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研究是社会工作和社会研究的交叉领域,也是与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紧密相关的工作技术,其目的在于获取客观、全面和深入的资料。第一节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与功能1、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和发现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及事实的过程。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本土导向、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都可以进行社会工作研究。2、社会工作研究的主体是谁进行具体研究工作。可以是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的直接关联者,也可以是其他人士。前者是社会工作领域的实务工作者、教学研究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社会组织人员等;后者如第三方市场研究企业、民间研究爱好者。3、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探究社会工作的理论、包括基础理论(即说明为什么)和本体知识(即说明怎么办)。4、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剖析社会工作的实务,包括实务阶段、人群、议题和场域。5、社会工作研究的目标与社会工作的目标相呼应。其基础目标是获取和发现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及事实;其中间目标是协助服务对象成长(即助人自助)和促进火罐场景改善(即促“境”美好),从而促进民众生活质量;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6、社会工作研究必须遵守社会研究的基本伦理。7、社会工作有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范式。整合多种方法的多角度测量可以更好地保证研究的整体质量。8、社会工作研究的特征:1)以困难群体及其议题为主要对象;2)采用社会工作视角;3)恪守社会工作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4)旨在促进实务、提升理论和推进福利;5)提现研究者的角色多样性。9、社会工作研究既要遵循社会工作伦理,又要恪守社会研究的伦理。10、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1)研究选题的伦理;2)社会研究的伦理;3)社会工作的伦理。11、社会工作者应该恪守研究选题的伦理。具体而言:1)要注意研究的正当性、2)要注意实务的应用性、3)要清楚经费来源。12、社会工作研究者应该遵守社会研究的伦理。具体而言:1)不采用欺骗手段获取资料;2)凑集资料时应该在对方愿意的情况下进行;3)保持价值中立,不凭个人意志筛选及运用信息;4)保证被研究者表达意见的权利和机会,5)不给呗研究者带来危险和伤害;6)对呗研究者隐私予以保密,不随意泄露;7)研究成果要客观全面地进行公开。13、社会工作研究者应该恪守社会工作的伦理。具体而言:1)要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提升其参与权、以整体视角看待服务对象、弄清和开发服务对象的优势;2)要注重社会公正,其涉及直面负面歧视、重新认识差异、公平分配资源、挑战不公正的政策和实务、工作关节等方面;3)要注重专业行为,和保持工作技术和能力、不将技术用于非人道目的、依托整体视角行动、以同理和照顾等与他人发生联系、不损人利己、确保有嗯呢管理提供合适服务、保密等。14、社会研究的功能可以体现在对“人”“环境”和“专业”3个方面。15、社会工作研究的主要功能:1)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福利、2)促进宏观场景的总体优化、3)协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多元增能。16、提升服务对象的整体福利:1)社会工作研究有利于治疗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危机的后果。2)社会工作研究有利于预防社会问题乃至社会危机的形成。3)社会工作研究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整体福利。17、促进宏观场景的总体优化:1)社会工作研究有助于研究参与者感受社会事实。2)社会工作研究有助于社会大众了解社会工作的内涵。3)社会工作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4)社会工作研究有助于多个系统激发正面功能。18、社会工作研究能积极“助人自助”。因人力投资而体现经济功能,因现民众参与而体现政治功能,因利于舒缓现实问题而体现社会功能,因开展人文关怀而展示文化功能。因此,社会工作研究本质上可以激发相关系统的积极功能。19、协助社会工作专业的多元增能:1)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改善社会工作实务;2)推进社会工作理论建设;3)协助社会工作者和社会服务机构增能。20、社会工作研究可以改善社会工作实务:1)利于改善需求评估,2)有利于协助方案形成。3)有利于指导计划推行。4)有利于评估项目效果。理想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应该是社会工作研究过程。第二节社会工作研究的范式与过程1、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质性研究)是社会工作研究的两个范式。2、定量研究基于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严格涉及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量工具,手机量化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3、定量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4、问卷调查、实验研究都是定量研究的常用方法。5、定量研究以市政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实证主义方法论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由孔德首先提出。6、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无论是人还是物质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事物本身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可重复的规律。2)社会现象是规律的。只有能被直接观察并可客观测量的因素才形成人们可接受的资料。3)社会研究旨在说明社会现象或规律是什么,而不是说明社会现象应该或必须是什么。4)自然科学方法适合于社会研究。因此,人类可以通过自然科学方法直接认识外部存在的真实世界。7、定性研究注重具体独特的现象,收集和分析非数字化资料,描述回答者所经历现实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等,探索社会关系,从而对个体进行理解、阐释和深度描述。8、在定性研究中观察、访问、个案研究都是其常用方法。9、定性研究主要以反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前者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大陆,后者发端于伯杰和鲁克曼的《现实的社会建构》一书。10、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强调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2)反对社会唯实论,主张社会唯名论。3)认为社会研究方法应该着重分析社会整体因素,找出它的成分,说明整体与成分的关系。4)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描述性的历史方法说明社会现象,反对在社会科学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概括性规律方法。