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学基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神级学基础教学内容:神经系统的构成、组成和功能教学目的:掌握脑和脊髓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熟悉神经系统的功能教学重难点:重点:构成和功能难点:功能教学过程:一、复习神经系统前面你们学解剖的时候就讲过,所以在讲新课前复习一下相应神经系统的解剖知识。1、神经系统的组成?2、脊髓的位置及阶段?3、脊髓灰质和白质的内部结构?4、脑的组成及脑干的组成/5、小脑的位置及功能?6、大脑半球的叶间沟和分叶7、躯体运动/感觉区的位置及功能?8、臂丛的组成及每条分支支配的肌肉?9、桡/尺/正中神经在手部的分配?10、骨神经和坐骨神经的走行和支配的区域?11、脑神经带着这十一个问题去复习,再看现在的教材就简单了。二、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1、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其中轴突不分支,传出胞体发出的冲动,树突分支较多,接受冲动传至胞体。2、神经胶质比较多,是神经细胞的10-50倍,无轴突和树突之分。三、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神经系统调节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使机体成为完整的统一体,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环境,维持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平衡。1、神经细胞的功能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2、神经纤维的功能主要的功能是传导兴奋,只有在其结构和功能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或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神经纤维具有绝缘性、双向传导、相对不疲劳性。3、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支持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变性时小胶质细胞变为巨噬细胞清除变性的神经组织碎片,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填充)、免疫应答作用(可呈递抗原给T细胞)、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绝缘和屏蔽作用(髓鞘、血脑屏障)、稳定细胞外的K+浓度、参与递质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4、神经的营养作用释放营养因子5、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躯体感觉外周感觉主要包括浅感觉(痛、温、触、压觉)、深感觉(本体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和特殊感觉(视、听、平衡觉、嗅觉)。本体感受器是接受身体活动刺激的末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肌梭)、肌腱(高尔基腱器官)、关节、内耳迷路、上位颈椎及皮肤等处,挤压、触摸、牵拉振动、拍打、摩擦及活动中肢体位置的改变等刺激均可引起本体感受器兴奋,通过反射弧在中枢神经的调控下出现反射性活动,调整肌张力,感觉肢体和身体在空间的位置,以实现维持姿势和调整运动的目的。躯体感觉中枢传导通路脊髓向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感觉传导通路分2类:浅感觉传导路径头部以下躯体浅感觉—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换神经元—神经交叉到脊髓对侧—脊髓丘脑侧束(对侧痛、温觉)及脊髓丘脑前束(对侧轻触/压觉)—丘脑。深部感觉传导路径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辨别觉—脊神经后根—脊髓同侧后索上行—延髓(薄束、楔束核)换神经元—神经交叉到对侧—内侧丘系—丘脑丘脑是除嗅觉以外的各种感觉传入通路的重要中继站,并能对感觉传入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投射到大脑皮质2)内脏感觉交感神经元和副交感神经元3)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嗅觉和味觉6、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反射中枢的定义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对某一特定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每种反射的中枢结构,称为该反射中枢。脑和脊髓分布各种不同反射中枢。有些反射活动仅在婴幼儿期出现,随着脑部不断发育完善而被抑制,称原始反射。有些反射随着脑部不断发育完善后形成。当中枢受损后,反射活动发生异常和不协调。原始反射再现,呈现一种病理反射。一些失去控制的反射活动会不协调地夸张出现,正常的反射活动消失。反射活动协调生理学基础(1)交互抑制某一中枢兴奋时,在功能上与他相对抗的中枢便发生抑制的现象。如主缩肌与拮抗肌的关系。本质为突触后抑制。(2)扩散一个中枢的兴奋引起协同中枢兴奋,称为兴奋扩散。一个中枢抑制引起协同中枢抑制,称为抑制扩散。如一侧肢体兴奋可以扩散到对侧肢体。(3)优势现象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当某一中枢受到较强刺激,其兴奋水平不断提高,这个提高兴奋水平的中枢,称兴奋优势灶,它能综合其他中枢扩散而来的兴奋,提高其自身的兴奋水平,对其临近中枢却发生抑制作用。(4)反馈是中枢神经系统高位和低位中枢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促进、制约的方式。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是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反馈活动有2种,使原有活动加强和持久的正反馈,使原有活动减弱或终止的负反馈,起到促进活动出现、保持活动适度、防止活动过度的作用。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功能的调节(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以及各种各样动作的完成,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精细控制下,由骨骼、肌肉、关节紧密配合、协调活动来实现人体各种复杂运动。