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章绪论社会研究基础及问题的提出21.1寻求真实1.2社会科学的基础1.3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辩证关系1.4社会研究的伦理1.5社会理论的要素、社会科学范式1.6社会研究的两种逻辑1.7建构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机会和挑战1.8研究的起点:提问31.1寻求真实1.1.1知识来源1.1.2一般的人类研究1.1.3常见的认识错误及解决1.1.4什么是“真正”的真实是科学41.1.1知识的来源传统:书本老师媒体权威经验51.1.2一般的人类研究•预测:因果、概率•区分预测和了解•对传统和权威的辩证认识61.1.3常见的认识错误及解决不确切的观察—简单或复杂的测量手段过度概化—足够样本、重复选择性观察—寻找异类案例非逻辑推理—运用逻辑体系1.1.4什么是“真正”的真实前现代观点:眼见为实现代观点:把差异的存在看成是正当的后现代观点:根本不存在外在世界,一切都存在于内在之中781.1.4什么是“真正”的真实91.1.4什么是“真正”的真实你们的背景影响到你们对事件的认知101.2社会科学的基础1.2.1理论而非信仰1.2.2社会规律1.2.3总体而非个体1.2.4变量语言科学的两大支柱是逻辑和观察科学理论处理的是科学的逻辑层面;资料收集处理的是观察层面;资料分析是比较逻辑预期和实际观察,寻找可能的模式。1.2.1理论而非信仰社会科学理论处理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应该如何社会科学必须探究事情真相和了解其原因科学理论不能建立在价值判断上只有在人们同意比较好坏的标准之后,社会科学才能告诉我们事件应该如何11121.2.2社会规律大量正式社会规范造就了社会行为的高度规律性除正式规范外,部分社会规范在无形中让社会行为产生规律性有些规律过于微不足道,但显而易见的说法不一定得到事实支持(SamuelStouffer军人士气)社会规律代表的是概率模式(例外)已有的社会规律会被某些人有意识地颠覆,但对社会科学并不是很大的挑战(人为干扰)131.2.3总体而非个体社会规律反映的是许多个人聚合的或集体的行为和状况1.2.4变量语言社会研究包含了对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社会理论是以变量语言写成的,个体之所以涉及研究,只因为他们是变量的介质变量包含了属性(或值),是多种属性(类或值)的逻辑集合属性是事物的特征或本性,可是构成变量的类目14人的特征1.2.4变量语言16变量属性年龄青年、中年、老年……性别男性、女性职业律师、教师、工程师……种族亚裔、高加索、拉丁裔……社会阶层下层社会、中产阶级、上流社会收入人际关系1.2.4变量语言17变量属性年龄青年、中年、老年……性别男性、女性职业律师、教师、工程师……人种/种族亚裔、高加索、拉丁裔……社会阶层下层社会、中产阶级、上流社会收入0--N;N+1—M+N;M+N+1……人际关系非常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非常不好1.2.4变量语言属性和变量间的关系是科学描述和解释社会概念的核心如:就业率、生师比、家庭收入情况18例:哪个地方受灾最严重?马林县圣塔库鲁兹商家损失1500万美元5650万美元死亡人数522受伤人数37950被迫离家人数370400房屋损毁28135房屋损坏2900300商家损毁2510商家损坏80035私家损失6510万美元5000万美元公共损失1500万美元5650万美元1.2.4变量语言双变量关系20变量属性教育受过教育没受过教育偏见有偏见没有偏见211.2.4变量语言受过教育没受过教育有偏见没有偏见有偏见没有偏见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比受过教育的人更有偏见教育和偏见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显著组合显著组合显著组合变量间相关性221.2.4变量语言自变量:该变量的值在分析中是不受质疑的,而是被当作给定的。自变量被看做是原因或者决定因变量的因素。因变量:该变量被假定是依赖于或是由其他变量(也就是自变量)引起的。在例子中,假设偏见程度是由某种事物所决定或造成的。也就是偏见是由别的事物来决定的,所以叫因变量。因变量所依赖的变量就是自变量,在例子中,教育是自变量。教育独立于偏见,也就是教育的差异并不是偏见所造成的。定义变量是测量社会科学变量最基本要求241.3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辩证关系1.3.1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1.3.2归纳与演绎理论1.3.3定性和定量资料1.3.4抽象研究与应用研究251.3.1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个案式解释:试图穷尽某个特定情形或事件的所有原因。——你选择这个大学的所有原因。通则式解释:试图寻找一般性地影响某些情形或者事件的原因。