5)认为研究主题的认识能力是主要的,社会科学知识是主管的和相对的。6)注重社会现象的发生、变化过程和人的意识过程,重视研究互动以及现实社会环境中意义的产生过程;注意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理解能否发生以及如何发生;致力于揭示社会现象如何发生、为何发生及如何产生影响。而不谋求概括出一般科学规律。11、结构注意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否认存在客观事实、2)建构不是任意建构、3)社会问题要经历建构过程、4)签掉研究双方的对话。12、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和外部原因,主要体现自然主义倾向,忽视“人”的因素及历史、文化因素。13、反实证主义偏重于构成主管经验现象的主管因素或内因,敲掉从主管因素理解行为,否认客观认识的可能性。14、建构主义不认同存在唯一的、不变的客观事实,事实是研究双方的价值互动而达到的生成性理解。15、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特性是相对的,两者的差异表现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研究和理论的关系、研究策略、资料特性、结果范围等方面。16、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旨在排除研究者带给研究对象的“观察者偏差”。17、定性研究则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源泉,话费相当多时间深入到具体情境中。18、定量研究主要进行演绎推理。是一种理论检验。19、定性研究不一定要实现设定假设,是一种理论建构。20、定量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探索进行研究设计,再依托问卷、量表工具等标准化、系统化工具收集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脱机分析,以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其追求研究资料和研究结论的精确性。21、定性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计划和研究内容灵活变化,通过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根据研究者的过程感悟,修改、完善和深化研究,以深入理解所研究的具体现象。22、定量研究主要收集和分析量化资料、可操作变量和统计数据如评价。23、定性研究主要获取描述性的信息,如适应过程。24、定量研究注重研究问题的普天性、代表性及普遍指导意义。其研究结论在随机抽样时可以推论。25、定性研究注重研究对象、有助于发现研究问题的个别性和特殊性,一次发现问题或提出观察问题的新视角,研究发现不做推论。26、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被视为旁观者,并以自己的视角解剖研究对象的世界;研究一般是结果导向;依托某些卢纶提出若干假设,并解除性的或控制性的手法收集数量资料,其资料时非整体的,其结果具有一般性,有时具有可推论性。27、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被视为自己人,研究者依托研究对象的视角把握资料;研究注重过程;理论往往是研究结果的提炼产品,研究者通过观察、访问等非控制性的、自然的手法收集非数量的资料,其资料具有整体性;其结果只反映对象的情况而不具有一般性和推论性。28、定量研究适用于研究问题已有大量资料,资料收集相对容易、需要堂奥变量关系、宏观层面的大规模的调差与预测等场合。29、定性研究适用于不熟悉的社会系统、无权威和不受控制的场景,它需要低度的观念概化和学术建构,需要发现服务对象的主观理念,需要定义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设,适用于在围观层面对个别事务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30、定性研究的灵活性较强,认识深入丰富,有助于发现社会现象的独特性。31、有些议题只能用定量研究,如分析学生统计资料以把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潜在需要。有些议题只能用定量研究如绅士社会工作者制订的个案工作计划书并提出完善建议。有些两种方法都能采用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访等方式了解社区民众的需要,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32、社会工作研究旨在与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相关的事实并获得相应知识。33、“赞同性事实”有利于扩大人们认识社会的广度,“经验性事实”则有利于提高人们领悟世界的深度。34、社会工作研究提供了把“赞同性事实”和“经验性事实”整合起来的专门方法。35、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假设演绎法及其互动是其重要逻辑基础。36、归纳推理是从观察到的资料出发,加以概括,从而解释事务之间的联系,是由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37、演绎推理是从某个普遍法则出发,将其运用到具体事例,是在应用中检验理论的过程。38、归纳推理可以发现事物间一定联系,但无法解释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而且,只要出现反例,归纳推理的无法完成。演绎推理则要采用三段论,大前提或小前提的错误都会导致错误结论。39、假设演绎法由旋进的归纳和演绎过程构成。40、假设演绎法有两个逻辑方向。1)观察——检验——理论的归纳推理然后“理论——假设——观察”的演绎推理。2)研究者从理论出发产生假设,首先运用演绎推理,然后再进入归纳推理。41、关于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逻辑有几点需特别关注:1)研究问题是任何研究的逻辑起点。2)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是循环旋进的。3)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循环知识社会工作研究的一般逻辑,某些具体研究可能只经历其中部分过程。42、社会研究一般需要完成拟定研究主题、界定研究问题、进行文献回顾、完成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应用研究成果等工作。43、研究主题可以由多个来源。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社会事件是一种客观存在;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有自身的经历、体验、观察、感受;学术著作、教科书、报纸杂志、学习笔记、专家演讲中充满思想火花。44、确定研究主题应遵循几个原则:1)必要性、2)创造性、3)可行性45、在拟定研究主题后,研究者就要完成描述研究背景、细化研究问题、设定研究目标和指出研究意义等任务。46、文献回顾是决定研究是否高质量完成的关键。47、前后有序、左右得度、成果有力是文献回顾应该注意的三个原则。48、文献回顾内容一般涉及4个方面:1)研究主题有关的概念、2)引入可以解释所研究现象的相关理论。3)梳理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既有经验研究,并发现前述理论在特定场景中应用的具体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维度和细节参考。4)提炼研究架构。49、研究设计在整个研究中承上启下,是社会工作研究由理论阶段转入观察阶段的中介步骤。研究者应该说明:1)采用某种或某几种研究方法的原因。2)这些研究方法的具体细节。3)如果是采用几种研究方法,还必须说明来自集中方法的资料如何进行整体分析。4)说明研究局限性。50、撰写研究报告应该说明研究发现和进行讨论建议。51、应用研究成果是社会工作研究的重要特色。52、拟定研究主题和界定研究问题可以归入需求评价阶段,53、进行文献回顾和完成研究设计可以归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