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职业发展规划第一节认识自我一、认识自我的主要内容:1、价值观: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现象对自身或对社会重要性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和生活选择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2、兴趣:指个体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类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个人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兴趣的品质包括:具有广阔性;中心性(深度);稳定性;效能性。兴趣是人们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是保证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3、能力:指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包括智力、性向(潜在能力)和成新。可分为:能力:在不同种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形象记忆力、音乐表象力等。4、性格:是一个人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每个人具体的生活环境不同,每一人的性格会不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最显著、最集中的表现。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要求也有所不同。性格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5、气质:是个人进行心理活动时在速度、稳定性、强度以及指向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动力特征。人的气质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某些气质特征往往为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二、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1、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2、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3、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已的评价来认识自我;4、通过内省来认识自我;5、通过自已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6、通过专家咨询或测评来认识自我。三、认识自我与职业期望职业理想对人生具有重大影响作用:职业理想可以坚定职业信仰、强化职业精神、巩固职业意志、调整人的职业行为。一个人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才能、机遇等条件之外,对择业期望值高低的选择也很重要。因此,大学生要正确所握好自己的择业期望值,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第二节了解职业一、产业、行业与职业:在职业体系中,产业、行业和职业三者之间存在着归属关系:不同产业包含着相应的各种行业,不同的行业包含着相应的各种职业。1、我国的产业分类:第一产业: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基本的生活消费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制造业与矿业等工业部门以及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性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文教卫生业、科研事业、其他各种公共事业,以及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等。2、我国的行业分类:分为20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16个门类分别是:⑴农、林、牧、渔;⑵采掘业;⑶制造业;⑷电力、煤气和水生产供应业;⑸建筑业;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⑻批发零售业;⑼贸易和餐饮业;⑽金融、保险业;⑾房地产业;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⒀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⒂环境管理业;⒃居民服务和其他修理业;⒄教育;⒅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3、我国的职业分类:分8个大类⑴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工作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⑵各类专业技术人员;⑶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职员);⑷商业与服务业人员;⑸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⑹生产人员、运输人员和有关人员;⑺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⑻军队。二、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群体性:每年几百万;时效性:时间相对集中;多变性:受政治、经济影响较大;多样性:市场形式灵活多样;高层次性:层次较高、素质较好;年轻性:年轻知识新;初次性: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第三节了解环境一、大环境的影响:1、政治环境:我国出台的新就业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创设了宽松的环境。2、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速度与劳动力就业率提高呈正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国有企业改革等对劳动力就业有较大影响。3、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①社会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下岗失业人员数量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加大等。②高校扩招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近6年高校在校生扩大了近3倍。③就业市场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存在着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供求双方交流不完全、资源配置比例失调及市场组织不健全等。二、小环境的影响1、学校与学校的就业指导;2、家庭;3、老师;4、社会机构。第四节职业发展决策原则:“人职匹配”一、与自身特点相适应:1、与自己的兴趣相适应;2、与自己的性格相适应;3、与自己的气质相适应;4、与自己的职业能力相适应;5、与自己的职业价值观相适应;6、与自己的需求相适应;7、与自己的动机相适应。二、与社会需求相适应1、与社会的整体发展态势相适应:职业源于社会分工与社会需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应地变化着。①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趋势;②分析国家微观层面的经济发展形势;③分析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④分析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大学生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优势来选择自己的职业。2、与职业要求相适应:不同的职业岗位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做职业发展决策时应该了解相应职业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可以从大处着眼,先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别,再仔细挑选适合自己的职业,一步步筹划未来。3、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转轨相适应:“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职业发展决策是一个通过规划的手段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其核心标志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做出行动方案,从而达到“人职匹配”、和谐适应的最终目标。第五节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五个阶段:1、成长阶段(15~18岁)职业生涯面临的两种选择: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继续升学选择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等直接就业:选择行业、工种等成长阶段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⑴注意自我评价,加深对自已的了解(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体力、适应性和创造性等方面);⑵搜集有关职业前途的信息,并与自已的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探索与自已水平相适应的职业领域;⑶提高对职业前途的关心,制定出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具体目标,并能进行合理的说明;⑷分析职业前途选择和计划的结果,研究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如何有效适应和发展。2、探索阶段(18~22岁)大约95%的人已经进入职业生涯,需要确立适合自已的职业理想和生活方式。其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⑴尽快度过职业适应期,这是一个必须逾越的心理过程,也是积累职业优势的过程;⑵谋求最佳的职业发展前途,一旦发现自身素质与职业岗位不适应,要尽快主动地进行调整;⑶稳步走向社会,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自已的业务水平,争取做出人们结予肯定的业绩;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人和”的基础。3、建立阶段(22~40岁)从而立之年迈向不惑之年,人生面临重重机会,是争取职业成就的黄金时期,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思想观念的冲突、社会地位的差异、家庭生活的矛盾等,因而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建立阶段的职业发展规划任务是:⑴加强业务进修,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能力,以适应日后职业发展的主动选择;⑵与时代同步发展,善于换脑筋,不断调节自已的身心,多作有准备的主动选择;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作出新的理智选择;⑷充分利用自已已经积累的职业优势和人际关系,向自已的职业目标冲刺。4、维持阶段(40~50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或已事业成功,或仍一事无成,均对人的职业生涯形成强烈的冲击。其职业发展规划的任务是:⑴积极而慎重地重新认识自已,挖掘自身未能发挥出来的潜力,对自我再作一次设计;⑵冷静检验和调整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信念,使之尽快适应社会环境与现实;⑶调整工作岗位,用以往的工作经验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出与众不同的作用;⑷分析自己在职业生活中的得失,扬长避短,争取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5、衰退阶段(50~60岁)职业发展规划任务是:⑴调整职业目标,有可能的话,在同一职位层次内调换一下岗位,给工作再次赋予新意;⑵完善自已的人格,抓紧时间多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益事业,以丰富自己的人生;⑶作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冲刺,使自己的业绩更加辉煌;⑷做好离职退休的思想准备,物色和培养年轻人接替自己并为其发展创造条件;⑸为日后的退休生活制定一个计划。职业发展规划的现实意义:⑴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帮助学生避免盲目就业: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能对自已的价值进行全面的定位,从而避免在择业中出现的各种高不成、低不就,最后只好盲目就业的现象。⑵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领有利位置,就要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平台;尽可能地避免到处求职、频繁跳槽。这样不仅增长不了知识,还耗费了青春,更有可能挫伤了个人的积极性,消磨了对工作的热情和锐气。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学生未雨绸缪,为走出象牙塔后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起点。⑶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人才在市场上的合理配置,为人才市场的供求理顺了秩序:学生盲目就业实际上给人才市场造成了混乱的局面。人才供求局面的混乱,往往造成两败俱伤,一方面学生在竞争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只好盲目就业;另一方面,庞大的应聘队伍增加了公司选拨合适人才的难度,甚至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职业发展规划的步骤:自我评价职业发展阶段职业倾向个性心理特征职确选制业定择选定组织因素分析生职职教评组织特征涯业业择育估组织发展战略→机—→生—→生—→—→培—→与人力资源需求会涯涯职训反评目路计馈社会因素分析估标线业划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