——两个或者三个决定学生选择哪所学校的关键因素。261.3.2归纳与演绎理论科学轮归纳:从个别到一般,发现一种模式,但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会存在演绎: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模式是否确实存在271.3.3定性和定量资料社会研究中定量与定性资料实质性的区别在于数据化或非数据化表面上每一项观察都是定性的,但有时候将其转化成数字形式比较有用任何明确的定量测量,都比相关的定性描述要肤浅(年龄、世故)定性研究倾向与个案式解释模式结合;定量研究比较容易达到通则式的解释。完全理解一个议题通常需要结合使用两种技术281.3.4抽象研究和应用研究社会科学两种动机:理解和应用一方面着迷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试图理解,通过表象发现其中的意义;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也要将社会科学的知识付诸行动。291.4社会研究的伦理自愿参与(仅非强迫,而非主动)对研究对象无害(往往不可避免)匿名与保密研究公共厕所同性恋行为伦理问题观察人的顺从行为实验伦理问题米尔格拉姆实验(老师学生电击实验)301.5几种社会科学范式宏观与微观理论(社会阶层斗争、内部主要机构互动;人与人互动)早期实证主义(研究从宗教分离出来,社会可以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冲突范式(社会行为视为冲突过程,努力控制他人,并避免被他人控制)符号互动主义(人会从周围人的反应中形成自我“镜中我”)常人方法论(人们通过行动和互动创造了社会结构,解决问题打破常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当作一个系统,看结构系统每部分功能)女性主义范式(强调性别差异,解释女性遭遇)理性的客观性(阿希实验、自动运动效应)31阿希实验ABCX321.6社会研究的两种逻辑演绎和归纳传统科学模式三大要素:理论、操作化、观察假定(理论预期):社会阶层和犯罪之间负相关即:社会阶层越高,犯罪率就越低变量:社会阶层、犯罪验证假设(操作化)假设检定(观察)1.6社会研究的两种逻辑演绎理论建构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比如“为什么人们支持或反对女性自由堕胎”整理既有知识或想法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想法,知道其他学者说过什么,可能会发现其他学者早已发现的模式建构理论详细说明主题;详细说明理论关注的现象范围;详细说明主要概念和变量;找出关于变量关系的既存知识;从这些命题逻辑地推论至你正在考察的特定主题上。归纳理论建构选择感兴趣的题目比如“人们为何吸食大麻”寻找人们关于吸毒的解释找出各种解释,但实际有误。比如学业成绩影响研究者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不吸大麻社会比较能容忍男性越轨行为,推论女性身份是阻止吸大麻的一种社会限制;家人同住是一种机会限制;亚裔亚文化使其更规矩——学生所受约束越多,吸大麻可能性越低36例拉皮尔关于言行不一的研究未经检验的假设:一个人的态度与行为之间一般具有一致性。拉皮尔的理论假设:人们的“社会行为”与他们口头表达的社会态度之间很少具有一致性。方法:分真实行为和假设行为两个阶段进行。真实行为阶段:1930-33年拉皮尔和一对年轻中国夫妇两次开车沿太平洋海岸线在美国旅行1.6万公里,共住过67家旅馆,在184家餐馆用餐。在未告知这对中国夫妇的情况下,详细记录旅、餐馆工作人员对这对中国夫妇的态度和行为。假设行为阶段:6个月后,向上述去过的单位和同地区的32家旅馆和96家餐馆发出问卷,回收率51%。问卷的主要问题:“你愿意在自己的旅馆或餐厅接待中国客人吗?”37381.7建构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机会和挑战学术研究范式不成熟研究对象不够明确、定位模糊、研究范围过于宽泛;未能梳理出核心的研究领域和提炼出重要主题,缺乏有效的研究路径、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牢固的理论基础严谨研究方法缺乏缺乏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假设检验、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行政和政策过程分析、内容分析、对整体或部分的历史诠释、演绎论证、哲学批判、对行政经验的个人反思)理论建构及学术创新薄弱马俊,许多研究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问题,没有文献评估,没有深入地研究因果关系,没有构建出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更没有进行理论检验,或者理论观点没有经验事实的支持391.8研究的起点:提问1.8.1问题的提出1.8.2问题的转化401.8.1问