家国营兵工厂和几十家国有私营军工企业。国营兵工厂是非自主决策的,主要是一些弹药厂和装备修理厂,由国防部和军兵种经营管理。国有私营军工企业由承包商负责人事管理和生产线管理,生产计划则受政府控制。美国武器装备,科研的70%和生产的90%以上,都是由私有工业企业进行的,占工业企业总数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涉及军工生产,而生产军品的核心企业有80%以上既生产军品,又生产民品,且大都是上市公司。从私有企业来说,积极参与军工科研和生产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1)高额的利润。美国海军对最大的20家承包商的分析研究表明,在1977-1984年间,国防承包商的平均利润为24%,而民品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12%。(2)政府经费或补贴性投资的支持。按照美国国防部现行的军事采购制度,利用政府经费进行的军品研制如果失败,承包商可将费用全部报销,不负担任何损失。如果研究成功,承包商不仅可以获得一大批军事订货,而且可以获得新技术的专利权。另外,还有可能享受技术外溢效应所产生的巨大利益,把军事技术成果转为民用。(3)积累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大型军品项目的研制工作对任何企业来说,无疑都是不可1作者简介:马良(1987-),男,在读硕士生,E-mail:053709111@163.com2009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多得的机会。承担这样的项目,可以增加企业经理人员对于大系统高技术项目的管理经验,科技人员也有机会参与大型高精尖项目的攻关与开发。美国国防部许多文职官员也多聘自大型军工企业。2.军品采办体制美国军事工业管理体制大体上可分为三层:国会与总统-国防部-军种。国会是联邦最高立法机构,负责审批国防预算。总统为军政首脑,负责制订国家安全目标和下达防备决策指示。国防部作为全国防备核心,负责根据国会核准的预算和总统下达的指示,编制国防政策指南,领导全军科研与装备采办工作,并就核武器和航天兵器事宜分别同能源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会商、协调。三军部则在国防部的统一领导下分别负责制订、实施和管理各自的武器采办计划。3.鼓励采用市场竞争手段,提高武器性能,降低费用美国的军品采办计划大部分是由政府通过与企业订立采购合同的方式形成军品承包订货,少部分是通过采购招标的方式来实现。一般说来,竞争可节省计划费用20-50%。竞争的目的不完全在于降低费用,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提高武器质量和生产效率。军品采办过程的竞争有两种。一是设计竞争,由两家以上的厂商拟定设计方案,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案进行试制。竞争从方案拟订阶段开始,经过验证阶段直到工程研制阶段,其目的是通过竞争、验证样机性能,以选定生产合同商。重大系统的设计竞争一般到工程研制阶段为止。如2001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波音-麦道公司在美国新一代联合战斗机选型上展开竞争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图1为洛马的F-35方案,图2为波音的X-32B)。二是生产竞争,由两家以上厂商投标,获取全部或部分生产合同。竞争的结果,或是由获胜者包揽一切,或是由两家生产。而在其他各低级层次的分承包或外包,由中标厂商自行决策,政府基本上放任不管。图1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联合诺•格公司和英国宇航公司研制的X-35作为JSF的候选机2009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图2波音公司为JSF项目研制的X-32联合战斗机4.垄断比较严重,国内竞争并不激烈[4]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的并购与重组,美国军工企业史无前例地向高度集中的方向迈进。以美国四家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LMT)、通用动力(GD)、雷神(RTN)、诺斯诺普•格努曼(NOC)的收入之和作为一个变量(加上波音这就是几乎垄断了五角大楼订单的5大军工集团,但是由于波音近一半收入来自于民用航空,所以不将其列入指标),以美国国防预算装备费作为另一个变量,近50年的数据显示,它们的相关系数达到0.89,显示了很强的相关性(图3)。图3美国国防装备费和四大军工集团收入对比2009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美国从事军工生产的厂商数量目前仅为80年代中期的四分之一,军工生产的集约度达到空前的高水平,寡头垄断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强化。并购、联合与联盟则是军工企业在全球性公司战略性调整中的自觉行动。经济全球化迫使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开始调整战略,把着眼点转移到国际市场上来,提高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而把国内的竞争放到了第二位。5.生产高度专业化,科研、生产、经营相结合美国企业军品生产具有高度的专业化分工,高水平的资产专用性有力地保证了军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例如,波音公司负责承包的“民兵”导弹,需要4万多家供应商的支持,约有40-70%的工作量转包给专业的中小承包商去完成。许多导弹上采用的具有高度专用性的连续波体制雷达,几乎均由雷神公司研制。但是高的资产专用性也造成在军工产品采购量下降时,设备利用率低的矛盾,这是美国军工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军工企业除通过科研合同承担国防部指定的科研项目外,还按照自己的需要开展独立的研究与开发工作,积极参与军用技术的开拓性研究,其成果也常被国防部所利用。如原麦道公司1974年开始进行一项独立研发课题,制造航天飞机分部件的某种先进方法,经过10多年研究,这种新技术直接用于F-15战斗机的设计中,省去许多分立结构元件和坚固件,使现行设计节约40%费用。6.军民结合,民为军用,充分采用民品从总体结构上看,美国的国防科研与军工生产体系是扎根于民,军民结合的,而不是自成体系。从功能上看,军内外科研部门是各有所长、相互配合的,而不是相互分离。