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22001刘多军[摘要]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老年脑卒中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以减少其抑郁障碍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Brink老年抑郁量表(G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作为测量工具,评定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本组100名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58例(58%)存在抑郁障碍,抑郁组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3项的得分较无抑郁组低(P0.01);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1)。结论大多数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抑郁障碍,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老年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存活者中50%~90%遗留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1]。多数患者负有重大精神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有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与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密切相关[2]。本研究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之间的关系,旨在拓宽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网络,提高其回归社会的生活质量。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以2010年7~12月在我院脑血管一科和脑血管二科经诊断为脑卒中并自愿参加调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00例,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0~79岁,平均(71.04±4.87)岁,主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8年,平均7.5年。1.2方法1.2.1测量工具(1)为自行设计的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自评经济、有无子女、病种种类;(2)老年抑郁量表[3](TheGeriatrscDepressionScale,GDS),由美国Brink等人1982年创制,专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筛查;(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4](socialsupportratingscal,SSRS),由肖水源编制,用于测量个体社会关系的3个维度:有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好。1.2.2调查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问卷,请老年脑卒中患者自行填写,对不能独自完成问卷者,由调查员按统一方式读出问题,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回答客观记录。共调查105名脑卒中患者,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两组样本均数间比较,符合方差齐性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2结果2.1伴有与不伴有抑郁状态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抑郁症状与无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自评经济、有无子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大,抑郁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女性患者抑郁障碍发生率大于男性患者,离婚/分居或丧偶脑卒中患者高于在婚的脑卒中患者,经济状况差的患者高于经济状况好的,无子女的高于有子女的;文化程度、病种种类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其抑郁障碍发生率高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多病种的高于单病种的。详见表1。表1老年脑卒中患者一般情况统计(n:例)一般情况伴有抑郁状态(n=58)不伴有抑郁状态(n=42)统计量(χ2)P年龄(岁)60-6970-79性别男女婚姻状态有配偶无配偶自评经济状态差中好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初中及以下有无子女有子女无子女病种种类单病种多病种193930283127271912144442161840182433932109141924183843395.916.4254.4738.15711.2634.96722.0280.050.050.050.050.010.050.012.2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况根据GDS评分标准,本次调查的脑卒中患者中,有抑郁情绪者58人(58%),其中轻度抑郁49例(75.86%),中重度抑郁9例(24.14%),两组间GD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表2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分析分值例数GDS分统计量(t)无抑郁组0~56~10有抑郁组11~20≧216(14.29%)36(85.71%)49(75.86%)9(24.14%)7.09±1.8915.29±5.69☆0.851注:☆P0.012.3伴有与不伴有抑郁症状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得分比较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组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3项的得分比无抑郁组患者低,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客观支持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3老年脑卒中患者伴与不伴抑郁障碍其社会支持得分比较(x±s)组别例数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有抑郁组无抑郁组统计量(t)584235.78±6.34☆39.07±5.57-3.18310.15±3.1411.05±3.06-1.37218.09±2.99☆20±3.77-3.4627.55±1.44☆8.19±1.38-2.225注:☆P0.012.4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状况的关系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1),即社会支持越高,抑郁症状越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也与GDS呈负相关(P0.01)。详见表4。表4老年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抑郁障碍的关系变量GDS评分rP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0.671-0.478-0.549-0.5050.010.010.010.013讨论3.1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高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我国第三次国民死因调查结果表明: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年增长速度达8.7%。脑卒中除了高致死率外,还具有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生活质量。3.2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本次调查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发生率为58%,高于一般老年慢性病患者[5]及不同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6,7],也可能与本院住院病人中农村社区患者占比例高有关[8]。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产生原因主要有3方面:(1)由于脑卒中病情反复、迁延、久治不愈,使患者容易对治疗前景感到悲观失望;反复住院,康复治疗要有一笔高额医疗费用,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2)社会和家庭角色发生改变。由于本病致残率高,发病后绝大多数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认为自己失去了原有的家庭地位及自我价值,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而感到内疚,患者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3)自我形象改变。患病后缺乏维护自我形象的能力,许多女性患者对自己形象改变不易接受,否认自己的患病,导致性格改变,丧失自信,从而产生抑郁情绪。3.3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低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感受到的情感或实际上给予自己的帮助的有关方面关系的总称,作为社会心理刺激的缓冲因素或中介因素,对健康产生间接的保护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增强耐受性,提高应对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可缓和应激作用,使抑郁发作的危险性降低[9]。本研究老年脑卒中患者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项的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3个:(1)脑卒中患者由于受躯体疾病的影响,社会活动减少甚至受限,致使对生活缺乏自信,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2)患者因年龄大、无配偶、经济状况差、无子女等因素的影响,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使获得社会支持的来源减少;(3)脑卒中病程迁延,预后差并有进行性的生理功能降低,导致患者对疾病失去信心,从而采取屈服、消极的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不够,造成社会支持降低。3.4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脑卒中患者GDS评分与社会支持总分、社会支持3个维度均呈负相关,即社会支持越高,抑郁症状越轻,显示如果能给予老年脑卒中患者足够的社会支持,脑卒中抑郁的发生率就会降低。因此,要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率,应重视以下三点:(1)要给患者更多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如稳定的婚姻、良好的经济支持、亲属的关爱以及社会团体的参与等支持;(2)要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如社会、家人、朋友对患者的关心、支持及鼓励,使其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满足被关怀、被尊重的需要;(3)要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指导脑卒中患者学会主动去寻求和接受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降低脑卒中抑郁的发生。4小结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群,是老年慢性病的主要疾患。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抑郁症除涉及本身易感因素外,还涉及众多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10],与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医疗卫生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要积极的有针对性的给予心理干预,更要重视拓宽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并与社区康复护理有机结合,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支持途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从各方面增强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的社会支持,以提高其生存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王维治.神经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0.[2]刘宏军,孟琛,汤哲.北京市老年人抑郁症状的调查[J].中国卫生杂志,2004,18(11):794~795.[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刊):217~219.[4]肖水源.心理卫生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42~47.[5]张俊红,刘宇,肖顺贞,等.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17):1571~1573.[6]袁群,何国平,冯辉,等.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0,3(30):746~748.[7]范珊红,化前珍,马艳,等.西安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483~484.[8]何晓燕,肖水源,周亮,等.浏阳市农村社区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0(17):926~928.[9]黄俭强.社区老年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725.[10]吕永良,吴爱勤.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临床精神学杂志,2003,13(5):306-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