题的提出阅读文献个人观察和深度思考个人对研究的专注热情与他人交流411.8.2问题的转化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化问题为研究变量和假设化问题为研究设计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任务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我国政务公开制度研究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运作模式经验与启示公开选拔入围人员管理的创新实践——以福建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为例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问题及对策——以江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例乡镇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及组织实施问题研究——以闽西北山区乡镇政府绩效评估试点的实践为例441.8.3选题标准选题要有科学性选题要有创新性选题要有重要性个人要有兴趣研究个人要有能力研究45定量研究1.选择题目4.搜集数据5.分析数据6.解释数据3.研究设计2.聚焦问题7.告知他人理论46定量研究示例刘武与朱晓楠(2006):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满意度选择题目市民对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的满意程度如何?它受哪些因素影响?聚焦问题市民的预期、感知质量等对满意有多大影响?研究设计问卷设计调查搜集数据对离开行政服务中心的345办事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统计分析解释数据市民的预期、感知质量等对满意度有直接正向影响告知他人在《中国行政管理》发表47定量研究示例我国政府形象研究进展(2002-2012)文献计量分析选择题目聚焦问题:政府形象研究热点,政府形象研究质量•研究设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词频分析软件,对CNKI中,从2002年到2012年所有以“政府形象”为主题的研究性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定量分析中国政府形象研究的发展现状、检验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词频分析软件,对文献的关键词、摘要、乃至全文,进行词频分析统计,分析数据来源、主题以及研究热点。•搜集数据:以2012年12月26日前CNKI收录以“政府形象”为主题词的研究型论文为数据资源•分析数据:SPSS和ROSTCM6对关键词、摘要以及正文进行词频统计分析•解释数据:从主题热点看……,从研究者机构看……;从引文分析看……,被引频次与研究热点统计结果一致告知他人: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发表48定性研究自我定位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研究设计选择视角告知他人理论49自我定位:来自河南农村的学生,北大社会学专业选择视角:在对改革开放30年来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大背景下,运用政治精英生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县干部1978年以来的变迁和晋升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和研究,并提供了中县干部的整体图像和干部完整的政治生涯历程。研究设计:个人访谈、档案分析•搜集数据:访谈了60多位西城乡政府的干部,同时还对16个乡直部门的一把手和16位村支书进行了访谈,共形成了161个访谈个案。•分析数据:统计分析•解释数据:干部来源主要有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和吸收录用三个渠道。他们的初职获得,主要贯彻学用一致,专业对口的原则,同时关系等社会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干部获得初职后,大多经历了一个专业化的成长阶段,这其中,再筛选机制在他们的单位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教师从政则是比较鲜明的干部流动现象。同时在干部流动中,干部子弟的“不落空”现象突出。而单位流动的结果证明,干部资源的多少和单位的好坏往往成正比。干部的发展轨迹来看,主要有混合型和单一型两种轨迹,并以混合型为主,说明干部的流动和他们的晋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