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10级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意见(讨论稿)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性文件。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程,实施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教学计划既要符合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现在我院2009级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订2010级各专业教学计划。为此,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制订2010级各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性意见》,请各系在专业建设和制订教学计划中认真执行。一、指导思想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立足区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注重以敬业和诚信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手脑并用、产学结合的教学原则,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二、基本原则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教学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2.产学结合,企业参与原则2深化教学改革,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广泛调研,积极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3.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4.教学计划的编排要有高度的科学性。在明确各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安排各课程的学时和先后次序。杜绝先行课程后置现象。课程体系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符合认知规律,以体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原则。5.坚持工学结合,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以教育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04]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从本院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对同一专业、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时,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体现我院办学特色,要从我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办学条件、经济社会环境、生源状况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努力办出特色。突出我院办学特色。6.增加专升本和职业资格认证内容,满足学生深造和就业需求针对学生专升本的需求,加强对专升本考试科目的研究,结合课程教学,增设专升本辅导教学内容,对专升本的学生进行指导培训,提高专升本录取率。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体现以核心能力为支撑的教学课程体系。整个教学一定要以应用为目的,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实践课包括军事训练(含国防教育)、实验、实习、实训、技能、培训、课程设计、社会调查、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5%,教学计划中应明确学生毕业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考核与资3格证书结合起来,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7.教学计划的文字表述应力求简明扼要、科学规范、层次清楚、格式统一(按印发的统一格式及有关要求编制)。三、试行学年学分制1、学分制: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算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其学习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学年学分制以学年制为基础,以选课制为核心。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每学年的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的科目及学分,同时规定每学年应修满的学分。2、学分计算理论课以16~18课时为1学分(如周课时为2、4、6的课程分别为2学分、4学分、6学分)计,实践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包括:实训课、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论文等,每周以30个学时(即按每周五天,每天6学时计算)计1学分。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每30学时为1学分。非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每周2学时(每学期按18教学周计算)为1学分。校内专周实训2学分/周,校外实习1学分/周,军训2分。3.毕业设计学分的计算毕业设计时间可在3—5周浮动,学分按实训专周计算。4.顶岗实习学分顶岗实习为6个月以上,占12-15学分。5.毕业学分:三年制专业为130—145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应占毕业学分的80%左右(占100—115学分);限选课和任选课学分:应占毕业学分的比例分别为12%(占18学分)和8%(占12学分)左右。获得规定的总学分即可毕业。4考虑到我院现有的条件,拟先试行学年学分制,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实行完全学分制。四、教学计划的结构和内容(一)教学计划的基本结构教学计划基本结构应包括以下内容:1.专业名称、专业代码2.学制与招生对象3.行业与岗位分析4.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5.知识、能力、素质结构6.课程设置与学分学时分配7.主干课程8、实践教学环节9、附表:教学计划及时间分配表按照统一制订的模版进行填写。专业理论教学计划表中应体现每学期的周学时数及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周学时原则上不超过26学时。(含选修课)(二)主要内容说明:1.专业名称应严格按专业设置报批名称全名书写。2、学制与招生对象学制:三年制。招生对象:普高(职高)毕业生。3、行业与岗位分析根据高专高职教育为生产、管理、经营技术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宗旨,首先要进行广泛的专业对口调查和岗位能力分析,了解和掌握本行业现有规模、技术水平、人才层次及岗位分布、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明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岗位。针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全面剖析岗位群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素质的基本要求。4、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5⑴培养目标: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明确、具体,并用简明的文字准确地描述。⑵规格要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毕业生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理论、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程度素质结构以及应取得的各类证书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各专业要按照国家《职业学校专业与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对应目录》中的名称,确定申报职业技能鉴定的职业名称、等级、考核内容和方式;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或A级)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河南省组织的“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或其他的相关证书)5、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全面分析和分解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相关领域的“应知应会”。按照综合素质、基本技能、应用技术技能、专项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基本要求,匹配支撑主干课程。6、课程设置及学分学时分配各专业课程总数控制在25~27门(不包括实践技能课、选修课),其中主干课程7~10门且均为考试课。⑴课程类别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组成。三年制专业的课内总学时一般以1600—1800学时为宜;周学时安排24—26学时为宜⑵公共基础课包括公共课:两课、体育、英语、计算机基础;基础课包括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公共基础课的安排,要把握好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尺度。公共课的学时分别拟定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64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32学时;“形势与政策”课32学时;“就业指导”课32学时。“体育”课第一学年按每周2学时,共计56学时;数学课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知识需要,可选择不同的学时列入教学计划,工科类“高等数学”课120学时,第一学年每周4学时;财经类开“经济数学”课56学时,第一学年授课。“英语”课120学时,第一学年,每周4学时。“计算机基础”课56学时,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开课学期。公共基础课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其余课程由各教学单位安排。《军事理论》:开设36学时,与学生军训同时进行。《大学语文》(含应用文写作):开设54学时,其中《大学语文》32学时,《应用文写作》16学时;大学语文作为文科必修课,工科作为选修课。普通话作为公共选修课在一年级开设。每周1节,开一学期。6①必修课是指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指根据国家教育部、河南省省教育厅要求,学院教学计划所规定设置的公共基础课,包括两课、外语、计算机基础和体育等。专业必修课指体现本专业特点及专业宽口径的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②限定选修课是学生在专业业务范围内,按照培养目标要求选修的深化、拓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各专业学分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明确规定该专业学生在限选科目中应修的课程数目和相应的限选学分总数,限选课应尽可能综合化,并形成小模块组合,学生必须在学院提供的范围内选修其中的某一组课程并取得规定的学分。③任选课是指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其兴趣爱好、发挥其潜能、提高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适应性而开设的社科、人文、经济或其它类别课程以及拓宽知识技能、深化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科技能力为主的课程。低年级的任选课一般以拓宽普及类课程为主,高年级的任选课一般以深化提高和培养科技能力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本人意愿进行选修,并取得规定的学分。7、主干课程:介绍专业主要核心课程(5~7门,包括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类型、课程能力目标、课程主要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等。五、教学计划及时间分配表(一)教学周数分配表项目学分学时周数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备注1234561理论教学(含实验)所安排时间不包括假期2专业实践教学(集中)3其它实践教学(集中)专题讲座4考试111115机动11111合计1142020192118167(二)理论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课程类别序号课程名称学分课内学时课外学时按学期分配学时考核类型总学时其中实践一二三123456考试考查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3221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6015333形势与政策2323224创业与就业指导2.55025大学英语812044126高等数学(工科)81204412计算机文化基础4643241/2体育4.642212大学物理(工科)23622大学语文(应用文)348普通话1182军训和军事教育22周合计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1电工电子42工程制图43机械基础44汽车运行材料45CAD26钳工4专业课1汽车底盘42普通发动机43汽车电器44电控汽油机45电控柴油机426自动变速器428电器检测39普通发动机检测210底盘检测211电控发动机检测2812汽车英语213变速器检测3二手车评估214电器实训415电控实训416变速器实训4合计专业选修课1汽车营销22汽车保险23汽车概论2合计14252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企业管理、文学欣赏、心理学、公共关系学、音乐和美术欣赏、人际交往与礼仪等合计6108108420390375390320总计(三)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序号项目(代码)学时学分周数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备注123456专业实践教学一专业实践教学(集中)12毕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