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社会宏观、微观结构;社会宏观、微观过程。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最基本);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原则、社会学的一般化社会学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方法论,研究方式:调查、实验、实地、文献研究学科特点:整体性观点、方法与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性、应用性、建设性与批判性社会及其构成具体社会类型:志缘社会、业缘社会、血缘社会、地缘社会社会的特点多样性、复杂性、变动性社会构成三要素人(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社会关系、社会行动人的两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性社会关系:是社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关系,是从抽象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的行为模式,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文化的涵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物质文化、规范文化、认知文化)文化的特性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文化是群体共享的、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文化的功能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功能文化在经济类型上,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在文化相对地位上,有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文化冲突是指两种文化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互相反对的情况。文化融合是指拥有两种文化的群体在相互交往(被迫的或自愿的)过程中,原来的两种文化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而趋于一致的现象。人的社会化广义社会化~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生物和社会条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生活依赖期社会化的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社会化的类型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互动论:将人的社会化过程视为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认为人的社会化是一个由社会化的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共同参与的过程。个性也称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一般表现为它的倾向性,即在一定的、具体的条件下对个体的某些态度与行动的积极的、选择性的推动。这种倾向性主要表现在兴趣、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弗洛伊德三我结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个性的形成人的个性不是先天的,而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而成的。个性以生理素质为基础,但社会实践、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性格一种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包含着丰富的社会道德含义。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与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性格差异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社会个性:是指同一群体中多数成员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是一个群体中成员个性的共同的方面。雷同性格是指同一群体的不同成员的个性、性格高度相似的现象,是群体成员个性中的共同部分大大超过不同部分而处于支配地位的现象。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社会化过程对个体的个性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促进社会个性的形成,造成雷同性格的出现。社会互动(合作竞争强制冲突顺应与顺从)类型~人际互动、群体互动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深度广度频度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相互作用。合作: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相互配合的互动方式。合作是人类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可分为共同合作(是一种共时性的集体参与)与分工合作(包括分散性合作与序时性合作)。竞争:是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互动方式。其目标是“物”而不是“人”。冲突: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集体行为通常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所采取的群体行动。(群体性、非组织性、突发性)社会互动的意义促进对自我的认识、满足行动者的社会需要、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社会交往的意义1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2交往是人自我显现的方式3交往建构着社会社会角色(简称“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含义1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社会角色的特点普遍性、具体性、复杂性、表现性社会角色的类型先赋角色自获角色、规定角色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触及社会群体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网络的类型根据交换的资源(符号资源网络物质资源网络情感资源网络)按照涉及的社会关系类型(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络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网、生意圈)按照网络的主体(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成员间亲密程度(初级网络、次级网络)联络的强弱(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密切程度(闭合性网络开放性网络)结构模式(团体格局网络差异格局网络)社会网络的功能1社会资源获取2组织管理辅助3日常生活联系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社会群体的特征1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直接的、明确和持久的社会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身份和群体意识3有一定的群体边界4群体成员有某种共同的期待与行动能力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是群体得以维持的原因)群体凝聚力的发展(三个层次)1人际吸引、2群体规范的形成与遵从、3成员把群体目标自觉地作为自己的目标,把群体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初级社会群体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一是规模较小;二是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三是人际关系亲密,因而,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四是非正式控制。家庭是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生活共同体。)家庭结构(类型)1核心家庭2夫妻家庭(空巢、丁克)3主干家庭4联合家庭5隔代家庭6单亲家庭家庭功能的变迁是指在社会影响下,家庭功能所出现的变化,包括功能替代、功能内涵的改变、功能外移、旧功能的消失与新功能的出现,以及家庭的主要功能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变化而发生的改变。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一是家庭生命周期;二是国家和社会发展阶段;三是民族文化、社会政策等因素。家庭主要功能一是生物功能;二是经济功能;三是抚育功能;四是赡养功能;五是休息与精神满足功能。家庭的核心功能:是指在家庭诸功能中与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家庭制度和家庭本质的功能。家庭变迁的含义指宏观家庭制度的变迁以及微观的与家庭生命周期相联系的周期性变化。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特征1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2目标简单明确;3成员之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4成员的可替代性.强。社会组织的涵义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依组织中的权威性质或组织对成员的控制方式分类(艾兹奥尼)强制性、功利性、规范性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权威(是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形式,包括社会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正式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组织目标的涵义是指组织奋力争取达到的所希望的未来状态,它包括使命、目标对象、指标、定额和时限等。使命是指组织在社会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目标对象是对这种使命的具体化,即它在哪方面要有所作为;指标与定额是指在更具体的方向上要达到什么水平。组织目标的功能1.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根据;2.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3.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4.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尺。家长制的五大特征一是组织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组织最上层,不向下分权;二是最高领导人和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三是管理行为有较大的随意性;四是组织的领导人把组织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不容别人干涉;五是组织中缺乏的办事规则,没有明确的组织规范,或者正式规定的组织规则形同虚设,组织中基本上是人治、“家天下”家长制存在的条件一是组织的规模小、内部分工不发达、组织中的技术比较单一、外部环境比较稳定,这些使得家长制可以应付。二是组织的建立与最高领导人的努力有关。这种组织多是最高领导人一手创办的,或(因其资历和与上层的关系而)对组织的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三是组织成员的臣民思想。社会组织分类以受惠者为基础(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按照组织谋求人们的顺从方式进行分类(疏远型组织功利性组织道德型组织)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长链组织媒介组织集约组织)现代组织理论组织系统理论、组织全变理论、组织经济理论组织管理方式家长制、科层制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既指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也指社会机构)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水平分化、垂直分化)社会阶层的研究意义1社会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深化;2社会阶层研究是阶级分析的必要补充;3在非阶级社会中,阶层分析是认识社会结构的基本视角。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西方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社会分层理论财富权利声望社会分层的方法客观法、主观法、声望法社会分层的标准外显地位与潜在地位(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社会流动的模式大规模社会流动(开放式封闭式混合式流动)、精英流动社会流动的类型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个人流动和群体流动、结构性流动和非结构性流动、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渐进的流动和骤变的流动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1社会结构的性质2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程度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4家庭背景5社会网络资源(即先赋因素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社区/社区的构成要素1人口要素2地域要素3社会生活要素4文化要素5社会心理因素社区分类按功能(经济、行政、文化、宗教)按规模(巨型中型微型)按形成方式(自然社区、法定社区)按综合标准分类(农村社区、城市社区)社区研究视角一是人文区位学(人类生态学)视角二是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视角三是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两类重要社区农村社区(涵义:是指主要以农业活动为基础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特征:一是以土地产出为主要主要生活资料来源;二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家族聚居为主要居住方式;三是生活的自给性强,居民生活简朴,思想比较保守,社区的同质性高,生活节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城市社区(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特征:一是人口规模大、密度高;二是居民的异质性高;三是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薄弱;四是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城乡对立——城乡差异——城乡融合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工业化、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以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城乡差别、城市的中心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城市迅速增加3城市发展不平衡社会制度社会制度的特性1普遍性2特殊性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的类型本原的社会制度派生的社会制度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1价值系统2规则体系3组织系统4设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