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er×11班第1页共8页★号是重点看下的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绪论》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和条件:(论述)★答:①标志:“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②条件:(自己概括)(1)经济、政治条件: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2)思想理论条件:历代思想家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启示和影响。(3)自然科学条件: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促进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2、社会学的概念和解析:答: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带规律性的模式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应用性.4、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答: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一)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二)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第二章(自己看下)1、社会学的创立时期(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原因:①这一时期社会学与哲学关系非常密切;②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巨大,想要运用自然科学发展来说明实践;③维护和协调现实中的问题。】【代表人物】(一)、孔德(1789—1857)生于蒙比利埃(法国)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被称为西方实证主义哲学的点睛人,同时他最响亮的名气是“社会学之父”。(二)、斯宾塞(1820—1903)社会有机论与社会进化论,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是孔德之后最著名的早期社会学家。主要著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贡献:(1)社会有机论(社会是一个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2)社会进化论(三)、马克思(德国人)社会主义理论核心是批评。核心思想:社会前进动力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推进社Older×11班第2页共8页★号是重点看下的会前进的动力。2、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代表人物】迪尔克姆(又名涂尔千)法国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教授,1896年在法国设立社会学。主要著作:《论社会分工》、《论自杀》(他顶尖的作品)、《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涂尔千,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的核心是社会团结,即社会整合,社会凝聚力。(1)包括机械团结,多出现在原始社会和农村,认为人类具有同质性,共有集中的共性,不能出现个人主义,因为人们想法大部分一致。(2)有机团结:社会分工明确,行业差别。涂尔千更多地是对社会反常行为的关注。《自杀论》①利己型自杀:不同信仰,教义不同,天主教更多的是讲究集体,而新教讲究的是个人主义,社会整合过强,容易导致自杀。②利他型自杀:印度有“寡妇自焚制”,日本的武士精神(一切为了集体)③宿命型(失范型)自杀:情感地位失去了过往的条件,凡高、海明威、三毛(二)、马克斯.韦伯“理解社会学”(被称为“欧洲文明之子”)主要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经济与社会》(三)、芝加哥学派★1891年后,社会学系在芝加哥诞生。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的一些大学学者为主的,以重视调查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的,尤其是城市生活问题的城市社会学派,是城市社会学领域内生态学派的先驱3、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一)、时期特点中心转移..多样化(美国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众多派别发展)分科化(同一个社会学分为不同的社会学科)方法科学化(计算机的发明)马克思主义学说(二)、几种理论①结构功能主义(帕森斯)②社会冲突论(20世纪60年代社会冲突理论开始爆发)冲突层次:价值观、信仰权力、地位心态平衡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②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整合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导向的功能2、社会的运行:(简答)★答:社会运行指社会有机体的活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社会运行大体上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1、纵向运行也就是社会的变迁和发展。2、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交叉制约促进转化3、血缘、地缘、业缘关系(论述)★所谓血缘关系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在人类社Older×11班第3页共8页★号是重点看下的会之初就存在,是人们之间的先天联系。所谓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这种关系也在人类社会之初就已存在。。所谓业缘关系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并非是与人类社会俱来的,而是在血缘与地缘关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业缘关系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有着最重要的意义。第四章、文化和社会运行1、文化含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2、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传递性,变迁性与文化堕距。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文化堕距”理论。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结果造成文化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制度首先变迁风俗、民德的变迁,最后才是价值观念的变迁。3、文化的类型区分★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艺术、宗教思想、价值观等;社会制度与行为规范。一、文化特质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它既可以表现为物质的形式,也可以是非物质的形式。其基本特点是,每种文化特质都可以独自成一个单位,有其特殊的历史和形式,不会与其他特质相混淆。二、文化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合在一起的一组文化特质。它往往与人们的某种特定活动有关,而且往往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如春节庆祝活动等。三、文化模式指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例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都是不同的文化模式。5.文化是人与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社会或族群分野的标志;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即文化具有整合功能;文化形塑了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第五章人的社会化1、人的社会化含义★1)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奥格本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接受时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2)人格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社会心理学派认为,内化他人的态度,并按照社会上其他人的一把期待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就是社会化过程。3)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除此之外,社会化过程还是一个角色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并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小题只需看这句)所以,社会化指指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Older×11班第4页共8页★号是重点看下的的过程。2、社会化的类型(一)初始社会化初始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时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二)预期社会化指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三)发展社会化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并在初始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式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学习的过程。(四)逆向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只是给长辈。现代社会中,社会变迁速度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快,一些成年人要想跟上社会变化,就要接受逆向社会化。(五)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第一,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剧烈。3、社会化的生物基础(简答、自己可以概括)★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础的..人具有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4、社会化的社会主体★(自己归纳)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5、社会化的人格发展理论p91-93自己归纳★认知(思想、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1、查尔斯·库利:镜中我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可以说是对他人是如何想象我们自己的反映.2、乔治·赫伯特·米德:角色借用自我分为两个部分:“主我”与“客我”。米德认为自我的发展包含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一系列连续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主我不断地对变化着的客我作出反应。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无意识★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而弗洛伊德则看到在这两者之间更为基本的是冲突。弗洛伊德对无意识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的最大成就之一。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4、艾里克·艾里克逊:认同危机(1)信任与不信任(婴儿期)(2)自主与怀疑(儿童早期)(3)主动与内疚(学龄前)(4)勤奋与自卑感(学龄期)(5)认同与角色混淆(青春期(6)亲密与孤独(青年时期(7)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中年期8)完美与绝望(老年期)第六章社会角色1、社会角色概念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2、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Older×11班第5页共8页★号是重点看下的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所承担的多种角色有总是与更多的社会角色相联系,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角色集。3、类型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亦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亦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4、社会角色的失调一、角色冲突指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结果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二、角色不清三、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明显矛盾的现象。它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人们的承担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