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分析期中考试简答题复习题库一、什么是社会?什么是问题?什么是社会问题?(10分)答: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问题是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者是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或是公共问题或是麻烦。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1.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不协调和各种矛盾、冲突,进而危及广大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需要依靠社会群体力量解决的社会现象。2.由社会结构本身的缺陷或社会变迁中社会结构内出现功能障碍、关系失调和整合错位等原因造成的;3.被社会上相当多的人所共识,需要运用集体力量才能消除和解决。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问题指与社会有关的一切问题:包括所有称得上“问题”的经济、政治、文化卫生、科技、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矛盾、冲突。狭义的社会问题有两种情况:第一,指社会结构的矛盾、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失调;第二,对个人、小范围而言,多用于指人际关系、某群体组织所出现的矛盾。我们现在所指的社会问题,通常是:社会结构的矛盾、社会与环境关系的失调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50分)特征1、时间性和空间性。社会问题是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并受到复杂的文化因素影响的。同样是青年问题,在美国,50一60年代,产生了嬉皮士运动,这是一种反主流文化的青年运动,而在中国60-70年代产生了红卫兵运动,是一种捍卫主流文化的青年运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社会问题。有些社会问题是全球生的,有些社会问题则是地区性的。(1)时间性(具有顺序性和持续性)①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②不同的或特定的历史时期将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条件)③一定的社会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④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到一定历史时期才能有科学的认知和正确的态度⑤一定的社会问题在一定历史时期才会消除或解决(2)空间性(又称地域性)①任何社会问题的存在及其影响,总限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或社会范围(如:污染导致生态失衡、人口众多导致就业压力增大和失业严重)②不同的空间将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特征2、普遍性和社会性:社会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就必然存在社会问题。(1)普遍性(非个别性)①社会问题是近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②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都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2)社会性①产生原因的社会性②内容和表现形式是社会性的③后果的社会性④责任的社会性⑤解决的社会性特征3、复杂性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是不同的。我们之所以把某一社会现象称作社会问题,是因为它在社会中已是一种面广量大的社会现象,在空间上涉及的范围广大,在时间上己经延续一定的时期,在危害程度上己经影响到相当部分或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秩序。①起因于社会后果包含多种社会历史因素②社会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在一定条件下和不同时期社会问题可以转换。如:人口问题,20世纪70年后期中国政府开始控制人口增长,导致当今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③任何社会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也不是简单的某个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在解决社会问题时,不能短视,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某个具体社会问题背后的前因后果。特征4、客观性和主观性:社会问题的存在与否不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决定。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是以社会生活中存在某种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社会现象为客观依据的。没有客观事实的存在,社会问题就无法确认。有的社会问题尽管一时还未被人认识,但它依然客观地存在于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产生忽隐忽现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逐步凸现,最终将会为人们认识和接受。①社会问题现象性质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带有一定主观性的客观现象)②社会问题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③认识的对象的特殊性现象是客观的,而分析问题的模式是主观思维④主观思维方式中认定过程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特征5、时代性和民族性: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定的社会问题只会发生在特定的时代,不同时代及同一时代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问题。(1)时代性:任何社会问题都是时代的产物,体现时代的特征,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社会问题。不同时期其社会问题是相互摩擦、冲突、消长、融合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民族性:是一个社会范畴,对经济、社会各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民族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特征6、持久性和变异性(1)持久性①事物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②事物的消亡需要一定的条件③人们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2)变异性①存在形式的变异性②存在范围的变异性③存在社会影响程度三、当代中国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形式(40)中国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结构性社会问题:包括第一人口问题;第二贫富分化加剧问题;第三就业问题;第四官员腐败问题这类社会问题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由社会结构变迁直接引发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某些强有力的客观因素推动所致。这类社会问题是社会结构本身的缺陷或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内部出现的功能障碍、关系失调等原因造成的。它们往往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1、人口问题人口过多时中国的首要问题。有关研究表明,多我国经济发展最有利、资源利用最有效的人口数量为7亿——10亿人,而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已过13亿。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考验。2、就业问题在强大的人口压力下,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无法接纳大批涌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员,就业局面面临长期困难。