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要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1925年燕京大学;1979恢复学科;1988试办专业(开启进程)、1991社工协会成立、1994社工教育协会成立(这两个推进进程)、决定(职业化、专业化):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队伍;健全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措施和保障。社会工作基本要素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特征认同遵循价值准则;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专业方法;在一定框架内开展活动。社工与志愿者区别活动方式不同;专业技术能力不同;处理难易程度不同;社会约束不同社工角色直接:服务提供、支持、倡导、关系协调;间接:管理、资源筹措、政策影响、研究。社工基础知识学科(哲学、社会、心理、管理、教育);政策(政府、公共);技术(研究调查、口语、文字表达、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文化知识。社会工作者能力技术、文化、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影响社工价值观起源于宗教理念和人文主义思潮;1601年济贫法;14--15世纪文艺复兴后现代福利“制度化”;框架下民主社会主义中的社会权利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服务模式由需要与权力—自由与效率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社工儒、释、道:《周礼》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安福;《大同篇》理想蓝图;儒:仁爱;道:无为而治;佛:慈善、博爱、众生平等。家庭是最重要的依赖机制、亲友、邻里、同乡救济;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二元结构:城市单位、农村集体;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多元化;21世纪以人为本;不对立。国际认同专业价值观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个人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关系重要性价值观操作原则接纳、尊重与包容、个别化、自我决定与知情同意、保密价值观体现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专业实践、服务机构、公共福利发展、社会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专业价值观以人为本、回应需要、接纳、尊重、个别化、不批判、注重和谐、促进发展、平等待人、注重参与、道德与责任并举、个人潜能提升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社会工作伦理应遵守原则履行专业行为的一般规定、受助者利益第一、不得夸大专业资格能力、知情同意与保密、严格专业标准避免渎职失职。共同价值观个人应受社会关怀、与社会相互依赖、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有共同需要但又独特、潜能应得到最大发挥;理想的社会应尽其职责与能力保证社会中每个人有机会解决病预防问题各国专业守则尊重服务对象利益、严守服务对象秘密、公平服务大众、重视同事工作、恪守公私分明、维护社会正义、信守机构政策、充实知识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约束不当行为、增进公众福利、共同执行守则专业伦理具体内容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实践能力、文化能力、利益冲突、隐私、保密;对同事: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对服务机构:督导和辅导、教育和培训、档案管理、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对专业人员:增强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对专业:专业完整性、评估和研究;对全社会:促进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参与解决公共危机、参加适宜社会行动。专业伦理基本原则以服务对象利益为重;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坚持专业伦理的权威性伦理困境保密、人情与法、价值介入与客观性、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冲突、自我决定伦理困境处理原则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和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我国伦理守则原则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结合、本土社会伦理实践与国际结合、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不冲突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0世纪50年代;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由低到高)。低级人与动物共有、高级人特有;满足低级产生高级;高级出现低级仍存在;ERG理论阿尔德弗尔1969年;生存、关系、成长。不强调顺序;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满足后追求更高也可能不追求;退而求其次;满足后程度可能不减弱或增强。莫瑞需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生理性、心因性(与学习任务、人际关系有关;童年经验、不同行为有个人内部活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人类需要类型按起源:生理性、社会性;对象角度(高级):物质、精神;抽象和具体:间接、直接。生理(最初)—生理和社会—物质和精神。行为公式行为主义学派:S(外界刺激)-R(反应行为);新行为主义:B(行为变因)=f(S情境变因.A前提变因:遗传、年龄、经验);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B(行为)=f(P个体.E环境)人类行为类型行为起源:本能、习得;对社会的作用:亲社会、反社会;是否符合正常:正常、偏差是否正常行为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行为适应性标准。(个体主观体验)。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行为特点适应性、多样性、动态性、指向性、发展性影响人类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基因;心理:认知、感情、需要和动机;社会:家庭、群体、经济和政治制度、社会事件、文化(社会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特点多样、复杂、层次、稳定、变动性社会环境构成要素家庭、朋辈群体、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文化、大众传媒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人要适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人类能改变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来行为影响大一些(非平衡性)。