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经济学期末考试题一、名词解释1、增长极增长极是地理空间中的一个实体(城市或城镇),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者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2、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3、产业链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4、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6、城乡边缘区位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城市和乡村土地的利用方式相混合为典型特征、人口和社会特征具有城乡过渡性质的一个独特区域。7、经济区域一国范围之内经济上具有同质性或内聚性、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经济结构较为完整,且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的地域空间。8、回波效应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点和地区将会从其他地区吸引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快自身发展,并使其周边地区发展速度降低。回波效应是指别国由于”溢出效应”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又会通过进口的增加使最初引起“溢出效应”的国家的国民收入再增加。二、概念辨析1、经济区域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一定地域空间内各种经济活动所组合成的有机整体)经济区域:一国范围之内经济上具有同质性或内聚性、具有一定的共同利益,经济结构较为完整,且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的地域空间。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不仅包括区域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区域科技进步、区域社会福利、以及文教条件的改善等。经济增长:某一区域在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产出在增长,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3、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主导产业:区域经济增长中,其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出口前景等选择的可以此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由此形成高度化、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意义的产业部门。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诱导新产业崛起;对为其提供生产资料的各部门、所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变化,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三、简答题1、简述经济区域的基本内涵及构成要素。答:基本内涵:经济区域是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基于分析、研究、规划、管理的需要而划分的经济空间,是由经济上具有同质性、内聚性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是由经济上具有共同利益、在地缘上彼此邻接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是一个在国家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经济结构较为完整的社会经济综合体。构成要素:(1)经济中心(城市)城市具有聚集经济效益的功能。经济中心的定义: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点,是经济区域的核心要素。经济中心的特征:等级结构的多层次性、城市选择性、经济中心性、功能的综合性。(2)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定义:经济区域的基础要素,它既是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也是经济区域的空间范围。经济腹地的特征:经济运动的多元性(多种生产要素、多种生产部门、多种经济形势)、多元运动的相关性、多层次性。(3)经济网络/渠道2、简述“增长极”的形成条件答:(1)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这实际上是熊彼特关于创新学说的反映,即创意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元动力而非简单的投资或消费拉动。(2)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发育成为增长级的地区需具备相当规模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存量,通过不断投资扩大经济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率,形成规模经济;(3)要有适宜经济与人才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它包括既要有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要有政府高效率运作,恰当的经济政策、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以及人才引进与培养等“软环境”。3、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答:(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长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3(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4、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的分类有哪些?答:(1)基于各种要素、性质特征作用差异视角的分类A、区域性要素(区域特有的)和“一般性要素”(国家和区域共有的增长要素,如劳动力、资金)B、供给面因素、需求面因素(作用于供给和需求的共同因素)C、六大因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恒常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条件要素、结构变化要素(产业结构、空间、就业、企业组织结构)、制度要素。(2)基于各种要素的区域来源视角内部要素、外部要素(3)基于各种因素与社会生产过程的相关程度视角的分类直接影响因素(劳动力资本)、间接影响因素(人口、自然条件等)5、简述增长极理论的内涵答:“增长极”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当时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抽象的经济空间上。他认为经济空间是不平衡的,其发展中存在着极化作用,即经济空间中会有在一些中心(或极)这些中心(或极)的作用就类似于磁铁的磁极。这些中心(或极)在对外部因素起吸引作用时,还在相互之间起到吸引和排斥的作用并产生向心力和离心力,这些向心力与离心力相互会形成一定范围的“场”,“场”的中心就被佩鲁定义为增长极。增长极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来带动,应将一些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和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投资、重点发展,其他地区通过增长极的辐射作用逐步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的发展。5、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的标准有哪些?答:(1)已经形成的区域产业结构同区域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有效发货区域要素优势。