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类别与试题类型•考试类别:开卷•试题类型:•一、辨析题:4个小题,共40分•二、论述题:1个小题,共20分•三、分析题:2个小题,共40分•考试要求:•进入考场可带指定教材和学习笔记,不得携带笔记本电脑,不可利用手机上网。•各类试题解答要求及评分标准•一、辨析题:•首先判别论断是否正确,有三种情况:正确,错误,片面或不完全正确(4分)•然后简要叙述理由,说明为何正确或错误,片面或不完全正确则需要补充缺失的内容(6分)•辨析题不宜充分展开,过度发挥,一般只需要100字左右解答•二、论述题:•首先简要叙述相关原理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6-8分)•然后运用基本原理分层论述相关问题,在论述过程中,要设法联系题中指定的社会生活实际(12-14分)•本次考试要求论述题的解答内容要在500字左右,联系实际论述部分约占解答内容的60%。•三、分析题:•首先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归纳材料中涉及到的现实问题•然后按照题意要求,简明叙述相关原理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原理分析材料中涉及到的现实问题(10分)•如果需要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应在尊重官方基本政策的前提下提出个人的合理建议(10分)•严禁在解答中发牢骚,泄义愤•期末复习总体要求•考前通读教材一至两遍,重点理解教材正文中所引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名言名句,重点关注每章最后的思考题•考前熟悉教材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在考场中快捷检索到相关原理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简明提要•一、哲学原理部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2、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3、辩证思维方法•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5、认识的本质及规律•6、真理观与价值观•7、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8、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政治经济学原理部分•1、劳动价值论•2、剩余价值论•3、经济危机论•4、经济全球化•三、科学社会主义原理部分•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民主•3、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现实热点问题关注•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其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党的创新理论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性学习探索,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其能力的培养••我国近年来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1.讲真话察实情今天和大家座谈,我仍旧要强调讲真话。讲真话,就要有听真话的条件。我早在给已逝的老参事吕德润先生写信时引用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名言。在上次座谈会上,我又强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今天还想讲,要创造条件让人们讲真话,让参事、馆员讲真话,“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古语说:“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政府的政策要做到清明,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的意愿,就必须倾听来自人民的意见,集思广益,这就需要有持久不断的“活水”。对参事室、文史馆的工作,我想提几点要求供大家一起研究。第一,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是制度之母。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指导和奠定基础。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建设除了生产更多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外,还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今天我特别想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这不仅是维护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也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的土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同时,我们要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中取长补短,从而培育具有时代精神、自尊自信、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我希望,参事室、文史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这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第二,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第三,近些年来,我国食品消费领域相继发生了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严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所以,笔者认为,当前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追求利润最大化是资本的本能,如果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法律惩处力度不大,部分商人就难免会以牺牲消费者身体健康为代价,通过违法犯罪途径牟取暴利。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铤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世间的一切!所以,有效扼制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发生,一方面需要在全社会加强道德文化建设与诚信教育,另一方面还需政府部门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通过严密监管与严刑峻法严惩各类食品安全犯罪行为,使实施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人员付出代价。令人遗憾的是,在近年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部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不作为现象,由于部分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乃至渎职、腐败,使部分不法商人肆无忌惮地从事食品安全犯罪,有肆无恐地损害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显而易见,如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积极作为,部分商人即便想通过违法犯罪方式谋取更大利润,也难得手;反之,就会纵容部分不法商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发展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法制建设必需跟进及时,否则难免出现包括部分商人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在内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社会道德风险。这就要求政府应在尊重市场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在市场以外诸如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等领域,切实履行社会守夜人的职责,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唯有政府不越位也不缺位,对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实行积极干预,再辅之道德文化建设与诚信教育等,双管齐下,两手都硬,才能有效减少各类食品安全犯罪现象发生,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才能获得更为坚实的保障,部分不法商人通过违法犯罪行为牟取暴利所引发的社会道德风险才能降至最低。3.从总理的谈话中看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从总理的谈话中看食品安全与道德建设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近些年来,我国食品消费领域相继发生了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总理所称的道德滑坡严重,绝非危言耸听,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亲身体验或耳闻目睹中求得共鸣。当然,总理所谈到的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是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引申而来。“食”字,是人字下面一个良字,换言之,制售食品是个良心活,从业者要有所敬畏,必须坚守道德、法律底线。如果食品制售者不讲良心或良心打折扣,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必然频频发生。从总理的谈话可知,他对问题食品频仍十分焦虑,对修复诚信缺失、遏制道德滑坡十分急切。那么,如何有效地遏制道德滑坡呢?总理已给出了答案:要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要在全社会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在近年相继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部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不作为现象,由于部分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乃至渎职、腐败,使部分不法商人肆无忌惮地从事食品安全犯罪,有肆无恐地损害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显而易见,如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积极作为,部分商人即便想通过违法犯罪方式谋取更大利润,也难得手;反之,就会纵容部分不法商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具体应从三方面入手:一、从整顿官风、加强官德建设入手。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官德决定着民德。遗憾的是,如今少数领导干部失德问题突出。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严重损害了执政党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毛主席说,治国就是治吏。官德不彰,民风难淳。从古至今,概莫如此。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就曾说:“政府的公信力是社会公信的支柱……政府失去公信力,就会产生治理危机,导致社会无序混乱、国家祸患丛生。中国历史上失信亡国、立信强国的例子并不鲜见”。二、严明法纪,强化监管者职责。严明法纪分为两方面,一是对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行为触及法律的,要依法惩处,更要构建食品安全高压线,严格依法行事。二是对失职渎职的监管部门严惩不贷,老鼠猖獗与猫打盹或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有关系。三、提升人们从善的信心,降低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风险。现实中英雄流血又流泪、见义勇为反被诬的事不少,如此一来,谁还敢做好事?谁还会做好事?且在食品行业还存在一种现象:如果我不造假,我就不能谋利;大家都在生产问题食品,如果我不生产,我就亏了。因此,必须激浊扬清、惩恶扬善,既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也对遵守社会公德者进行激励。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能单靠道德教化,苦口婆心换不来道德。归根到底,需要从破除体制缺陷开始。正如总理所言,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其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二、网络时代的超验性与“自由人”的新状态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显现出以人为本是现代文明不可逆转的趋向,同时,也鲜明地标示出他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特征,即强调社会经济过程和关系的首要性。马克思坚持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从马克思当年作出论述到今天,人类已经历了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变革。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使整个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网络技术及网络文化对日常“生活一文化”空间的开拓,网络生活的超验性正为“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新的条件,它意味着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从哲学命题进入了“日常生活文化”的命题。在马克思那里,“自由人”是可以定义的,是诉诸于特有的经济关系与价值尺度的,是宏观结构的未来社会理想;在今天,网络时代的“自由人”状态却包含着不可能完全清晰定义的界面,是个人化、多元化的,它延伸于不确定性的网络生活、“虚拟世界”中。网络生活的“超验性”意味着两个方面:一是相对于现实生活它是超验的。网络生活不完全属于现实生活,它可以远离现实生活,“自由”就意味着“在线上”。二是相对于既有的文化标准来说,网络也是超验的。网络生活有其非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