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神经系统(NervousSystem)主讲教师:于鹏一、神经系统的分部脑: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脊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根据功能根据与中枢的联系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第一节概述躯体运动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二、常用术语:1、反射2、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中枢3、灰质P263皮质神经核5、网状结构4、白质P264髓质纤维束6、神经节和神经7、传导路P325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1、位置: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达第一腰椎下缘平面,全长约45cm,重约35g。2、外形P265:颈膨大(C5-T1)腰膨大(L2-S3)脊髓圆锥终丝(L1以下)马尾P2663、表面结构4、脊神经P300脊髓节:共31节(C8,T12,L5,S5,Co1)前正中裂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后正中沟前根脊神经脊神经节后根后根丝前根丝二、脊髓的内部结构:1、灰质1)前角:内侧核群:支配躯干肌外侧核群:支配四肢肌中央管灰质前联合前角中间带后角运动神经元:大,梭外肌纤维,支配精细运动闰绍细胞:与运动神经元形成环形突触,反馈抑制它的作用。运动神经元:小,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中间外侧核:C8-L3,含有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胞体。中央管灰质前联合前角后角2)中间带中间内侧核:脊髓全长,接受来自后根纤维,与内脏感觉有关。骶副交感核:S2-4,含有副交感节前纤维胞体。中间带3)后角:接受脊神经后根的传入投射和脊髓中一些下行纤维束缘层:较大神经元组成。发出的纤维主要完成脊髓阶段间的联系。胶状质:由小型神经元组成,发出纤维主要完成脊髓阶段间的联系。后角固有核:为大、中型细胞,是脊髓丘脑束的起始核。胸核:仅见于T1-L2,发出轴突到对侧和同侧组成脊髓小脑后束。脊髓颈段横切胸核后角固有核胶状质缘层中央管2、白质:纵沟:前索、后索和侧索脊髓颈段横切后索外侧索前索网状结构白质前联合网状结构:传导束的命名:起、止部位传导束:白质中的纤维常是起止、走行和功能相同的纤维聚集在一起形成白质前联合:传导束的分类:上行、下行和固有传导束脊髓颈段横切(一)上行传导束:后角神经元或脊神经节——脑的不同节段(1)薄束和楔束:止于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薄束:传导T4以下来自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楔束:传导T4以上来自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2)脊髓小脑后束:纤维起于同侧胸核,上行止于旧小脑皮质。(3)脊髓小脑前束:胸髓中部以下两侧灰质的后角细胞和中间内侧核(V-VII层)。上行止于旧小脑皮质。(4)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缘层和固有核,上升1-2阶段后,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止于背侧丘脑。传导温度觉、痛觉和粗触觉。主要传导反射性本体感觉,调节肌张力和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和姿势。(1)皮质脊髓束P332:(2)红核脊髓束:调节屈肌紧张。(二)下行传导束:来自脑的不同阶段,止于脊髓灰质,主要有:(3)前庭脊髓束:兴奋同侧伸肌、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4)顶盖脊髓束:可使头旋转和上肢运动,以完成视、听反射活动。(三)固有束:紧贴灰质的表面,纤维来自后角细胞。具有脊髓阶段间的联系和完成脊髓阶段反射等。脊髓颈段横切皮质脊髓束歌诀上下两级神经元,皮质兴奋向下传;经过内囊后脚处,锥体下部多越边;下行脊髓侧前索,终止前角神经元;交叉前伤瘫对侧,交叉后伤瘫同边;上损硬瘫下损软,定位诊断并不难。脊髓横切面歌诀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三、脊髓的功能(自学):传导功能、反射功能四、脊神经P300、318:共31对(C8,T12,L5,S5,Co1)。1、脊神经的分支P300:后支、前支、交通支后支前支前根丝后根丝前根后根脊神经节交通支2、神经丛:脊神经前支中除胸2-11保持顺序构成肋间神经外其他在颈、臂、腰、骶部等交织成丛颈丛:由C1-4前支组成。臂丛:由C5-T1前支组成。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腰丛:由T12-L4前支组成。股神经、闭孔神经骶丛:由L4-Co1前支组成。坐骨神经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第三节脑干与脑神经脑干的组成:中脑、脑桥和延髓。中脑脑桥延髓一、脑干的外形及脑神经1、延髓:腹面背面锥体交叉橄榄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锥体舌下神经薄束结节楔束结节迷走神经三角舌下神经三角髓纹小脑下脚背面小脑中脚小脑上脚2、脑桥腹面位听神经面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基底沟桥延沟第四脑室面神经丘蓝斑正中沟界沟内侧隆起前庭区髓纹小脑中脚背面: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松果体内囊丘脑髓纹尾状核背侧丘脑缰三角腹面:视交叉垂体滑车神经视束3、中脑:下丘上丘动眼神经大脑脚脚间窝脑干连脑神经根歌诀中脑连三四,桥脑五至八;九至十二对,要在延髓查。