(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否承担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重任。(3)区域内各产业之间是否协调。(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5)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具有先进性(主导产业),新旧产业更替速度要快。(6)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具有高结构性效益。7、简述产业链的内涵。答:(1)杨公仆:产业链实质就是产业关联,而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2)蒋国俊:产业链是指在一定的产业聚集区的由在某个企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与其相关产业中的企业结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链。(3)郁义鸿:在一种最终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的自然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生产链条。(4)相同点:产业链中包含有不同的相关产业;产业链中包含有多个相关企业;产业链中的企业是上下游的关系;产业链是围绕用户需要的某一最终产品进行的生产交易活动;产业链是一条增值链。(5)不同点:视角不同、出发点不同、因素不同。48、简述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答:(1)供给条件技术可分性差异与潜力集群产品的低运输成本技术创新的网络性(2)需求条件市场需求面临周期性变化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及上瘾性营销信息的口传性挑剔顾客的存在。(3)社会历史条件9、简述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答: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因素很多,一切影响生产要素和部门生产条件的因素,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业结构及其转换。一般而言,影响产业结构演进和转换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创新能力、供给能力、需求能力、产业结构现状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1)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由于其技术创新能力的不同,导致产业结构转换的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别。(2)供给能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物品的相对成本和市场需要的物品种类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3)需求能力。需求主要指消费需求,即区域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转换起重要的作用。(4)产业结构现状。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来看,任何一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和转换都是在前一阶段产业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产业结构现状本身也是影响产业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5)对外贸易的发展。有效利用出,进口贸易弥补相关产业的不足对于产业结构转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充分地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提高。10、简述威廉姆逊的倒U型假说。答:(1)图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发展阶段T0T1T2差距增大差距缩小5(2)结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逐渐扩大,即倾向于不均衡增长(发散),之后随着经济增长,区域间不平衡程度将趋于稳定;当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区域间经济增长差异逐渐缩小,即倾向于均衡增长(收敛)。(3)对演变轨迹的阐释T0-t1:区际劳动力迁移存在巨大障碍;规模经济或聚集经济;发展目标,国家初期经济发展目标追求全国经济高速增长;连锁反应。(4)发展:双“S”曲线四、论述题1、论述区域经济存在的客观基础。答:(1)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是区域经济存在的一般前提。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2)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是区域经济存在的物质基础。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①某些生产要素在常态下无法自行流动,某些生产要素流动性很强。②某些流动性强的生产要素,其流动也受到限制,流动性是有限的,或不完全自由。(制度方面的限制、区域之间利益关系的限制、人文环境因素的限制)或一、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自然会形成以差异性为基本特征的区域经济。二、自然地理位置的差异性自然地理位置对以费用最少、成本最低、效益最大为经营信条的经济活动的存在与发展所带动的资金流动以及资金的主动进入,虽不是充分条件,但也不失为必要条件。三、自然条件的差异性自然条件即自然环境,是自然界中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自然要素。由于长期的地质、地壳变迁和气候的变化,自然条件在各地区呈现出非均衡性的特点。四、自然资源的差异性发展目标时间M先发展地区后发展地区6由于地质、气候长时期的变化整合和许多自然资源的不可位移性,使以上各类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非均衡性。无疑,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源泉,是区域生产发展和产业分布的自然基础。五、基础设施的差异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差异在对地区商品生产和贸易的发展形成直接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地区资金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直接或间接的助力和阻力。六、城与乡的差异性由于城市与乡村形成的历史及产业特点的差异,城与乡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发展速度存在的差异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所不同的是在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中差异更大、更显著而已。2、论述人口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答: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无论是作为生产者还是作为消费者,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都十分重要。人口规模与增长速度,往往通过消费直接影响区域市场容量与市场潜力,进而通过需求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为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掌握一定生产技术的劳动力利用其他资源创造财富的过程。一、劳动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一)劳动力数量:一个国家与地区劳动力数量的多少与人口的总体规模和人口的增长速度密切相关(二)劳动力素质: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质量比数量在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中显得更加重要。(三)劳动力成本企业是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