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及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和保障国家,人民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在劳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作业场所存在着职业性危险因素可引起因工伤事故的发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严重的职业性疾患和职业病已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主要职业卫生问题。首先是职业危害量大,面广,职业性疾患和职业病已经涉及到煤炭,冶金,建材等30多个行业,职业病除损害劳动者的劳动力外,发病后很难治愈,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是劳动者、用人单位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二是职业危害正在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职业病危害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三是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出现了停滞或滑坡的趋势,四是用人单位对职工安全与健康不重视,主体责任不落实等诸多原因致使职业危害事故不断发生,因此加强劳动保护,搞好职业病防治是关系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也是企业必须认真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天主要叙述职业病危害有关的概念与内容。朝阳区在近580家的会员单位中,涉及职业卫生的企业287家,占会员单位的49.2%,其中木具家具、金属家具制造业49家,占%,印刷业27家占%,汽车销售与修理业61家占%,非金属矿产制品业226家,占%,金属加工业8家占%,建筑业3家占%,有%的企业在乡村。2009年协会在为会员单位服务中,宣贯了《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作业场所职业为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工作人员已经对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进行了告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管理人员面对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为此我们组织企业的相关人员,学习子行业卫生方面的基础知识,依法加强企业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与管理,消除在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房子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第一章职业卫生基础知识第一节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目前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它们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相关法律,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规章和地方性规定,规范以及各种标准等技术性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具体规范要求,大多数立足于作业场所生产过程中防控职业危害,来规范相应主题所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建国以来,我国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自建国到1998年,职业卫生监管工作主要由劳动部门负责,第二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将劳动部承担的职业卫生检查只能交由卫生部承担,第三阶段2003年讲卫生不成单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划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又明确将此项3工作划归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这方面的职能划归到国家煤矿安监局)安监总局启动了法规与标准建设工作,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起草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为害申报管理办法》,《使用有毒物品职业安全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执法活动的指导意见》及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2009年6月15日,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公布了《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规章,该规定分为5章56条,以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为害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以为宗旨,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在防空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方面的法定责任,对遭受职业为还得从业人员及时组织救治,承担所需费用方面的权利,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职业为还防止监督检查,以及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标准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们已对这个规定进行了宣讲,在此就不多说了。在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4《国家安监总局令23号: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7号:作业场所职业为害申报管理办法》《工业企业设计为甚标准GBZ1-2002(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解除限值GBZ2-2002(国家标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国家标准)北京市规定、规范性文件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范(试行)北京市字具制造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北京市印刷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范(试行)第二节职业卫生术语与概念1、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职业卫生也称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改善生产工艺,劳动形式,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发生以达到保护盒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能力为目的的学科2、劳动条件:包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作业环境三个方面。生产过程:是指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生产过程随着使用的机械设备,使用的原材料和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变化而改变。5劳动过程:是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劳动方式,以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生产作业环境:是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3、作业场所:有城工作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执业活动的全部地点,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劳动生产率,在实际的作业长所中危害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二十多种因素同时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作用,此时危害更大。4、工作地点:是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是停留的地点。作业场所是有多个工作地点所组成,不同的兴业,工作地点也尽不相同。5、职业病预防:是指防治职业病发生,预防当采取的防护措施,它包括为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特别强调前期预防,强调从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措施,职业病预防按其目的和要求分为三级第一级病因预防:即最大限度减少直至消除职业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危害,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如改变工艺,改进生产过程,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跑、冒、漏、滴,使生产过程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第二级预防:实在一级预防达不到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已开始损6伤劳动者健康时,应及时发现才去补救措施,主要工作是为早期检测损害与及时处理,防止其进一步发现。第三级预防:即对已得病者做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脱离接触,进行治疗,防止恶化和并发症促进健康。6、控制:是指工作场所执业活动过程中,产生活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干预措施。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7、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患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职业性疾患,死亡,致残丧失劳动能力。8、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可能是劳动者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和慢性病变的因素。根据引起职业病危害的原因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也不相同。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算起理化特性可概括为三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9、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的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为害因素而引起的特定疾病,统称为职业病。当职业为害因素,作用于人体达到一定的强度,浓度和时间超过7了人体的代谢能力,可产生病变而损伤劳动者的健康,并出现相应的职业性疾病临床表现,但在立法的意义上,职业病是具有一定的范围,是指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即法定职业病,确定职业病,即职业病诊断是由法定鉴定机构为此做出鉴别和评定,卫生部,劳动保障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108号,法定职业病共10大类,115种。尘肺13种职业行方黑色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知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10、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生成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事故。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场所或因设备事故造成有毒有害因素扩散致使职工突然发生病变,造成人员伤亡,或经职业病诊断确定为职业病的均成为职业病危害事故。11、职业禁忌:是指员工从事特定职业或者解除特种职业病危害8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有法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由于生理与健康状况存在差异,职业性健康见呼应特别关注那些容易受到职业为害影响的特殊人群,包括职业禁忌症人员、女职工、未成年工,对职业禁忌症人员的监护首先要通过体检,查出有职业仅仅正人员,然后根据作业特点,安排合理的工种,防止还有有毒有害作业禁忌症的人员进入有毒有害作业岗位,以保护作业者的健康和安全。列举接触职业有毒有害因素二的职业禁忌病12、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有毒有害因素职业禁忌症苯就业前检查时,血象指标低于或接近正常值下限者,各种血液病,严重的全身性皮肤病,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甲苯、二甲苯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脏疾患铅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肝及肾疾患粉尘活动性结核病,慢性肺炎病,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高温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病,患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噪声明显的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9职业健康监护是由监护机构依据一定的方法手段,程序,内容和标准对劳动者健康手指也危害因素影响程度而进行的经常性或定期性动态观察。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是职业人群,其目的是预防职业为还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提高从业群体的健康水平,因此职业健康监护室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对提出公众禁忌症,及时发现职业为害,职业病患者的劳动力鉴定,评价职业卫生条件和防护效果,制定职业为害预防控制,预防和减少职业病有着重要作用。13、健康:是指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健康也就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第三节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范围(要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范围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发病规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以及职业病预防等。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识别劳动条件中产生的一下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1)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化学性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物理性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噪音,振动,非电离辐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森林脑炎病毒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识别或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休息制度不健全10等。劳动强度过大或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适应。长期出于某种不良体位,或长时间单调,重复动作。个别器官获悉通过读紧张疲劳。(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厂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车间内工作地点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照明等。缺乏防尘,防毒,防暑降温等设备或设备不完善。缺乏安全防护设备和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有缺陷。自然环境因素和环境污染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时职业卫生评价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对于具体生产由于条件不同,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有的单独存在,有十几种因素同时存在具体的作业环境,究竟存在那些有害因素,以及产生有害因素的主要作业点有哪些,需要进行识别才能确定。2、职业病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