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心理学一.历史背景Bruce(1985)提出了“神经心理学”一词。古埃及人于前3000年至前2500年就已经注意到脑外伤和行为障碍的关系。希波克拉底虽然提出了大脑控制行为的看法,但并没有阐述大脑与行为的关系。笛卡尔认为人类能采取有智慧的行动,是靠脑室的液体和脑组织的运作。至于反射行为则通过简单神经回路产生的刺激作用,释放储存于脑室的液体,并激活传出神经及肌肉的活动,最后表现为反射。17至18世纪还有不少学者认为心理功能定位于脑部其他结构。脑功能定位学说,颅相学:研究颅骨外表特征与心理的学说。颅检查术:观察颅骨外表凹凸程度,就可以推知行为倾向的强弱。等势说观点:主张大脑的每一个区域对任何行为都有同样的支配能力。二.近代神经心理学语言表达的脑区:左脑额叶第三额回的后部(布洛卡区):与语言表达有极密切的关系。语言理解脑区:近颞上回右上方区域(威尔尼克区):一旦损伤,会失去理解语言的能力。脑功能层次论:(休林斯杰克逊)人类神经系统至少由三个从低到高的功能层次组成。三.神经心理学的发展神经心理学固然也从事脑损伤的评估和治疗,但研究目的主要在阐述行为的神经机制,故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限于脑伤患者,更以正常人和动物为对象,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探讨感觉、运动、情绪、认知的运作历程,从而解说脑伤患者的行为障碍。神经外科的贡献:其参与很关键,早起神经心理学文献中,许多资料都是根据观察脑伤患者的行为得到的。成套的神经心理综合测验能准确测量脑功能衰退的性质、衰退的严重程度,并全面剖析脑损伤与行为改变的关系。功能联合理论:鲁利亚认为有三个基本功能联合区。割裂脑的研究:斯佩里揭示了左右脑功能的不对称性。脑影响技术的贡献:可以对脑病变进行更精确的诊断,更直接的观察神经系统的内部结构,客观分析和记录大脑皮质电活动及神经生化动态变化的情况,探讨脑功能的衰退和再生过程,同时更有效的验证神经心理学的理论与假说,准确的评估大脑成熟程度和认知功能发展的关系。四.神经心理学分科临床神经心理学:以脑伤患者为对象,仔细评估患者各方面的心理功能,根据评估结果推断脑与行为的关系,建立神经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并配合学习心理学基本原则,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神经心理学:不在于直接解决患者的现实问题,而是发掘有关脑与行为的基本机制。认知神经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探讨认知过程的科学,基本概念认为人脑和计算机程序的信息加工系统,以及人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类比,彼此参照。在理论上深化了闹成能偏侧倾向观点,并提出了多重功能系统理论和多重编码的信息加工理论。另一特点是不注重研究样本量的大小。五.脑损伤与行为障碍脑损伤会导致行为障碍,而行为障碍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与脑损伤的深度、种类等因素又有密切的关系。脑伤可分为扩散性和局部性。扩散性脑伤多半由蔓延或扩散性疾病引起,局部性脑伤多由于脑外伤、占位性病变(如肿瘤等)、局部感染或一些脑血管疾病造成。局部性损伤多限于一侧脑半球,脑功能缺损有偏侧倾向。远距效应:局部脑伤不但影响受伤部位的功能,距离较远未受损伤的部位,包括另一侧脑半球某些区域的功能也可能受到抑制。(即未损伤的区域也可能因为远距的损伤而发生功能障碍。)神经联系不能:联系两者的神经纤维受阻断继而引发的功能损害。脑损伤程度:损伤的深度决定了皮质下受损的严重性,影响皮质下神经通道以及一些整合中枢的功能,则病症就有差别。脑损伤的种类:仅限该区功能;仍存在与脑部的,造成更严重的障碍。脑损伤的病程:非进行型脑病变(不会继续恶化的脑病变);进行型脑病变(大多数由感染、退行性脑萎缩或其他扩散性脑伤造成,病情会不断恶化)。患者因素: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年龄越大,障碍越严重。45岁以上的患者,障碍就明显受年龄影响。男性因单侧脑伤造成的行为障碍较严重,女性脑功能偏侧倾向不强,行为障碍不如男性严重。六.神经心理学假说单元假说:将整个运作历程细分为较小的单元,可同时快速的接收不同信息,而且一个特定单元的改变,不致影响其他单元的运作,意味着局部的损伤只是损害特定的功能,不致对整体运作历程构成太大的障碍。局部假说:隔离的局部脑伤,产生的障碍是有限的。