脑神经名称歌诀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二、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内灰质、白质分布比脊髓复杂,出现了新特点脊髓内的灰质柱----间断分布的神经核脊髓中央管向背部移动敞开----菱形窝,使脊髓灰质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前、后---内、外网状结构更为发达网状结构核神经核种类脑神经核:与3-12对脑神经相连传导束换站核纤维束上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1、脑神经核(3-12)排列特点:纵向排列成不同机能柱。躯体运动柱特殊内脏运动柱一般内脏运动柱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柱一般躯体感觉柱特殊躯体感觉柱界沟1)躯体运动核(支配由肌节演化的骨骼肌)脊髓为前角。脑干中脑: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脑桥:外展神经核。延髓:舌下神经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外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2)一般内脏运动核(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脊髓:中间外侧核脑干中脑:动眼神经副交感核(III)脑桥:脑桥泌涎核(VII)延髓:延髓泌涎核(IX)迷走神经背核(X)迷走神经背核延髓泌涎核脑桥泌涎核动眼神经副交感核3)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由鳃弓演发的骨骼肌)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V)面神经核(VII)延髓:疑核(IX,X,XI)、副神经核(XI)副神经核疑核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4)一般和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来自胸、腹腔脏器和味觉的纤维)孤束核(接受来自VII,IX,X对脑神经)孤束核5)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来自头面部皮肤、骨骼肌、口鼻腔黏膜的感觉纤维)脊髓:后角。脑干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中脑:三叉神经中脑核(V)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V)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V,IX,X)6)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听觉和平衡觉)延髓:前庭神经核(VIII)、耳蜗神经核(VIII)前庭神经核耳蜗神经核脑神经与脑神经核中脑动眼神经(III)滑车神经(IV):滑车神经核—支配眼上斜肌。眼球下视障碍动眼神经核—支配眼肌,(上直肌和外斜肌除外)动眼神经付核—付交感核,支配瞳孔收缩,调节晶状体三叉神经(V)展神经(VI):面神经(VII)听神经(VIII):舌咽神经(IX)迷走神经(X)副神经(XI):舌下神经(XII):感觉:孤束核—舌后1/3味觉,咽部感觉,压力和化学感觉运动:下涎核—腮腺;疑核—咽肌运动副神经核—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疑核—咽喉肌脑桥延髓展神经核—支配眼外直肌耳蜗神经核--听觉;前庭神经核--平衡觉三叉神经肌束核(延髓和脑桥)--接受头面部痛温觉三叉神经中脑核(脑桥和中脑)--接受头面部本体感觉感觉三叉神经脑桥核--接受头面部触觉运动: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感觉:孤束核—舌前2/3粘膜味觉运动面神经核—面部表情肌运动上涎核—泪、颌下、舌下腺分泌舌下神经核—舌肌运动感觉:孤束核—咽、喉、气、食管、胸腹腔内脏运动:背核—支配胸腹腔脏器;疑核—咽喉肌2、传导束换站核:都是大脑与脊髓、小脑间的纤维换元核。1)延髓:薄束和楔束薄束核和楔束核丘系交叉内侧丘系(1)薄束核和楔束核:背侧丘脑(2)下橄榄核:位于延髓橄榄的深面。形成橄榄小脑束小脑皮质大脑皮质、红核和脊髓下橄榄核发出的纤维左右交叉经小脑下脚下橄榄核2)脑桥核:接受皮质脑桥纤维脑桥小脑束脑桥核入小脑发出纤维左右交叉脑桥核3)中脑:(1)红核:接受大脑、小脑的纤维红核脊髓束红核交叉后下降(2)黑质:纹状体黑质黑质红核红核橄榄束下橄榄核小脑(3)上丘核上丘臂、大脑视区下丘和脊髓顶盖脊髓束上丘核视觉听觉反射(4)下丘核蜗神经核发出的外侧丘系纤维间脑内侧膝状体和上丘下丘核经下丘臂上丘核下丘核双侧下行脑神经核左右交叉3、脑干的网状结构:在脑干内除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及特异性长传导束外,一些细胞和纤维交织的区域为脑干网状结构。据细胞构筑和纤维联系可分为以下3区:1)旁正中区:2)内侧区:网状结构效应区3)外侧区:接受区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自学:P279)4、白质:1)内侧丘系:薄束和楔束经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背侧丘脑(传导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2)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延髓)下橄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背外侧背侧丘脑(传导躯干、四肢的浅感觉)3)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经交叉后上行止于背侧丘脑(传导头面部浅感觉)4)外侧丘系: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斜方体外侧丘系下丘核大部分交叉到对侧少部分在同侧大脑听觉中枢内侧膝状体5)锥体束: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束延髓锥体交叉交叉皮质核束终止脑干核团皮质脊髓前束不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