人类生物学理论遗传基因:DNA序列,控制个体生命性状基本单位;染色体:DNA(脱氧核酸)和RNA(核糖核酸)。基因特点:自我复制、发生突变。饶驰4种遗传异常单一基因遗传:囊胞性纤维症、Tay-Sachs病、Huntington病、血友病;多重因素遗传:气喘、兔唇、先天性脊柱侧凸、糖尿病;染色体错乱:唐氏症;环境引起的遗传异常:酒精、辐射、致癌物质、性病。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5个)口唇期:初期:吸吮手指(吃喝、抽烟、接吻,口欲综合型人格);晚期:撕咬(挖苦、讽刺、仇视,口欲施虐型人格)。肛门期:停滞:慷慨、放纵、生活混乱、不拘小节、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吝啬、整洁。性器期:恋亲情节;认同作用潜伏期:对身体兴趣减小,生活圈扩大生殖期:性犯罪、性倒错、患精神病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论(8个)婴儿期:0-1,信任、照护者、希望幼儿期:1-3,自主羞怯、父母、意志力儿童早期:3-6主动内疚、家庭、目的儿童中期:6-12勤奋自卑、学校同伴、能力青少年期:12-20同一性角色混乱、朋辈群体、角色模式、忠贞成年早期:20-40亲密孤独、爱人伴侣、亲密朋友、爱成年中期:繁殖停滞、家族、同事、社会规范、关怀成年晚(老年)期:自我整合绝望、所有人、智慧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运用图示。感知运动期0-2:感知动作;前运算期2-7:语言示意;具体运算期7-12:一定推论;形式运算期12以上:抽象表征逻辑运演。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0-9:惩罚服从;相对公立习俗水平9-15:寻求认可好孩子;遵守法规秩序后习俗水平15以后:社会契约、普遍理论准则行为主义与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华生、心理本质行为非遗传;斯金纳、人的学习强化。社会学习:班杜拉、认知过程对学习影响,行为受认知调节自我调节、直接学习榜样、替代自我强化对学习影响。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学理论美国布鲁默、符号互动论:语言、手势、动作。行为不是机械反应;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常人方法学:索引性、反思性人生发展阶段(7个)心理、生理、社会性发展三个特征。婴幼儿:动作发展迅速;机械记忆-符号思维、口语词汇增加;0-6月单纯社会化、7月-2社会性感情联结、2-3伙伴关系;游戏伙伴、退缩、自我意识。偏差行为:拒食、吸吮手指、咬指甲、心理自闭。学龄前:3-6大肌肉发展成熟协调、6-7智能增长;语言发展、本土语言、初步语法、开始书面;以自我为中心、性别认同、家庭-父母同伴老师。口吃、攻击、沉迷电视。学龄期:完整动作、熟练协调;口头书面内部(高级)语言发展;心理交往障碍、学习困难;多动、焦虑、强迫症、学习障碍。青少年:生殖系统、第二性征;抽象逻辑思维、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两极性、性意识发展;自我意识、道德观、社会交往;危险期早恋、犯罪、适应不良、学业失败。青年阶段:22-35黄金时期;概括特征;一般认识、实际操作能力,特殊职业、处理人际关系、管理、适应能力;人生观稳定成熟、友谊和爱情、自我环境、婚姻职业子女适应。角色转换与冲突、工作歧视、婚姻家庭调试。中年阶段:35-50更年期;熟练社会关系;养家教育子女、与朋友亲戚同事;神经衰弱、焦虑症、疑病症。老年阶段:退化、认知成熟、退休等;无用感、生活困难、孤独感、疾病、死亡、无奈恐惧。理论作用首先建立权威地位;实务中作用:解释问题、预测、确定干预方法模式、指导服务实践的发展、发展新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大卫豪:支持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前帮后确定计划、后帮前提供素材)。佩恩:实证主义理论:经验、科学价值中立、价值与知识无关、知识形成方法唯一,知识可测量、忽视差异独特性、忽视主观性;后现代主义理论:沃.威尔士。机械论世界观陷入不可克服危机、告别整体统一时代、彻底多元化、完全不同知识形态生活设计思维行为方式、反对统一化,对社会工作直接影响。精神分析理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人格发展、治疗;1923年《自我与本我》阿德勒(反对):冲突、潜意识,自创个人心理学荣格(反对):过度强调“性”盛行原因:精神分析洪流(20年代表现不足、儿童引导运动、一战结束后)主要观点:心灵的构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驱力、对行为影响无所不在);人格的构成:本我(内驱力)、自我(意识、前意识)、超我(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完善:本、自、越我间平衡;焦虑、防卫与转移;性心理的发展(口腔、肛门、性蕾、潜伏、生殖器期)。实务原则:个人问题源于内在精神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潜意识。工作原则:个别化、签订契约、为受助者提供安全支持环境、自由联想、倾听支持接纳。应用:治疗情境建立、关系建立、治疗性对话(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诠释)。治疗认知行为理论斯金纳:由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认知学派源自阿德勒性动力不如社会动力,认知作用至关重要;班杜拉:结合经典条件操作条件反射和观察学习学说、社会学习理论;艾利斯:理性情绪治疗(ABC)。主要观点:认知、情绪、行为中,认知扮演中介与协调作用;自动化思考。ABC情绪理论框架:真实发生的事件、人如何思考等其遭遇、人思考等情绪结果。外在行为、内在认知——个人行为的改变:问题解决、归因、认知原则。实务原则:界定对服务对象看法的原则(问题不是固有是习得、问题的外在和内在性、人是独特的);在实务中运用认知理论原则(尊重个人自主信念,改变错误认知、建立正确认知,正确认知基础上建立良好关系、鼓励形成积极态度、实现助人目标);助人目标原则(改变错误认知、修正不理性自我对话、加强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助人过程:协助自我了解、自我控制、外在监督;确定评估重点、建立专业关系(协商、签合约、结构的、有期限的;助人者不断反省)。助人者角色:教育者、伙伴助人策略步骤:社会学习原理、正负强化、示范。确认不正确思绪、不良行为;自我监控、自我对话;探索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信念关系;尝试不同正面功能、思维方式;检验基本假定的有效性(调整行为适应环境)。结案、跟进社会支持理论鲍尔拜“依附理论”;柯伯和卡塞尔:工具性、情绪性支持;斯科特“网络干预”;1987年美国非正式网络。工作: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概念:林南;影响因素:发展、个人、环境因素。实务:(社会支持网络)正式:服务、直接、暂时性;干预模式:评估(结构:网络组成人数、人员,类型:职业领域,人之间距离;内容:网络功能:工具性、表达性支持;层面:个人、社会层面)、计划、实施);非正式。应用:重点学习建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反映个人与生活环境各系统关系;服务对象:弱势人群;作用:预防、治疗、恢复;不仅是手段也是对象。生态系统理论1971念贝塔朗菲:一般系统理论;社工对系统理论始用于:美国赫恩“全人或全貌”;20世纪70年代高德斯坦:统和取向实务;平克斯、米纳罕:系统观点介绍整合实务模式、正式运用。系统理论主要观点:与人在环境中一致;平克斯、米纳罕:三类社会环境:非正式、原生系统:家庭;正式系统:社区;社会系统:学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