(动物的实验研究表明,及时脑结构组织已完全成熟,仍然有高度可塑性。)综合征取向:1.解剖综合征:特定脑区损伤后,可能出现的一组异常行为;2.功能综合征:一个功能单元损害而出现的一组相关的症状;3.混合综合症:独立隔离的功能单元受毗邻的数个脑区所支配,这些脑区的损伤就会造成解剖和功能的混合症状。群体和个案研究:个案法最大弱点是较难做重复性考验。了解方法的限制才是关键所在。七.仪器:脑血管造影术;气脑造影术;脑脊液检查法;电刺激;脑波仪;放射性同位素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力共振影像;脑磁影像图;正电子断层扫描;单光子计算机扫描。脑的结构与组织神经系统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的完整系统,分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缘神经系统(躯体系统、自律系统)。一.脊髓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分成许多环节,为了协调活动,神经纤维和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每一个环节的功能仍然是相当独立的。全场40-50厘米,发出31对脊神经,与脊神经相连的一段脊髓称脊髓节,与之对应31对脊髓节(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肾经1对)。脊髓的内部主要为灰质和白质,中间呈蝴蝶状的部分为灰质,其周围为白质,两者的混合组织即为脊髓的网状结构。白质脊髓的沟裂分为前索,后索和侧索。各个索由上下行神经纤维束组成。1.躯体运动(传出)纤维:支配骨骼肌;2.内脏运动(传出)纤维:支配心肌,平滑肌,腺体;3.躯体感觉(传入)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关节和肌腱;4.内脏感觉(传入)纤维:分布于心血管,内脏和腺体。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是反射,是人类神经活动较为简单的形式。一般的反射弧都有多个神经元参与,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有一个或多个中间神经元联系。二.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脑: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大脑整合内外信息,协调身体活动。可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大脑、脑干、小脑。胚胎学发展区分:终脑、间脑、中脑、后脑、末脑。一般功能组织分法:前脑、中脑、后脑。以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组织而言,居于较下方的后脑,结构和功能都较为原始,位于最上方的前脑最分化也是最复杂,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基本功能:按新皮质的功能,分为负责运动(额叶)、体觉(顶叶)、听觉(颞叶)、视觉(枕叶)的脑区。三.后脑和中脑的结构和功能后脑重要结构:延脑(是人体的生命中心,严重损伤足以致命)、脑桥、小脑和网状结构。位于第四脑室上方的后脑:主要处理感觉历程。下方的后脑:负责运动功能。延脑:与脊髓相连,位于脑干最下端(呼吸、血压、心跳等)。脑桥:其以纤维呈弓状型横行围绕于脑干前面,其后为第四脑室和小脑(与小脑共同处理身体姿势和体觉信息,协调大脑传来的神经冲动)小脑:位于脑桥和延脑的后方,分左右两个小脑半球,表面有很多狭长的叶状板,类似于大脑皮质的脑回(协调躯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中脑:介于前脑和后脑之间的脑干部分,范围较狭小,主要结构为顶盖(位于第三脑室顶部,上丘和下丘组成)和被盖(为第三脑室所覆盖,包含黑质(与多巴胺有关)和红核(与躯体运动有关)),负责视觉与听觉信息的传递,以及体觉和运动的协调。大脑脚:一对双侧性的结构。四.前脑的结构和功能新皮质:是左右脑的表层,约1/3覆盖表层,2/3隐藏于沟裂,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表面有许多隆起的脑回和深陷的脑沟,深达脑室的脑沟称为裂。就基本结构而言:可分为额叶(界限较为明确,中央沟之前和外侧裂之上的庞大区域)、顶叶(位于外侧裂之上,以中央沟为前界,顶枕沟为后界)、颞叶(位于外侧裂之下)、枕叶(位于顶枕沟之后)等脑区。