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智达2016届高三诊断性大联考(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学者陈苏镇指出: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以致二世而亡,所以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继承秦朝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实际上说明了汉代A.“宗法分封”的政治特点B.“王国问题”的尖锐复杂C.“郡国并行”的文化背景D.“汉承秦制”的历史渊源25.熙宁二年,苏辙《上皇帝书》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表明A.唐代四民界限模糊B.唐代商品经济繁荣C.宋代小农经济衰落D.宋代科举制的发展26.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的普遍观念是: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如果被认为是“卖国”,那他根本就不能称作人。材料主要说明A.儒学观念的世俗化B.儒家思想的法制化C.程朱理学的系统化D.外儒内法的社会化27.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中国15-16世纪农业生产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A.南北经济差异逐步扩大B.北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C.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D.南方农业生产效率高于北方28.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29.《郑观应集》记载: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人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材料表明租界A.激发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B.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扩张的结果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30.“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人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下列属于“五年”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有A.长城抗战B.西安事变C.枣宜会战D.中共七大31.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早在上个世纪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队由于流行性疟疾损失惨重向我国求助,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任务,经过艰苦研究终获成功。屠呦呦接受此项研究任务的国际背景是A.中苏关系的缓和B.中美关系的对抗C.多极化趋势加强D.不结盟运动开展32.学者卡根认为:从当时的雅典政局来看,由于面临与前僭主势力希帕克斯的斗争,还要与伊萨戈拉斯争夺民主派的领导权,故此,克里斯提尼一方面选择与希帕克斯合作,一方面又制定陶片放逐法来防范希帕克斯。这表明陶片放逐法的制定主要基于A.激发雅典平民参政热情B.维持政治力量的平衡C.配合四百人大会的工作D.实现雅典国家的团结33.第二帝国末期,拿破仑三世不仅没有兑现减轻赋税的诺言,还横征暴敛,把农民子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农民开始抛弃对自己小块土地和对波拿巴主义的迷恋。1870年普鲁士军队入侵,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民对帝制的信念。他们的“这一转变”A.促使巴黎公社获得了法国农民的有效支持B.帮助法国政府赢得了对普战争的最终胜利C.为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奠定了社会基础D.拉开了法国朝着近代工业文明转型的序幕34.17、18世纪,“采煤、开设铁业作坊或开采建筑石料则如同把土地租给佃农一样理所当然是庄园开发的一部分,地主和管家们当然不会只从纯农业的角度去考虑土地”。特别是“米德兰和北部地区,很多土地家族是靠煤炭和铁矿,而不是靠谷物和绵羊致富的”。这表明工业革命A.重工业是其主要部门B.具有一定的资本基础C.开始于采煤冶铁行业D.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35.下表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速度(单位%)统计情况。据表格信息可知区域贸易自由化A.使美国对产品需求从区内进口转为区外进口B.极大冲击了加拿大国家经济安全C.给墨西哥带来了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机遇D.促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大变动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先秦时期,统治阶级以遵从“天命”自居,奴隶则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甚至对他们拥有生杀之权。在那时,人和人不仅不同,有些人甚至不被当作人。当然,在奴隶主和自由人民之间也有道德价值观来调节他们的利益和行为,如中国的“忠”“勇”“节”“孝”等。春秋战国之后,古人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不仅有道德层面的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五常),还有反映社会制度性质的社会规范,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显然,历史地反映封建主义社会等级制的价值观是“三纲”,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而反映人民生活道德的是“五常”,即道德生活的规范性要求,以达到“怀仁义以相接”。——摘编自韩震《西方哲学史》材料二在欧洲资本主义革命初期,新兴的资产阶级还没有掌握政治权力,他们希望摆脱封建主义束缚,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制度性价值承诺,对封建主义的等级贵贱价值观进行批判,由此顺理成章地举起动员各个阶层人民的旗帜,并在欧洲范围内逐渐推翻了封建主义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随着资产阶级夺得了统治权,资本主义制度获得确立,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压力下,资产阶级也逐渐把其核心价值观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从而仍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制高点。