由神经控制躯体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用来维持身体的各种姿势和体位,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高难度运动,如体操、技巧等。(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躯体运动最基本的反射中枢在脊髓,脊髓前角灰质有大量运动神经元,其中、运动神经元既接受来自皮肤、关节、肌肉等外周传入的感觉信息,同时还接受从脑干到大脑皮层各高级中枢下传的信息,参与反射活动过程。a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元-四肢、头面部、肌肉和关节,随意运动R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牵张刺激的敏感性1)、运动单位及作用运动单位是指一个运动神经元或脑干神经元及其它全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梭外肌纤维,这些肌纤维都有相同的生化和生理特征,完成相同的功能活动,作为神经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小运动单位有利于精细运动,大运动单位有利于产生巨大的张力。运动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通过其神经纤维末端的运动终板传至所有与它相关的肌纤维,引起肌纤维兴奋收缩。由一个运动单位激活而产生的肌张力大小,取决于这个运动单位内所包含的肌纤维的数目。肌肉运动单位募集越多,肌肉的收缩力越强。2)、脊髓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它由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在脊髓平面有自己的反射中枢,称脊髓反射,如牵张反射、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等,主要通过肌梭、高尔基腱器官等本体感受器(又称张力感受器)来实现,同时脊髓反射受高位中枢的调控。姿势反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1)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皮肤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可以引起关节屈肌收缩及伸肌松弛称为屈肌反射。屈肌反射的作用是保护肢体,避免伤害性刺激对它的损害,但不是姿势反射。当对皮肤的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同侧屈曲,对侧伸直的反射活动,称为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是姿势反射中的一种,在行走、跑步时有支撑体重的作用。2)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其周围的肌梭受牵拉后将兴奋传入脊髓,引起受牵拉肌肉的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为最简单的姿势反射。肌梭的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肌紧张是维持站立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是姿势反射的基础。(二)脑干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1、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直立是人体经常保持的姿势,一旦常态姿势受到破坏后,身体肌肉张力立即发生重新调整,以维持身体的平衡或恢复正常姿势,这种保持或调整身体在空间位置的反射称姿势反射。脊髓水平的牵张反射、对侧伸肌反射是最简单的姿势反射。脑干有状态反射(迷路紧张反射、颈紧张反射)、翻正反射、直线和螺旋加速反射。脑干部位的翻正反射是姿势反射的重要部分。此外,大脑的平衡反应也参与姿势反射的调节。2、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从延髓、脑桥、中脑、直至丘脑底部这一脑干中央部分的广泛区域中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交织在一起呈网状,称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上行系统形成非特异性传入系统,接受来自全身各部位的传入冲动,通过许多突触由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传至大脑皮层。网状结构下行系统形成网状脊髓束,构成椎体外系重要组成。其中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易化系统,对肌紧张起易化作用,脑干网状结构下行抑制系统,对肌紧张起抑制作用。脑干网状结构还接受来自小脑、基底神经节、丘脑和大脑皮质传入纤维的会聚。因此,脑干网状结构是大脑高位中枢和脊髓低位中枢的中间联络枢纽。(三)大脑皮质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1、皮质运动区的机能特征(1)有精细的运动机能定位,刺激大脑运动皮质相应的区域,可引起身体相应部位肌肉的收缩。运动区的定位分布从上到下大体相当与身体的倒影。(2)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呈现交叉支配,即同侧皮质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四)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1、小脑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小脑是重要的运动控制调节中枢,其本身不引发动作,但对动作起共济协调作用,可以调节肌紧张、控制躯体姿势和平衡,协调感觉运动和参与运动学习过程。在学习精细运动过程中,大脑皮质和小脑之间不断进行环路联系,同时小脑不断接受感觉传入冲动信息,逐步纠正运动中的偏差,达到精细运动的协调。2、基底神经节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基底神经节位于大脑皮质下,紧靠丘脑背外侧,是由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底核、中脑黑质核红核组成。它接受来自感觉运动皮质的信号,并将信号加工后传送到脑干网状结构,再下行到脊髓。它调节运动的主要皮质下结构,有调节运动功能的重要作用,它与随意运动的稳定性、肌紧张的控制、运动程序和本体感觉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有关。它为一切运动提供必要的“配合活动”。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