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复习精要第一章社会工作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2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4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6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10第五章个案工作方法.................................................................................................................................14第六章小组工作.........................................................................................................................................20第七章社区工作方法.................................................................................................................................24第八章社会工作性质.................................................................................................................................27第九章社会工作督导.................................................................................................................................32第十章社会工作研究.................................................................................................................................34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目标类型具体目标特征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保护救助、维护基本生存缓解困难助人自助、恢复社会功能促进发展挖掘潜力,增强社会功能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功能类型具体功能特征服务对象层面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权利、增进他们的社会功能、增进他们的尊严、促进环境的改善促进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人在环境中的分析视角社会层面维持社会秩序社会工作通过提供服务而间接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认和谐相处”的环境社会工作的发展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表1区域发展阶段特征西方产生思想来源:博爱产生思想基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社会问题繁多。影响最大的是《济贫法》,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基础美国首先出现给薪的社会工作者,社工前身形成教育和培训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发展,使社会工作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20世纪初:个案工作方法;40年代:小组工作方法;60年代:社区工作方法;70年代:社会行政方法的应用)发展专业方法的发展、目标模式的变化、工作对象的拓展、理论派别的形成社会工作基本思路:治疗——预防,救助——发展表-2区域发展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但是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上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和社会服务系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半叶要标志1949年以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恢复与发展1979:社会工作课程的恢复;1988年开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1991成立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者教育协会成立职业化与专业化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的要素专业方法:三直接(个案,小组,社区);三间接(社会工作行政,督导,研究)价值观:利他主义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类型具体角色主要服务内容基本角色服务提供者提供物质、劳务和心理方面的服务和帮助支持者对服务对象的授权和增能倡导者向服务对象倡导某种合理行为间接服务角色管理者对过程的有效控制、对资源、信息的协调、安排和管理资源争取者向其他社会工作者、福利机构、政府部门和广大社会争取资源政策影响人提出政策建议研究者研究实践经验素质要求素质要求分类具体内容知识基础学科知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政策知识现行的政策、法规技术知识调查研究的技术、口语和文字表达技术、现代资讯工具使用技术文化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知识能力要求技术能力文化能力心理素质持续学习能力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儿童及青少年服务、老人社会服务、妇女社会服务、康复服务、社会救助、就业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医疗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矫治服务、城乡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考点:中国和西方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1.1601年《济贫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福利性质的法案2.《周礼》从爱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疗,安富方面对社会福利做了完整描述。3.近年来,党和政府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方针指引下,社会福利制度越来越注重:权利与义务并重;平等与差异共存;公平与效率兼顾社会工作价值观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理论作用,是指社会工作价值观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和学术研究的正面影响。主要包括:——社会工作价值观是别于其他服务专业的重要标志——是确定社会工作专业使命或目标的根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实践作用——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动力;——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伦理守则(明确具体的伦理守则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促使社会工作者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是维系社会期望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关键。2.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戈登(6方面):主要从个人与社会联系方面出发。A.个人与社会相互依赖B.个人层面:个人对社会有责任;应发挥潜能尽到社会责任;个人需要是差别化的;C.社会层面:社会应该关怀个人;提供途径让个人自我实现;比斯台克(9方面):也主要从个人与社会联系方面出发。个人层面:人的:潜能;责任;权利;自我决择权利;需要;社会功能社会层面:社会的:责任;权利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国际认同的(6方面):主要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实践方面归纳:“服务”—强调的是实践形式“社会公正”—强调的是实践目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的是实践的个体差异“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实践工具“诚信”—强调的是实践的行为准则“能力”—强调的是对实践者的专业教育要求在操作层面,社会工作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六原则: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和知情同意、保密、不批判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1.强调社会和谐。2.保持家庭和谐和稳定依然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家庭观念。3.注重服务的“人情味”。4.重视道德建设。5.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伦理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所持有的价值信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个人的自我行为控制和调节以及他人的行为期望标准。——伦理主要通过个人自觉自律和社会舆论来进行监督和约束,表现形式主要是强化人们的荣誉感或羞耻感。——伦理分为个人伦理、专业伦理和社会伦理三个层面。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作用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特点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约束和鼓励并重;权威性3.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包含了社会工作者在该专业的各方面的行为要求。主要内容包括:(1)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对服务对象的义务,自我决定,知情同意,利益冲突,隐私和保密等。(2)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合作,咨询,服务的转介等。(3)对工作机构的伦理责任:督导与辅导,教育与培训,服务对象的转介,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要求。(4)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实践能力,个人道德要求等(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完整性,评估和研究等(6)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社会福利,公众参与,公共紧急事件,社会行动等。4.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原则伦理难题:(5)保密问题;情理法问题;价值中立与介入;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自觉原则与知情同意处理原则:(7)保护生命;完全平等与差别平等;自主与自由;最小伤害;改善生活质量;隐私和保密;真诚社会工作专业守则社会工作守则的内容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应有的态度和行为(1)尊重服务对象的权益(2)严守服务对象的秘密(3)公平服务大众2处理同事间关系的规定(4)重视同事的工作(5)共同执行守则3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6)恪守公私分明(7)信守机构政策4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责任(8)充实社会工作知识能力(9)促进专业发展(10)约束不当行为5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11)增进公众福利(12)维护社会公义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考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A.20世纪中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七个层次B.1969年,阿尔德弗尔ERG理论(Exist——Relationship——Group),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较大影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当某种需要满足后,个体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不。另外,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也是它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最大的不同之处C.生物性需要(进食饮水;睡眠觉醒;性)和社会性(交往;成就)需要。D.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E.原发性需要(与生俱来)与继发性(后天习得)需要人类需要的类型分类的指标具体类型具体内容需要的起源和性质生物性需要进食、饮水、睡眠、觉醒、性社会性需要交往、成就、权力、尊严、地位需要指向的对象物质需要精神需要需要产生的方式原发性需要继发性需要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勒温认为人类行为是有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B=f(P.E)人类行为的类型1.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行为的呈现内隐行为是那些内在的、无法被直接观察到的、只有通过自我报告等方式间接推断的活动。如思维、记忆等内部心理活动。2.人类行为常常指外显行为(1)按照人类行为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本能行为出自遗传,又称遗传行为如,觅食、爬行等。习得行为是人类在后天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学习而形成的,又可称学习行为。(2)根据行为的划分标准,人类行为有正常和异常之分。一般来说,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的常用标准有:统计规律、行为规范与价值、行为适应性标准和个体主观体验。(3)根据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