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社会学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1.社会建立在一定的地域上的,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享有共同文化的,通过持续互动能保持相对独立的人类生活共同体2.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即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3.社会控制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与方式,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与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4.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库利:初级群体是指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与合作特征的群体。5.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6.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也叫“社会位移”,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社会流动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实质上是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7.社会化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社会化不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8.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9.角色失调1)角色冲突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地位、身份与角色。如果它们互不相容,出现矛盾,个体在心理上感到的冲突就是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4)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10.社会越轨社会越轨,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和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个人或群体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的行为。越轨具有普遍性2/1011.文化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12.社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13.民间组织民间组织通常又称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它一般是由民间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14.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15.社会组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16.社会群体泛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集合体17.社会网络(社会关系)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18.亚文化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独特的价值与观念)二、简答题1.概述文化的主要功能1)认同2)整合3)交流4)导向5)发展2.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1)可习得性2)共享性3)象征性4)全括性5)整体性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3.简述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几个基本特征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与整合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分化,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个人角色分化,社会组织的分化,社会地位的分化。在高度分化基础的高度的社会整合。2)理性化理性是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行动的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动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3/10理性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体现。现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就是理性的精神。3)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4)城市化5)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英克尔斯的观点)(1)愿意接受新事物;(2)乐于发表见解;(3)时间观念较强;(4)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5)计划性较强;(6)普遍的信任感;(7)信奉并愿意遵循公平待人的原则;(8)对新式教育感兴兴趣;(9)比较尊重他人。6)全球化(近代开始,传统—现代化)本土化是指运用本土所积累的文化知识和历史经验,摆脱或超越西方知识——权力体系近乎全盘垄断的状态,确立本土对政治、经济、文化自主性的追求。7)经济持续而又迅速的发展4.简述社会网络的功能1)社会资源获取功能2)组织管理辅助功能3)日常生活联系功能5.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主要有哪些?1)成员有限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5)成员难以替代6)群体整合程度高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6.概述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1)依社会变迁的规模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2)社会变迁的方向进步的社会变迁与倒退的社会变迁3)依社会变迁的方式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革命)的社会变迁4)依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自发的社会变迁与有计划的社会变迁7.简述社会角色冲突的基本形式,并分别举例说明(P114)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经营者破产、公职人员被罢免、学生退学、公民犯罪)8.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1)发展社会化也叫继续社会化。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主要指成年人)【改革开放后,政府官员都要重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4/102)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行为标准和价值规范。【罪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新兵入伍、移民接受新的文化】9.简述社会的功能1)整合2)交流3)导向4)继承和发展10.简述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社会的本质是指规定和制约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基础和根据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精神的、心理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11.比较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异同之处。1)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2)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3)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对于主文化和亚文化的性质或是非曲直,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主文化和亚文化的性质或是非曲直,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新兴的、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亚文化最终上升为主文化)12.比较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的异同之处13.简述虚拟社区的特征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14.简述个人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4)工作单位5)大众传媒6)社区15.简述影响一个人社会流动的因素1)个人:学历、专业、技术、能力、机会、家庭、人脉2)社会:政策(就业)、制度(户籍、产业)5/10三、综合应用题1.案例材料一: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有计算机、网络专家,而没有哲学家、艺术家、伦理学家。对工具理性的重视固然重要,但思想、人文情感、终极关切同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材料二:在我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尤其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成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这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标准。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出现了“集体自杀”现象:某学校一个班上的学生有六个人成绩不好,竟相约在一起吃毒药!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早期社会化困境和无效文化传递的问题。早期社会化困境问题是由于青少年在网络上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无法判断这些信息是否有用,且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形下,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导致青少年在内化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标准时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必须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供令人佩服的社会权威形象。无效文化传递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青少年过分依赖网络,导致对传统文化知识涉猎较少,因此上一代的知识和规范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形成了无效文化传递。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对青少年上网和学习知识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对其上网内容进行适当地控制。(2)试分析材料二说明的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材料二说明的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化偏差和失败,主要表现为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这主要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很多学校将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区别对待,而学习成绩成为这种判断的标准。这样一种社会化模式对“差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应该适当加以引导,改变社会的这种观念。2.请以家庭为例,分析和说明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随着这一转型过程的推进,初级群体的性质和地位都将发生变化,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功能不断发生转移。在传统社会,家庭承担着生产消费的经济功能,是生产的主要单位,此外,还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学习生产技术的场所。现在,家庭的生产功能转移出去,由专门的生产组织,如工厂、公司等承担,教育等由专门的次级群体,如学校承担。6/10其次,初级关系日渐松懈。随着社会流动的加速,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民之间的交往日渐带有短暂性、间接性和功利性。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和传统家庭中成员的关系有很大不同,出现了如夫妻之间AA制等新情况。3.案例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一丝安慰:人们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其中:头等舱:有钱人——60%生还二等舱: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44%生还。三等舱(及更低):贫穷移民——26%生还。头等舱中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确切说: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材料揭示了什么问题?上述材料揭示了由社会分层所导致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2)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由于穷人和富人在生产资料占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