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纲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设计理论职业教育专业论是实训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之一,专业离不开职业,职业离不开岗位,基于专业论的实训教学设计应遵循专业的职业属性――职业性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工作过程、以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一体化为有效途径做好实训教学设计。第一节基于专业论的实训教学设计理念一、专业的含义专业是教育部门根据劳动市场对从事各种社会职业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教育的可能性所提供的培养类型。注:从现代职业教育的起源看专业来源于社会职业,是对社会职业群和岗位群所需共同职业资格的归纳。二、专业建设的内涵(一)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指职业院校依据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所提供的专业目录进行专业开设与调整的过程。内容涉及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1、课程体系建设:即涉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涉及具体课程的改革。它反映着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其建设应遵循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学习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的高度整合。融“做、学、教”为一体,使用安全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使教学地点和工作地点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专业知识和养成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切实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2、师资队伍建设:即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我们不仅要考虑队伍整体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关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必须大力加强专业老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培训工作。谅地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他们共同承担实训教学工作,是提高中职学校“双师型”老师的数量和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老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3、实践基地建设: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毕业生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来实现,一方面惟有加大校内实训、实习条件改善和初衷基地建设的力度,注重专业实训教学设计的选择与实施;另一方面靠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寻求支持。中职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应关注两点:一是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应遵循“仿真性”的原则,实训教学过程设计尽可能和生产实际相一致,如仿真实训室、模拟实训室建设;二是“生产性”原则,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地成立以生产产品为主的校办企业,实现“产、学、做”一条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二)专业建设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1、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体现在)一是划分的基础为一组相关职业在职业能力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二是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为一组相关职业在职业功能与职业资格方面所具有的一致性。三是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与相关的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空间所具有的一致性。四是专业的社会认同,特是是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与其相关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判断结果所具有的一致性。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必须首先做好专业调研论证。2、专业与学科的关系(1)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2)学科建设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造了条件。(3)学科建设使实践教学条件得以改善。学科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中,必须考虑为专业建设服务。三、专业建设与实训内容选定的内在联系专业建设与实训内容的选定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表现为:2(1)目标的一致性。专业来源于社会职业,实训内容要依据岗位能力、技能、职业素养的相关要求锭,必须以培养服务于建设、管理、生产、一线的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2)过程的主体性。专业建设以学科设置为基础,学科内容的确定以必要的基础知识、理论、原理为基础,遵循“知识够用为主”的原则。实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实现零对接的关键环节,是职业教育过程的主体,遵循“以实用为主”的原则。四、专业建设与实训教学设计理念的确定(一)以有效性为基础,注重体现可操作、可评价的实训教学设计理念※1、速度、收益、环境是有效实训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2、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衡量学生有效实训的三个重要指标。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实训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实训效率,这是增强实训和强化实训体验的基础;实训结果是关键,学生的技能形成和能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实训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实训的积极体验;实训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实训,并提高实训的效率和结果。※3、实训评价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实训学业成绩作合理、科学的评价,能提高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很短的实训课堂中欲达到完全符合实际岗位的需求是不现实的,学生职业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关键在于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训教学的态度和职业情感。(二)以职业为依托,注重体现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训教学设计理念※1、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概括地说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基础的部分,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面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的。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的。※2、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一方面是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的修炼。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3、在专业学习、实训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有如下四个方面:①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专业入门教育,增强职业意识;②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强化职业规范;③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职业素养;④以职业实践为主线,改革教学评价,提升职业素养,达到中等职业教育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三)以能力为本位,注重体现从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设计理念※1、注重对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其一,要把握好实训教学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其二,把握好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其三,学生群集职业能力要宽,岗位专项能力要强。※2、宽基础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不能完全是知识本位的,不能认为专业理论的基础知识传授得越多越好,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而过分强调课程的系统性、学术性。二是不能纯粹是“技能本位”的,不能认为职业实践的基础技能培训越多越精越细越好,以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因而一味加强专业课程的经验性、针对性。※3、强调宽基础,不是片面追求学科专门化知识的广博,也不是片面谋求单一职业技能的精深,而是两者都要兼顾,既要使学生有一个宽泛的专业认识水平,又要使学生具备某一职业的基本技能,这些技能是专项技能的基础,这样才能有一个宽广的群集职业能力。※4、实训教学结合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现代职业训练,在对中职生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训教学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认识实训项目为前导,促进后续实训项目的实施。二是根据实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实训方法。三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四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增选实训项目。五是采取模拟住址实训或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四)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注重体现项目教学的实训教学设计理念※1、针对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实训教学中,体现出了项目教学法的以下特征:3①职业性。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进程作为设计项目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以企业对现代职业人的素质、能力、知识要求强化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②实践性。项目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七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实际情景和工作过程相吻合。③科学性。项目教学是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有目标的实践活动。④互动性。项目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教、学、做”于一体。(五)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体现与就业岗位对接的实训教学设计理念※1按照三段式教学理论,中职生要在学校完成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最终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这个过程中实训教学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基于这一点在进行实训教学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实训教学设计开发过程中,应根据中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关注企业需求变化,就业岗位需求变化,确定实训项目,制定实施性实训教学计划。第二、实训教学设计实施前学校应选派有丰富经验的教师,通过下到企业中去对企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开展岗位实训,然后对学校制定的实施性实训教学计划提出合理的修订建议和意见,这样才能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成为可能。第三、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尽最大可能地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第二节基于课程论的实训教学设计理念职业教育课程论是实训教学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它主要解决职业教育课程的内涵、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组织四个基本问题,从而为实训教学课程目标的确定、实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训教学的组织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一、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念(一)内涵职业教育课程就是按照职业(工种)岗位能力要求,将从事该职业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进行分解,形成岗位能力标准,并将其转换成课程。职业教育课程,是连接职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结构与职业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结构,即学生所获得的相应的职业能力结构之间的桥梁。职业教育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有能力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现时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发展学生的个性,适应个人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备接受继续教育的可能性,从而为获得更有效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创造条件。(二)表现形式※1、教学计划是课程方案的具体化,是所有教学学科或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大纲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一门教学学科或一类教学活动的计划,教材则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是每一门教学学科和每一类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的结构形式。※2、基本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3、学科课程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特点:①分科设置;②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③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4、活动课程(实践课)是一种在学科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课程类型。它是最适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形式,并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性。职业教育课程完全可以设计成基于工作任务组织形式的活动课程(实践课)。※5、设计职业教育综合课程的基本思路是:围绕职业技能或职业能力的需要将原来平等设置的多门(一般为十几门)教学科目综合成风门教学科目,但仍保持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的基本形式。※6、核心课程是一种在活动课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课程类型。核心课程又称为主题课程,其主题即核心,可以是项目、任务、实验、问题等。※7、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以职业活动导向的核心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围绕典型的职业活动,按其自然形成的技能序列――工作过程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并针对性地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获得职业经验的过程,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发展。※8、实训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择一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这一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应覆盖尽可能多的专业学科,接着将这个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构建为一个典型的职业活动系统,再按职业活动的子系统4即工作过程将综合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分解形成学习单元,并制成职业活动学习单元的系列表格,然后实施教学。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形成职业能力。(四)关于职业能力※1、要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需的从业能力,从教育学观点考虑,职业教育课程能力观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关键能力。(1)专业能力: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相应的知识,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它是劳动者用途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是合理的知能结构,强调专业的应用性的针对性。专业能力范畴:对新技术的理解力,的适应性,合理化建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