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热点专题09改革开放与解放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链接】1、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它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哲学命题,而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为对象,是由实践到认识乃至理论的科学思想体系。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为标志,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发起大冲击,极大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解放日报1991年“皇甫平”四篇评论文章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简称“南方谈话”)为标志,破除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迷信,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也只有坚决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和16年前的思想解放主要涉及“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问题不同,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民主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腐败现象等问题。2、2009年12月18日上午,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2)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3)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4)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5)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6)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7)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8)我们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9)我们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10)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11)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12)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了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在讲话中,胡锦涛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就是党的十七大阐明的“十个结合”。他最后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考点分析】1.中国古代史【解放思想】(1)先秦:①孔子提倡“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德治民;维护“礼”,即奴隶制等级秩序。在教育上,孔子主张办私学,学习与思考要结合,学习态度要老实,要因材施教,学习要为政治服务(学而优则仕)。②孟子提倡“民贵君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人生观方面有“忧国忧民”、“舍生取义”等。③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④老子有朴素的辩证法,认为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政治上主张“无为”(不要违反规律地胡作非为)。⑤庄子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他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现象,但“有用”不如“无用”的思想又十分消极避世。⑥墨子提倡勤俭节约(代表平民、小生产者利益),提倡“兼爱”(无阶级差别的爱)、“非攻”(反对不正义战争)、“尚贤”(任人唯贤)。⑦商鞅和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主要有三点:改革观(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法治观(以法治国、“法不阿贵”)和集权观(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秦汉:秦朝用法家思想治国。汉初用“黄老无为”思想实行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使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认为构成万物的元气是一种客观物质,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3)南北朝:南朝齐梁之际的范缜在《神灭论》中,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他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4)宋元: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意识)第一,“气”(物质)第二。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5)明清:从理学到心学(封建官方哲学)就是从客观唯心主义变化到主观唯心主义。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黄宗羲(中国民主启蒙思想第一人)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治,提出“工商皆本”主张,代表作是《明夷待访录》。顾炎武也反对君主专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代表作是《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主要体现有三点,即唯物观(物质实体决定客观规律)、辩证观(运动绝对、静止相对)和发展观(政治上要“趋时更新”)。【改革开放】(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评价);孔子(政治上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可以“损益”旧的章法);百家争鸣(韩非子认为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2)秦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制度创新);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汉承秦制”基础上有所发展:承袭监察制发展为刺史制度;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发展了选举人的选官制度即察举制;承袭秦的田租、赋税、徭役和兵役制度发展为编户制度);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越南的关系;与西亚、欧洲的往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3)隋唐: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与募兵制;租庸调制;两税法);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和新罗的交往;和日本的交往;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4)宋元: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的强化(统一军权、行政权、财政和司法权);北宋初科举制的发展(殿试成定制、考试分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额大增);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败因、性质);契丹的兴起和建国(“蕃汉分治”);金的建立(猛安谋克制);行省制度(目的、中书省直辖、特殊行省称谓及范围、影响)。(5)明清: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即注意中央、地方和军事上的变化;《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满洲的兴起和建国即注意八旗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文字狱);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调整);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和西藏地区的关系(特别注意设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改土归流);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西学东渐)。2.中国近现代史:【思想解放】(1)半殖半封开始时期:洪秀全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借用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创立了拜上帝教。拜上帝教主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人民起来共同消灭“阎罗妖”(清朝统治者)。其特点是把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用宗教理论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随着封建统治危机加深和民族危机的出现,龚自珍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奠定了新思想萌发的思想基础。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积极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在广州设译馆,编译的《四洲志》和《各国律例》,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他还积极仿造西方战船,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洪仁玕通过《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根本无法实行。新思想的特点:既有鲜明的时代变化印记;又有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2)半殖半封形成时期: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封建制度是主体,西方技术是工具)。其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前期旗号“自强”;后期旗号“求富”。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在洋务派中产生了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是王韬、郑观应。他们在经济、文化上的主张类似于洋务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实质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君主立宪)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要不要提倡西学等进行,实质上是封建主义思想同资本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心是上海和东京,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三民主义”纲领中,“民族主义”重在推翻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核心)重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的论战(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围绕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关于斗争方式和政权形式的斗争。(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思潮。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前期指导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是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是主要基地。前期内容主要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彻底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但没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更没有同工农群众斗争实践结合。运动后期,李大钊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举了社会主义大旗。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增加了明确反帝、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与权利、节制资本等内容。(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通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阐述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它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1935年,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6)抗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