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2重点内容总结考试说明:1本门课程为开卷考试,实验成绩为30分,课堂出席及表现10分,卷面100分折合成60分;2考试题型及分数安排(1)选择题(20分)(2)汉字题(部首及四角号码)(30分)(3)简答题(20分)(4)论述题(20分)(5)检索题(10分)第一章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新趋势1智能化(intelligence)2可视化(visualization)3简单化(simplification)4多样化(diversification)5个性化(individuation)6商业化(commerce)智能化是网络信息检索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智能检索是基于自然语言的检索形式,机器根据用户所提供的以自然语言表述的检索要求进行分析,而后形成检索策略进行搜索。用户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告诉计算机想做什么,至于怎样实现则无须人工干预,这意味着用户将彻底从繁琐的规则中解脱出来。可视化的特点是用图像(visual)取代文字帮助人们检索,其优点在于:图像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准确、效率更高,能从多角度揭示,而纯文字的表达方式是模糊、一维的。个性化指各网站注重内容的特色化和注重个性化的服务。简单化是指未来家用电脑将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人性化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操作系统的用户友好性将不断增强,搜索引擎检索界面更加“傻瓜化”,使用户学习和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更加容易。多样化首先表现在可以检索的信息形态多样化,如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第二个表现是检索工具向多国化、多语种化方向发展;第三个表现是网上检索工具的服务多元化。商业化是指网络检索系统不再仅仅是一种检索工具,而且成为一项产业,它的商业利益成为推动系统完善和扩展的主要动力,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由公用性转向商业化。第二章文献信息源一、文献信息的构成要素P221信息内容(事物的属性、知识等)2信息编码(文字、标点、画线等符号所构成的信息序列)3信息载体(记录信息的物质材料)4信息记录方式(符号所赌注信息内容被存储到载体材料上的方式,包括书写、雕刻、印刷、拍摄等)二、社科文献信息的特点P22-231面广量大,相互交叉,因而信息检索的难度很大;2积累性和继承性强3一定的政治倾向性4时代性较强三、文献信息的类型(P24)1按载体的形式划分——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视听型;●印刷型文献指以纸张为主要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的文献类型。●缩微型文献指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缩微照相为记录手段而产生的一种文献形式,如缩微胶卷等。可保存500年以上的时间缩微胶片存放柜缩微胶片阅读机●声像型文献是以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磁记录或光学技术为手段直接记录声音、视频图像。这类文献常见的有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电影片等。●机读型文献也称电子文献,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将文字和图像转换为数字语言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阅读”时,由计算机将其内容按要求输出。电子出版物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各种联机数据库,CD-ROM光盘版等。2按内容和出版的形式划分图书期刊常规文献(主要文献)报纸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文献一般文献专利文献档案产品资料统计资料、地图、乐谱等3按文献信息加工的层次划分●一次文献信息:人们研究或创造性成果的直接记录,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等●二次文献信息:对一次文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按一定方法编排成便于查考的系统文献所反映的信息,包括文摘、索引、题录、书目●三次文献信息:对一、二次文献信息的综合、分析等深加工的产物,是对一、二次文献信息的浓缩、整合,包括字典、综述、年鉴、百科全书文献的结构层次一次文献文献整理对知识的归纳二次文献书目题录索引文摘三次文献对知识的归纳词典指南名录年鉴手册百科全书4按文献信息的公开程度划分●白色文献信息:充分公开的文献信息,如公开发表的图书、期刊论文等;●灰色文献信息:不易实现完全获取的信息,如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文献等;●黑色文献信息:难以识别其信号编码的文献信息,如口头信息、商业秘密信息等。第四章文献信息检索原理一、社科信息检索方式P45-46二、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要素P47三、社科信息的检索途径P48四、社科信息的主要手工检索方法P49-50五、社科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P51一、社科信息检索方式P45-461直接检索:通过浏览和阅读获取所城情报信息。这一检索方式易于把握文献信息实质内容,可直接对信息内容进行判断取舍,简便易行,信息获取速度快,时效高。但同时也具有缺陷,如:信息传递与交流的速度较慢,所获信息量少,检索者受语言、地理等影响较大。2间接检索:以检索工具为导向,进而查找原始文以获得所需信息。这一检索方式使盲目分散检索成为有目的的集中检索,信息来源广泛,能够提供有规律的检索途径,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语言障碍,进而加快检索速度。二、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要素(1)文献数据库:按照一定的形式组成的具有共同标识特征的检索文献。(2)检索技术设备(3)文献检索语言:连接存储与检索过程的共同的标引符号。(4)检索人员三、社科信息的检索途径(1)题名途径(2)著者途径外表特征途径(3)主题途径(4)分类途径内容特征途径(5)时序途径(6)地序途径(7)分子式途径特殊途径四、社科信息的主要手工检索方法(1)直接法:利用书目、索引、文摘进行常规检索,包括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2)引文追溯法:依据所掌握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查找,以扩大检索范围;(3)交替法:直接法和引文追溯法的交替使用。五、社科文献检索的基本要求1全面性。在充分检索课题对时间、载体、语种要求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查全率;2准确性。