脑叶交界的区域(颞叶、顶叶、枕叶交接之处):高级联合皮质区。脑岛(岛叶):位于外侧裂深部,被额叶、顶叶、颞叶覆盖,三角形的皮质区,尖端向前,与味觉和嗅觉有关。上丘脑:功能尚不十分确定。(松果体般)下丘脑:位于上丘脑下沟的腹方,与人类基本需求有密切关系。其接收生理变化的信息,检查脑部血液的供应等。与脑下垂体紧密联系。丘脑:属于中脑和前脑的卵圆形结构,所有感觉信息的先要经过的地方(除嗅觉信息外)。也被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中继站。丘脑枕部:稍尖的一端形成了室间孔的后壁,较圆钝的一端突出于中脑。丘脑调节皮质活动。边缘系统:较为松散的结构,却又是个相当复杂的神经网络。目前有关边缘系统的区域,并没有清楚的界限,应该包括哪些结构也颇有争议。一般认为:包含丘脑和下丘脑的部分区域,、海马旁回、杏仁体、隔核、乳头体、穹隆、扣带回、齿状核等。边缘系统的海马与记忆的功能最为密切。基底节:位于两脑半球较前方的基底部分,在进化过程中,发展较为缓慢。主要结构:壳核、尾核。新纹状体:外面呈条纹状。苍白球:旧纹状体。统称纹状总体。基底节有管制运动的功能。五.大脑皮质的分区投射图:视觉、听觉、体觉系统的神经纤维都有投射到皮质的特定区域。被划分为原级投射区或原级皮质区。向毗邻延伸的区域为次级皮质区。大脑皮质前部、后部:运动和感觉。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运动、体觉、听觉、视觉。功能图:根据脑功能划分的区域。布洛德曼脑区:皮质细胞结构图的描绘,是根据皮质细胞结构的相似性,按细胞层的密度、细胞形状及细胞大小划分的区域,基本假设是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密切的关系。其界限和功能以原级感觉和运动区最为明确,其次为次级皮质区。六.皮质功能的层次感觉运动功能的层次:可分为原级、次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各层次占据不同的脑皮质区。1.原级皮质区:又称原级投射区,只对特定感觉刺激而反应。2.次级皮质区:与原级皮质区想毗邻,由特定感觉通道传过来的信息,在次级皮质区整合为较为有意义的整体(一般原级管感觉,次级管知觉)。3.高级皮质区:位于顶叶、颞叶、和枕叶各次级皮质区边界围城的范围内,是顶叶、颞叶、枕叶重叠区域。(视觉、听觉、体觉在此整合成高层次的统觉或认知)七.大脑皮质细胞分类:按细胞形态;锥形细胞,颗粒细胞,梭形细胞。1.锥形细胞:数量较多,分为大、中、小三型。2.颗粒细胞:数量最多,胞体较小,呈颗粒状(以星形细胞最多,轴突多数很短)。3.梭形细胞:数量较少,大小不一。上述分布于大脑皮质的细胞层。典型性的脑皮质:六层细胞组成;分子层,外粒状层,内粒状层,锥形层,多形层。新皮质个脑区的细胞层,分布的密度并不均匀。皮质细胞功能:大致分为三组。1.第5、6层输出细胞层:输送轴突到其他中枢。2.第4层输入细胞层:接受来自感觉系统和其他皮质区的信息。3.包括第1、2、3细胞层:成为联合细胞层,主要接收由第4细胞层输入的信息(次级和高级皮质区)。大脑皮质各细胞层神经元相互影响。回馈、整合、扩布、同步、回路。排列:大脑皮质的神经元以分层方式组织,但呈纵向柱状排列,成为垂直柱(构成大脑皮质的基本功能单位)。八.联系纤维与格列综合征脑部白质由神经纤维(联系和传递神经冲动;分为三类:联络纤维、联合纤维、投射纤维)组成。联络纤维:又称脑半球内纤维,联系脑半球内各个区域。又分短程(皮质下)和长程纤维(较深部位)。联合纤维:左右脑通过此沟通信息,其包括胼胝(pianzhi)体(最主要)、前联合(比胼胝体小)和海马联合(由横行纤维组成)。投射纤维:将神经冲动由皮质向下传送到皮质下的深部结构(丘脑、下丘脑、脑干、小脑、脊髓等),同时也将信息由深部结构向上输送到皮质。出颞叶小部分区域外,脑皮质每一个区域都有来自丘脑的特定投射纤维。割裂综合征:联系神经纤维的损伤会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即使脑皮质玩好也不能发挥功能,表现为各种行为障碍。感觉运动障碍:嗅觉和触觉方面的障碍。联系割裂的失用症:因联系神经割裂造成的失用症。联系割裂的失认症和失读症:视觉路径和触觉一样,是交叉行走的。胼胝体损伤造成左右脑的联系中断。左视野(右脑)的语文信息,不能传送至左脑的语言中枢,无法辨认;右视野(左脑)的非语文信息,因与右脑管辖的视觉空间功能失去联系,也不能有效地接收管理。失读症:胼胝体伤者无法阅读呈现于左视野的语文信息。失认症: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