从劳动力供求总量上看,城镇新增劳动力加上现存的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4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9%计算,在现有经济增长就业弹性的约束下,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最多9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在农村劳动力中约有1/3的剩余劳动力无法利用,处于闲置状态或自发流动的状态。而在城市,失业率已超过4%,并有近20%——3%的职工处于隐蔽性失业状态,或因企业生产不景气而没有饱满的工作量,处于闲置状态。3、贫富分化加剧问题由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而引发的贫富分化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贫富分化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的贫富分化;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贫富分化;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雇主与雇工之间的贫富分化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样呈扩大趋势。4、官员腐败问题当前中国正处在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也属于世界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失调、空缺、漏洞,政府工作人员中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方面的违法案件大幅度上升。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权谋私人利益,这种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社会的道德基础具有极大的摧毁力,同时也对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构成巨大隐患。(二)变迁性社会问题包括第一农民工问题;第二环境污染问题与生态失衡;第三老年化问题;第四婚姻家庭问题这类社会问题是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伴生物,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现象。1、农民工问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巨大反差,使得乡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成为必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城乡隔绝的篱笆,使被以户籍制为核心而阻断的社会流动得以恢复。近年农村约有1亿劳动力溢出田地,流向城镇。这部分不断流动的以青壮年为主的农村劳动力,形成了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城市因无法承受其压力而引发了诸多城市病。2、环境污染问题与生态失衡强大的人口压力,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的迅猛崛起,引发了我国严重的生态平衡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增长受到资源、能耗和环境的严重制约。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另外,污染物排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一些流域、城市的水和大气污染十分严重,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程度还在加剧。有关测算结果显示,这些年来我国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都在2800亿元以上。3、老龄化问题从2000年开始,我国跨入老年型国家行列,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开始突出。从全国总量来看,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32亿人,2020年可达到2.31——2.39亿,2050年将达到4.12——4.58亿,超过总人口数的1/4,届时。独生子女构成的家庭中,将有四位老人需要赡养。4、婚姻家庭问题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城乡家庭关系结构发生改变,家庭人口数量减少,核心家庭、小家庭占多数,出现了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人们婚姻观念的改变,离婚率有上升的趋势;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大量增加,纳妾、嫖娼现象迅速泛滥。(三)、越轨性社会问题黑势力猖獗主要包括第一黑恶势力猖獗;第二青少年犯罪第三偷窃行为;第四假冒伪劣盛行越轨性社会问题主要是由个人行为偏差而引发的。这类问题因直接危及个人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人们反应最为强烈。1、黑恶势力猖獗黑恶势力组织是一种独立于正常社会,具有反社会的文化心态和严密组织形式的犯罪团伙。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黑恶势力经历了一个萌芽、发展、壮大的过程。从现状看,目前我国黑恶势力大致上可以分为劫匪型、打手型、地霸型、欺行霸市型、走私贩毒型、高利放债型等类型。由于这些黑恶势力危害甚烈,所以民愤极大。2、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公安机关破获的各类刑事案件和依法逮捕的犯罪分子,青少年占80%以上。青少年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犯罪的主体。3、偷盗行为该类犯罪占刑事案件的80%左右。主要为社会底层人员所为,它直接危害社会秩序,直接威胁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也较大。4、假冒伪劣盛行经济生活中、政治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个人、集体的大规模的制假售劣的欺诈行为,假货、假钱、假唱等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职业道德已经十分脆弱,伤天害理、见利忘义的事件屡见不鲜。(四)病态性社会问题其包括:第一色情泛滥;第二吸毒贩毒;第三艾滋病流行;第四利他性行为衰减;第五赌博;第六封建迷信活动这类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那些畸形的、丑恶的社会现象,人们称之为“六害”。1、色情泛滥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如家庭电脑、录像机、影碟机等进入百姓家庭,一些载有色情、淫秽内容的软盘、激光盘、录像带也流进了千家万户,污染了人们的思想,败坏了社会风尚,诱发了大量的性犯罪活动。渲染色情文化的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充斥大街小巷,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急剧蔓延,已经到了公开、半公开的地步。第三章当代中国社会问题2、吸毒贩毒20世纪80年代,我国只在靠近“金三角”的西南边境一带发现少量吸毒者,后来人数急剧增加。进入90年代后,毒品犯罪愈演愈烈。到2002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突破100万。而且犯罪形式不断发展,制毒规模由小作坊扩大为现代加工厂,毒品流向由走私出境演变为既出口、又内销,犯罪团伙的黑社会特征明显。可见,我国毒品形势异常严峻,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3、艾滋病流行我国艾滋病发病率以每年20%——30%的速度猛增,成为国家性灾难。1994年以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为云南的吸毒者,随后短短4年间,艾滋病病毒报告全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统计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直线上升,我国每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4、利他性行为衰减一段时期以来,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互动行为疲弱,歪风邪气在局部范围内有相当的市场,而英雄主义精神几近泯灭,以致集体性坐视不救现象频频出现,见义不为、见死不救等冷漠心态在许多公共场合常有发生。由于正气压不住邪气,“好人怕坏人”现象在有些地方和领域日渐蔓延。另外,拐卖妇女儿童、聚众赌博、邪教活动等近年来也呈现出加剧的态势。5、赌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查处赌博案件每年都有几十万起,处罚参赌人员超百万。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