检到的信息准确、可靠,满足课题需要;3快速性。从大量文献中迅速获取课题所需文献信息;4灵活性。根据不同情况,利用不同工具,采用不同的手段与方法。第五章检索工具和参考工具书一、工具书的特点和功用P56-57二、检索工具书P58-59三、索引与书目P59-63四、类书和政书P69-73五、参考工具书P64一、工具书的特点和功用1△工具书:是比较完备地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资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供检索文献线索和解难释疑时查考的特定类型的图书。2工具书的特点:(1)查考性:提供线索以解决疑难问题,一般不适合系统阅读;(2)概括性:叙述简明,内容广泛,概括性强;(3)易检性:检索途径多,简明易查。3工具书的功用(1)解释词语问题;(2)掌握学术信息;(3)提供文献线索;(4)指引读书门径;(5)检索参考资料;(6)获取各科知识。二、检索工具书检索工具书是在以此文献的基础上整理编制的,为读者提供文献线索和文献出处的二次文献。书目(目录)、索引、文摘是人们查找文献资料的三大检索工具。三、索引与书目1.书目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揭示与记录文献的工具书,是一种登记、宣传和报道图书的工具。书目所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有关文献的外部特征;二是有关文献的内容特征。书目的主要功用在于:提供书目线索;简介文献内容;指引检索途径;推荐优秀书籍;查考图书存佚等。2.索引△索引是指将一种或多种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特征,如书名、刊名、篇名、人名、地名等分别摘录出来,按照一定的方式加以编排,并逐一注明出处,以供查检的一种检索工具书。●索引的功用:提供文献篇名、文句、词语和专题论述的出处,帮助读者迅速查到所需的文献资料,减少查找的盲目性。●索引与书目的关系索引与书目的相同之处是不能直接提供文献本身,而只能提供查找文献的线索。二者的区别在于:书目是以文献整体作为记录和检索单元,而索引则是以文章篇目或文献内容中的字、词、句、专名、主题等作为检索单元,因此索引较之书目可以更深入地揭示文献中具体内容的出处,能够提高文献检索的深度和效率。四、类书与政书1类书(史实典故的宝山)△类书:采辑古籍中的资料,按类别或按韵目编排,以供寻检、征引之用的工具书。主要采用以类系事的分类编排方法,汇集了中国古代的各类知识,如诗文、词藻、典故、纪事等,是中国传统的百科性质的资料性工具书。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类书是唐代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类书是明代的《永乐大典》;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丰富、保存最守好的古代类书是清代陈梦雷原编,蒋廷锡等编校的《古今图书集成》。2政书(史实典故的宝山)△政书:主要记载历代或某一朝代典章制度沿革与发展的专书。分门别类地记载中国封建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所制定的各种章程、法令和制度,并能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各项制度的沿革与演变。包罗广泛、资料丰富、分类编排、查检便得,是查考我国古代典章制度基本内容及其沿革变化的资料性工具书。●政书的类型:(1)通代政书:通记历朝、历代的典章制度。以“十通“最具代表性。(2)断代政书:专记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以会要、会典为代表。●政书的主要功用:系统查考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起源、沿革、演变及其他史实。由于记载的连续性、广泛性与系统性,保存了大量史料,也可提供百科资料,用于校勘和辑佚等。●政书和类书的关系:二者的联系在于:编排多采用分类形式;内容均包罗广泛。二者的区别表现在编纂方法上,类书只是辑录资料,”述而不作“,因此能够提供原始文;政书则是对原有资料作融会贯通的系统记述,不能提供原始文献。五、参考工具书△参考工具书:汇集所有方面或某一方面的知识、事实与数据,为们们提供各种具体的资料。●特点:直接提供具体的文献资料,满足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参考工具书包括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表谱;图录;名录等。第六章工具书的排检方法一、中文工具书排检的形序法P86-90二、中文工具书排检的音序法P91-95一、中文工具书排检的形序法形序法根据方块汉字形体结构上的某些共同点,加以归纳分类,并依此将汉字排序,适应从形出发求音求义的查字要求。(一)部首法部首法是一种最普遍、最常用的排检法。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始创540个部首以来,一直为历代的中文工具书所使用。按照确立部首的不同原则,划分为新、旧部首法两类。1、旧部首法(1)以清代的《康熙字典》为代表,采用了214个部首。(2)确定部首的原则:“从义归部”(3)特殊规定:见下页表(4)今用价值∶《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5)应注意问题:部首按地支排列;不易确定部首的疑难字,应查“难检字表”;繁简字部首不同。(6)歌诀: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寻,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戌部余亥存。旧部首法关于部首的特殊规定(部分)偏旁亻刂⺋忄扌夂氵灬爫⺧犭王部首人刀卩心手攴水火爪牛犬玉偏旁罒月艹辶阝(左)阝(右)镸礻衤兀部首网肉艸辵阜邑長示衣羊尢2、新部首法(1)以《辞海》(1979年版)为代表,共有250个部首(2)确定部首的原则:“以形定部”(3)主要规定∶①一般取字的上、下、左、右、外等部位作部首,其次是中坐、左上角②一个字的上、下都有部首的,取上不取下;左、右都有部首的,取左不取右;内、外都有部首的,取外不取内;中坐、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中坐;下、左上角或右、左上角都有部首的,取下、取右;同一部位有几种部首迭合的,取多笔部首;单笔、复笔部首都有的,取复笔。③依照以上位置和次序无从确定总产的,按起笔查单笔部首。●部首法的优缺点:部首法的优点在于,适应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能把大量纷繁复杂的汉字按部首归并集中,符合大多数人因形求音、求义的习惯;部首法的缺点是目前通行的部首法总产数量不等,定部原则不同,有的总产与偏旁不尽一致,影响检索的准确性与速度。(二)笔画法笔画法,就是按照笔画数目顺次排列的方法。1、笔画法排列规则笔画少的排前,笔画多的排后。同笔画的字,再按该字的部首或起笔笔形排列。起笔笔形顺序,多采用“札”字(一丨丿丶乛)和“海天日月红”(丶一丨丿乛)等方法。2、笔画法应用许多工具书以笔画法作为辅助索引,如《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的“笔画查字表”专科词典、人名词典、字句索引等,多采用笔画法编排,如《中国人名大辞典》、《十三经索引》、《古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