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管理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仅是道学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管理内容的智慧结晶。如何评价和领悟并用之于实践,历来受到各阶层管理者的重视。古今中外有不少运用无为管理思想而取得令人赞叹的典例,更进一步表明了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精深微妙之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三层含义。一是顺应自然不妄为,道法自然是无为思想的根基。.一年四季交换,万物自生自长,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第51章)。老子认为这就是天之道的无为,所以人之道也应效法天之道的无为,遵循自然的规律,让百姓自作自息;二是遵循客观规律去为,因为老子从来就没有说过要无所作为,就连五千言最后一句话都还在强调要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三是老子根据自已的政治主张而设计的治国方法,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11章)。就是说有形的作为之所以带来利益,是因为无形的作为发挥了作用。对管理主体提出了要求,管理主体要无为容人、谦退、守柔,才能无为而无不为。3.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意义当我们领悟了老子的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后不难看出其中包容着广泛而又深刻的管理内涵。并非是玄之又玄的空泛理论,而是中华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老子的无为思想向我们提供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无为通过有为来体现,实现无不为即为一无为一无不为这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在今天,我们也不得不为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揭示出了管理的奥妙而折服。纵观《道德经》五千言,我认为无为思想的管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了管理的原则无为管理思想要求管理主体的无为就是要顺应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和事物本性的事。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遵循道的原则,效法天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达到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2)、提出了管理的方式。老子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57章)。这种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方式,就是要领导者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运筹于心而不强作妄为,去为道德规范和行为认同,使人们能自觉地去实现管理目标。.(3)、强调了管理主体的修身。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道德经》.第2章)。他很看重领导者的修身在治国理民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领导者,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不主观行事,.不以私据有,胸怀大志自谦而不居功。并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称为三宝,作为修身原则,领导者要坚持做到慈爱不偏心,待人一视同仁;做到节俭,有不尽用;做到将自身的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无形作为才能治家、治乡、治邦、治天下。(4)、讲求管理的艺术无为思想在管理上讲.不争和守柔之智,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66章)。这里的不争是无形的去争,把不争作为争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达到最大的争,实现不争善胜。对于守柔老子认为在自然界里,新生之物都是柔弱的,但总是充满生机和最具有活力的,这是生的自然法则。无为就要守柔',去效法自然。所以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43章)。讲柔弱胜刚强,似水无坚不摧,在管理上,将自已处于柔弱的位置,充分发掘潜力,扬长避短,后发制人,便能攻无不克,无往而无不胜。不争和守柔体现出无为思想的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老子的无为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早在一九八八年一月,全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在会后发表的宣言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正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现实意义。面向二十一世纪,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主要表现在机制不活、结构不合理,管理薄弱、负担沉重。致使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企业管理滑坡已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国几千年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仅是道学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管理内容的智慧结晶。如何评价和领悟并用之于实践,历来受到各阶层管理者的重视。古今中外有不少运用无为管理思想而取得令人赞叹的典例,更进一步表明了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精深微妙之处。本文试图就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经济发展转换的一个方面:即:无为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这一专题进行研讨,着力领悟老子的无为思想,探索无为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转换,研讨无为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上的运用等问题,以使无为思想这个传统管理思想的中的瑰宝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放射出新的光芒。一、正确认识和评价无为思想1.无为思想的产生无为思想产生于我国先秦时期,大量表现在道学的创始人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之中。老子著书时,正处在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制经济转变时期,根据大量的史料看出:在我国的春秋中叶,冶炼技术已经很发达了,随着冶炼技术的普及,铁器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上,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扩大了生产的领域,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推动了商品生产,使商业发展迅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促进了土地的自由买卖,提高了人们的商品意识,加速了经济制度的变革,使奴隶制经济向封建经济制转变。这种剧烈的转变,触动了政治上的动荡。这种转变加速了竞争,引起了诸候国相互间的掠夺和战争形成了大国间相互争霸,小国依赖于大国,因此,统治者便加重对百姓的税赋,使人民生活在痛苦之中,形|成了两极分化,统治者生活奢侈,百姓饥寒交迫,这种分化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纷纷起来反抗,统治者就采用严刑来约束人民以维护其统治。以上是春秋时代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概况,也是老子写出《道德经》而产生无为思想的社会根源。