——摘编自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10分)(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发展人类社会的优秀价值观?(3分)41.(12分)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历史的眼光比较上面两幅图片,提取有关中英两国文明发展的相关信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宋代以劳动者人身相对自由为基本前提的租佃关系得到了充分发展。与土地所有权集中同时发生的土地经营越来越分散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变革。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借贷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倍于今故也。”张载说:“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一区及其所有,既死则众子分裂,未几荡尽,则家遂不存。”土地的边际效用价值急剧提高,这就推动、迫使地主将所得积累下来,去开发新的土地,改善土地经营,从而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国家在保证农民有可以迁徙、可以选择地主权力的前提下,只问赋税收入,不管其余,就使社会经济活动有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选择到比较合理的发展路径。——摘编自袁林《两周土地制度新论·宋代土地制度变革》(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8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有很大弊端,中国应像十月革命后的苏俄一样,实行一党制。……孙中山强调,“以党治国”的基本要求“并不是用本党的党员治国,是用本党的主义治国。”……本着主权在民的基本立场,他认为要想防止政府因权力过于集中而产生专制现象,关键在于要将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权力作“权”与“能”的区分,划分为“政权”和“治权”两部分,其中“政权”也叫民权,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治权”也称政府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孙中山又将整个国民革命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他认为,中国人民“久处于专制之下,奴性已深,牢不可破”,加之“人民之知识、政治之能力,更远不如法国”。因此,必须经过“训政”时期“先知先觉”的国民党人之“训导”,中国方能由专制进入共和政体。——摘编自关志钢《孙中山“党治”学说与蒋介石集团“党治”独裁之异别》(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基本观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形成原因。(6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包括美、日两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激情空前高涨,以盟军的名义进占日本的美国占领当局不能不认真执行《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分割大托拉斯、制订新宪法等。材料二《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四部分“经济方面”关于“经济上的非军国主义化”的规定严厉要求:“日本军事力量的现有经济基础,必须加以摧毁,并且不容许其恢复。”美国最初打算大量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并在分配时向中国倾斜。然而,1949年5月12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实施1947年4月开始的拆迁赔偿方案。两年来实际拆迁的日本军工企业只有17家陆海军兵工厂,拆迁的机器设备16,736台(件)。中国的对日索赔也半途而废。——均摘编自徐康明《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拆迁赔偿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赔偿计划的原因。(7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报》案发生后,上海革命人士四处流散,革命形势一度受挫。在这种险恶的形势下,陈独秀不畏艰险,在《苏报》被查封后不久,即与章士钊、张继等人又合作创办了《国民日日报》,再次举起革命的旗帜。这是陈独秀第一次利用报刊舆论为武器,进行革命斗争,展开革命宣传。……回到芜湖后,陈独秀一面继续办《安徽俗话报》,一面则到安徽公学“去搞革命工作”,传播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志士。辛亥革命在安徽的策源地是芜湖,而革命派人士在芜湖的活动中心就是安徽公学,因此安徽公学被时人视为“安徽革命的温床”。……重视枪杆子的作用,在军队中发展会员、联络志士,争取和发动新军走上参加革命的道路,是由陈独秀创建和领导的秘密反清革命团体——岳王会所开辟的。……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同年11月8日,安徽宣告独立,陈独秀任都督府秘书长积极参与政事,希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推动民生发展、民主改革。……然而,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种种政治乱象频出。1914年7月,苦闷与彷徨中的陈独秀第5次东渡日本,其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爆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他对民主、民权、民族、国家等问题都产生了更深一层的醒悟。1915年6月,陈独秀结束最后一次留学生活回国,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摘编自苏宁《辛亥洪流中的陈独秀》(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洪流中陈独秀的突出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的历史影响。(9分)神州智达2016届高三诊断性大联考(一)历史部分答案2425262728292031323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