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纲知识点归纳(中国近代史)第五分册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虎门销烟A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A《南京条约》A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作为影响)A中国近代史的分期(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一、战争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异常迅速。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中国成为它在远东的主要侵略目标。二、虎门硝烟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在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的支持和配合下,发起了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110多万公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这一壮举,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地域外侮的鉴定决心。三、《南京条约》(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政府随即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二)《南京条约》1、签订时间:1842.82、主要内容:①割地:割让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定关税2⑤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内容: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C、英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此后的百年间,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四、鸦片战争的影响1、政治:独立自主、领土完整的国家领土、司法、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五口通商的东南沿海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开始发展3、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肩负的革命任务: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反侵略、反封建4、思想: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洲志》主要思想:继承发展明清“经世致用”传统,主张学习西方,呼吁变革。总之,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七16《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B一、上海开埠进程1、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2、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3、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3宣告英租界的辟设。美、法紧随其后相继辟设租界。4、从华洋分居到华洋杂居按照土地章程,租界实行华洋分处原则,——华人可以到租界里买卖交易,但不得入内租地、造房、租房、居住。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清政府为了切断城厢附近居民与小刀会的联系,防火焚烧十六铺一带的民宅和商铺,老百姓潮水般涌入租界,造成了事实上的华洋杂居。5、工部局和公董局的建立(1)工部局的设立洋人赶紧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为租界建立自己的“政权”奠定了“法律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租界的“市政机关”——“市政委员会”,中文中被译为“工部局”。(2)公董局的设立工部局成立后,法租界脱离工部局,成立了自己的市政委员会——工董局。1862.10,英美两租界正式宣布合并。上海的租界自此分成了两大部分,即英美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行政机关分别为工部局和公董局。二、租界的影响1、耻辱的标志2、文明的窗口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A火烧圆明园A《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A1、爆发: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天津条约》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②增开牛庄(营口)、烟台、镇江、南京、汉口、九江、淡水、汕头、台湾、琼州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长江中下游)。4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获得中国的内河航运权,便利外国商品向中国内地倾销,也有利于列强的军事侵略。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资本主义经济文化进一步渗入中国社会。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3、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4、《北京条约》1860年10月下旬,留守北京的奕訢分别与英、法签订。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5、战争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五分册第4课洋务运动洋务派的代表人物A总理衙门A江南制造总局、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A京师同文馆A幼童赴美A洋务运动的原因、结果和影响B第七分册第6课思想潮流的演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洋务运动的兴起(一)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兴办洋务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中央:、文祥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二)总理衙门的建立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由奕訢任总理大臣,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1901年改为外交部。二、洋务运动的内容(一)洋务派的“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二)创办近代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三支海军,后又建立了北洋舰队。(三)洋务派的“求富”——开办民用工业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的第一个民用工业,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四)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1、兴办新式学校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2、选送留学生——幼童赴美1872年,曾国藩派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三、洋务运动的结果和影响(一)洋务运动的结果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二)洋务运动的影响1、积极: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思考】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经济:传统手工业大机器生产,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政治: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总理衙门——闭关锁国近代外交军事:创建新式海军军事现代化6教育:兴办新式学堂——开创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2、局限但是,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丝毫不触动封建制度、不变革旧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链接】七6思想潮流的演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来华西人的逐渐增多和中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学再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很大冲击,面对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要求在保持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采西学,制洋器,以求自强。(二)“中体西用”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论继承和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洋务派赖以“借法自强”、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三)“中体西用”论的影响不仅促进了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也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四)“中体西用”论的衰落及其影响仅在器物层面零零星星地学习西方,并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甲午战争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深化,“中体西用”论渐趋沉寂。第五分册第6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的时间及结果A《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B一、甲午战争的爆发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二、甲午战争的结果――清政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一)内容:1、割三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72、赔两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二)影响: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其中,允许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五分册第七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A《时务报》A百日维新的内容A戊戌变法的意义B第七分册第六课《思想潮流的演进》进化论的输入一、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一)开始:公车上书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举国上下,群情激奋。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成为维新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二)发展:《时务报》与天演论1、《时务报》创办于1896年的《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该报以“变法图存”未宗旨,猛烈批评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竭力鼓吹维新,深受人们欢迎,风行海内外。2、严复与《天演论》链接七6《思想潮流的演进》P29❤进化论的输入(1)维新派以进化论作为思想武器康梁等人积极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吸取和借用西方政治学说,作为思想武8器。其中,最重要的西学理论就是进化论。(2)《天演论》及其影响1897年,严复发表译著《天演论》,将进化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思想:用进化论思想阐述维新变法主张影响: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的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以严译进化论为理论依据,维新派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深刻阐明了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舆论上为戊戌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了条件。(3)进化论的影响进化论的输入和传播,为中国人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当时和后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三)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到9.21为止,共进行了103天的变法,史称“百日维新”——变法维新的高潮。主要内容: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教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4、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开明地主参与政治,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5、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2)没有涉及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3)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由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4)没有涉及土地问题(5)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四)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捕杀“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废除。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