在贵族们贪得无厌,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的现实面前,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以实现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后来又得到儒家、法家的推崇发展,形成了道、儒、法三家的无为思想体系。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字里行间以无为思E想一脉相贯,用无为两个字在一起来直接表达思想共十次,可见其份量之重。连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夫子也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由此可见无为学说在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2.对无为思想的认识自老子提出无为思想后,历来对无为的理解.和认识上是众说纷云,阐释各异。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所著的《淮南子》中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对无为进行阐释,认为无为思想不仅仅是修身原则,而更主要的是代表一种政治主张,指出老子|的无为就是顺应自然,以柔克刚,以静制劲,以后制先的治国原则。如在该书《原道》中说: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漠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对元为思想持积极肯定的认识。而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对无为思想则持否定的观点。在他所著的《老子衍》里极力主张有为,并说无为不是道,他认为一个治理国家的人,如果真正无为,空悬在万人之上,有什么用呢?他反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认为是提倡软弱退让,无所作为,对社会、人生采取冷漠态度,不足以取等等。面对于一种学说和思想的理解认识,其正确与否,关键是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应该从老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体验,哲学观点、政治主张等多方面去综合领悟,仅从无为这两个字义上去推演,难免产生误解。因此我们要从《道德经》的五千言中品读静思,便会大彻大悟;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有,万物之母。这是老子为无和有的阐释立下的原则。无和有分别指道的两种特性,“无指道无形而不可见;有是指道虽无形而实存。无”这里不能单纯地按没有和不去解释,而要从道的原则去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的道是指宇宙.是本体和万物的根源,也指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行为准则。道的深远奥妙就是透过无和有加以观察领悟的。老子在《道德经》中给无和有.赋予了特殊意义,以此让人们领悟道。有无相生,有生于无,无生于有,有与无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产生,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三层含义。一是顺应自然不妄为,道法自然是无为思想的根基。.一年四季交换,万物自生自长,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道德经》第51章)。老子认为这就是天之道的无为,所以人之道也应效法天之道的无为,遵循自然的规律,让百姓自作自息;二是遵循客观规律去为,因为老子从来就没有说过要无所作为,就连五千言最后一句话都还在强调要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无为的目的是无不为;三是老子根据自已的政治主张而设计的治国方法,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11章)。就是说有形的作为之所以带来利益,是因为无形的作为发挥了作用。对管理主体提出了要求,管理主体要无为容人、谦退、守柔,才能无为而无不为。3.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意义当我们领悟了老子的无为思想的真正含义后不难看出其中包容着广泛而又深刻的管理内涵。并非是玄之又玄的空泛理论,而是中华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老子的无为思想向我们提供了管理的原理和模式。无为通过有为来体现,实现无不为即为一无为一无不为这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在今天,我们也不得不为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揭示出了管理的奥妙而折服。纵观《道德经》五千言,我认为无为思想的管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立了管理的原则无为管理思想要求管理主体的无为就是要顺应自然,不做违背客观规律和事物本性的事。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遵循道的原则,效法天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达到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2)、提出了管理的方式。老子提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57章)。这种无为而治的领导管理方式,就是要领导者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运筹于心而不强作妄为,去为道德规范和行为认同,使人们能自觉地去实现管理目标。.(3)、强调了管理主体的修身。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道德经》.第2章)。他很看重领导者的修身在治国理民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领导者,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不主观行事,.不以私据有,胸怀大志自谦而不居功。并将: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称为三宝,作为修身原则,领导者要坚持做到慈爱不偏心,待人一视同仁;做到节俭,有不尽用;做到将自身的利益放在众人之后。具备了这样的无形作为才能治家、治乡、治邦、治天下。(4)、讲求管理的艺术无为思想在管理上讲.不争和守柔之智,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66章)。这里的不争是无形的去争,把不争作为争的一种策略和手段,达到最大的争,实现不争善胜。对于守柔老子认为在自然界里,新生之物都是柔弱的,但总是充满生机和最具有活力的,这是生的自然法则。无为就要守柔',去效法自然。所以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43章)。讲柔弱胜刚强,似水无坚不摧,在管理上,将自已处于柔弱的位置,充分发掘潜力,扬长避短,后发制人,便能攻无不克,无往而无不胜。不争和守柔体现出无为思想的一种高超的管理艺术。二、无为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转换1、无为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作用企业的决胜在市场,市场的决胜在管理,企业管理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从计划经济步入到市场经济,企业面临的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处于竞争的激流之中,必须将企业管理列为改革中的关键内容。管理的提高必然带动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增长,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不少国有企业已陷入困境难以自拔,国有企业的亏损额和亏损面在加大。症结在哪里?我国当前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期,新旧矛盾冲突加剧。出现了不少企业过去是:依靠政策,淡化了管理,靠政策要效益,现在还是这种观念。忽视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认为机制转变就能使企业活起来,没有在企业管理上下功夫,依赖于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