绝大部分军工企业同时也生产民品,甚至以民品为主,因而军工技术比较容易向民品转移和扩散,军转民不成为问题。对联邦政府来说,要强调的是“民为军用”问题。2前苏联及俄罗斯军事工业体制与战略[5][6](一)苏联军事工业发展模式:前苏联在立国后经过短暂的反复,最后选择的是加速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超越战略,相应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由此形成。前苏联军事工业成为这一战略和体制最为典型的代表和当然受益者。此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维持强大的军事机器争夺世界霸权,一度成为前苏联占第一位的战略目标,因此,军事工业既是前苏联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苏联保持其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的主要手段。显然,在前苏联,国家对军事工业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取得政治意义上的社会效益,而不注重经济效益,甚至可以不计成本。前苏联军事工业正是以倾国之力,在二战后美苏长期的军备竞赛中畸形地超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1.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在超越和争霸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前苏联当然把军事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在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运用高度集中的权力直接组建政企合一的、对内(民用)对外(国际)封闭的自成体系军工研制和生产系统。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国家可以通过一定政治条件下特有的行政手段和广泛的政治动员,集中大量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等社会资源投入军事工业,即军工企业在资源分配上可以享有绝对的发展优先权。军事工业能优先获得资本投入,优先获得短缺的原材料和先进的设备,能优先使用运输网运送物资,能征用民用部门的资源,还能以比较优厚的待遇和报酬吸引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熟练工2009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人(军工部门的工资比民用部门高20-25%)。因此,军事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和生产效率一般均高于民用工业。2.全民所有制的一元化企业产权,人员和机构相对稳定前苏联军事工业企业的资产性质完全是全民所有制的,产权单一化并高度集中。各军工研究所、设计局和制造工厂等分别直接隶属于前苏联部长会议下设的9个国防工业部,其主要领导人和重大项目负责人直接由政府任命,技术人员和劳动力资源则由国家统一调配。各个国防工业部下属的研制和生产单位经费有保证,人员较稳定,因而能持续稳定地进行研制和生产。科研设计人员和机构一旦被选定从事某项计划后,一般不轻易变动,而且负责研制武器最初型号的机构往往也负责全部后续型号的研制工作。人员任职时间较长,一些武器总设计师任职时间甚至长达25年以上。在新产品研制中采用有限的竞争机制,这一特点表现在飞机和导弹等新武器的研制中,尤其以航空工业最为突出。一般均选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设计局进行设计竞争,设计局内部成立竞争性设计组,以保证设计具有高水平。进入型号设计阶段后,有时也选定两个设计局的方案进行原型机竞争,军方作为用户可以选择最佳设计方案。例如,80年代初,为满足俄陆军急需更换服役已30余年的米-24武装直升机的要求,俄罗斯米里和卡莫夫直升机设计局分别设计了米-28和卡-50直升机进行激烈的角逐。(图4)图4米28与卡503.行政性分工的研制和生产,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与前苏联其他的工业部门一样,政府根据国家的既定战略目标,对军事工业实行单一指令性计划的运行机制。各个企业以完成来自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或命令为自己的使命,计划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领导人的业绩评价、升迁和人员的奖惩。各个军工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分别由各自所属国防工业部计划配给,生产出来的军工产品由国家按计划统一分配给军方,军品价格统一规定,但不能作为经济核算的手段,更不能成为反映供求关系的信号,生产单位之间和产品之间不存在竞争。军方与各个国防工业部的研究所、设计局和工厂保持着密切联系,各军兵种装备部和总装备部向各生产厂派驻军代表,人数从2-3人到30-40人不等。军代表估算军品成本并监督军品定价,对军品生产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并最后验收。而军事工业发展的绝对优先地位,使前苏联社会中大量最珍贵的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用于军事目的,资源配置被人为地严重扭曲。有西方学者评论说,这实际上是对其他经济部门无形的,但又是实实在在的不断压榨。在另一方面,同样由于战略和体制的原因,前苏联军事工业一直是一个高度独立、自成体系的领域,任何时候都是独往独来、高高在上的,从来不与或不准与其他经济部门发生联系。2009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结课论文再加上保密等原因,优先获得大量资金和资源的军事工业部门,在技术、工艺及资金投入上,并没有为其他民用部门带来普遍好处。这使前苏联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推动军事工业作为一种有效需求而形成对社会经济的刺激。(二)俄罗斯军事工业的变革及发展战略调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大约70%的军事工业企业,80%的研制生产能力,85%的军工生产设备和90%的科技潜力。因此,俄罗斯军事工业仍然集中了全国最先进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