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9全球瞩目中的中外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2考纲解读】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的进步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互为影响。中国古代历朝政权都程度不同的与周边家乃至亚非、欧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有过联系和交往。特别是近代以来,这种联系和交往越来越频繁、密切,并且对交往的双方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发展中外关系更加重要。中国要营造一个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构建和谐的世界秩序,必然要以史为鉴、趋利避害。因而,中外关系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在高考历史单科和文综试卷中,中外关系史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全国文综卷考查了近现代史上美关系曲折变化过程的内容、唐朝和洋务运动时期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情况、万隆会议及其中国的外交方针等。北京和天津卷考查了唐宋、明清时期中外的科技文化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内容以及清末中国人世界观念的演进等。上海、江苏和广泛的历史学科卷则考查了洋务运动,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交往的史实及其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近代史上的中日战争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考查,涉及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多种题型,并占有相当大的分值。本专题以往涉及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古代中国的对外友好往来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上,近年有所变化,更多关注中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外交政策、外交成就及其影响、重要的双边关系等。在备考复习中,尤其要关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热点问题。在日常教学与复习备考中,我们应重点关注:1.历史上中国的对外友好往来:政策、表现、重大事件和影响。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活动、成就和影响。3.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中日、中欧、中国与东盟)的历史与现状。4.中国对世界认识的变化:思想、实践和影响。1.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主要内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默写、背诵提示】(1)外交方针与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涵、意义。(2)重大外交活动: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意义)、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重点、难点破解】(1)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国之初,中国面对当时阵垒分明、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决定在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中遵循三个基本方针:“另起炉灶”,同113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清扫干净后再与它建立外交关系。为此,中国首先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争取同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并参加了著名的亚非会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提出并确立了处理国与国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准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五个方面是完整的辩证的统一,其实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它成为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不断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考纲以“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作为引子,其立意则在于通过了解这些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这一考点复习的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主要内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默写、背诵提示】(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间、标志、原因、意义。(2)中美关系正常化:背景、经过、影响。(3)中日建交:背景、经过、意义。(4)中美、中Et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重点、难点破解】(1)这一考点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的重点地区,因此复习既要注意细节.又要关注宏观。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期。这突出表现在: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打破;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改善,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三件大事,对中国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自然就成为这一考点复习的重要内容和要求。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主要内容】中国积极参加联合目及其它国际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默写、背诵提示】新时期外交政策的凋整(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及其意义。【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两种教材有差异.相同的内容有:新时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表现为不结盟;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因此复习的重点要放在这些相同知识的理解、认识上。【2012考点PK】中外关系史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中国近代的外交关系(这一时期的内容比较多,本专题主要将其界定在外交活动及政策的范围,侵略与反侵略的内容未列入本主题)、新中国的外交三大时期。在复习过程中,建议以“汉唐时期的中外关系”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近代以来的中外关系”“中国人世界观念的演进”为主题展开。主题主干知识要点汉唐时期的中外关系1.两汉时期,与朝鲜、日本和越南的交往;与安息、大秦的往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路线和影响;汉朝对外政策和东亚文化圈的扩展及影响。2.隋唐时期,向东与新罗、日本的友好往来,向南与东南亚、印度的往来,向西与中亚、西亚、欧、非的交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十分频繁的原因(条件)和影响;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的异同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目的)和概况、意义和局限性;华侨开发南洋的过程和作用;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葡萄牙租占澳门和郑成功收复台湾。2.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原因、结果、影响和《尼布楚条约》。3.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成因与影响近代以来的中外关系近代中国1.晚清时期列强的侵略、主要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原因与过程。2.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政策及原因;“二十一条”;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斗争;国民政府依附英美、对日妥协的表现和原因新中国抗美援朝;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与方针制定的原因和背景、重大外交活动、主要成就及其影响;中美、中日、中欧(法、德、俄)以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世界观念的演进(从天朝上国到全球视野1.天朝上国的迷思:闭关锁国政策的由来、实践和影响。2.面向世界的思考: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3.物质技术的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学习西方长技。4.政治制度的借鉴:从维新变法到民主革命。5.思想文化的探寻:从新文化运动兴起到马克思主义传播。6.积极主动的开放:新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思想【名师点睛】2.进行纵向的归纳和联系。要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外关系发展的原因、概况和影响,就需要进行横向的联系。如隋唐时期的中外关系,要掌握其表现就应注意归纳隋唐与东面朝鲜和日本的往来,与南面东南亚、印度的往来,与西面中亚、西亚、欧非的交往;要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就应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民族关系的状况相联系,进而认识外交与内政的相互政策、成就和意义,就必须联系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特点和变化。3.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本专题而言,有许多问题可使用比较的方法促进理解与思考。如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异同点的比较;古代不同时期对外关系的表现及特征的比较(例如唐朝和清朝对外政策、特点和影响的比较);新旧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原因与影响的比较;“闭关锁国”“门户开放”“对外开放”政策的比较;中美关系与中欧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的比较。【规律方法】分析古代中国对外交往频繁、关系密切的原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1)政治稳定,国家统一;(2)思想开放,政策开明;(3)经济繁荣,文化领先;(4)交通发达,技术(如航海)进步;(5)民族关系融洽,周边环境良好。分析近代以来的外交关系、政策和特点的原因,可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去考察,一般地说,国内政局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际环境良好,往往就会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反之,往往会采取消极的、保守的外交政策。如明清以前,中国的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周边环境良好,因而各封建王朝都推行比较开放的外交政策,对外交往繁盛;明清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并遭到外来侵略,逐渐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当今世界,虽然国与国的争端、局部战争、地区冲突不断,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国积极推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了解古代中国对外关系的表现,可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梳理:(1)经贸往来、互通有无;(2)政治交往、互派使节;(3)文化交流、互相学习;(4)反击侵略、捍卫边疆。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发展的表现,可从外交政策与方针、重大活动与成就、意义与影响等方面去归纳。分析对外关系的影响,一般可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人民生活、扩大中国影响、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捍卫国家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可归纳总结如下。(1)两汉时期:中外交往开始发展起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东亚,远及欧洲和非洲。(2)隋唐时期:对外开放,对外交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的长安不仅是与周边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而且唐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新趋势: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向闭关,出现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出现了西学东渐。(4)近代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丧权辱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中国外交处于屈辱地位。(5)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对外关系不断发展,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归纳阶段总特征的基础上,还可以其特点进行具体化,如唐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可阐述为:(1)对外政策开放。实行对外开放的国策,积极、主动地与世界交往,既传播博大精深的唐文化,又容纳一切外来文明。(2)交往地区广泛,且具连续性。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亚、欧、非,涉及地区之广,前所未有。对外往来贯穿唐王朝的始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3)交往渠道众多。有公派及民间留学、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等。(4)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5)交往结果双赢。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科技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外国传入的土特产、物种和艺术等,也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和中华文明的内容。这种交往是互利互惠的“双赢”。在交往过程中,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6)交往经验宝贵。史实表明,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可概括为:(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3)重视,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外交的一个重要基石。(4)经历了重意识形态到重国家利益,由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转变。中外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给我们的启示:(1)从原因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民族团结是发展对外关系的重要条件。(2)从过程看:和平友好交往是中外关系的主流,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崇尚友好。(3)从后果看:对外开放,重视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只能导致国家和民族的落后。【2011命题热点】2.中国与近邻(如印度)特别是东盟的关系。复习时应关注中国与其在历史上的友好往来以及我国新时期对外关系的基本态度和外交政策。3.从古至今中国人世界观念的演进及其实践与影响。4.一年中外关系方面发生的重大事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