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福州英杰福州历史上出现哪些杰出人才?我们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分别介绍各个领域的福州历史文化名人政治人物1、无诸:秦汉时期的闽越族人、闽越国国王,公元前202年在冶城(福州)建都立国从而开启了福州城市的历史2、王审知:唐末光州固始县人,五代时由中原入闽,于公元909年创建闽国、定都福州,福州市中心有闽王祠主祀王审知政治人物3、林则徐:清代福州籍著名官员,在1839年领导虎门销烟,由此引发了鸦片战争,他在福州民间享有很高声望,福州市区建有林则徐祠堂。4、沈葆桢:清末福州籍洋务派重臣,在船政大臣任上参与创办并主持了福州船政局,后来又奉命建设台湾。他是林则徐的女婿,故居在福州三坊七巷。政治人物5、林旭:清末维新派人物,生长在福州三坊七巷,因参与维新变法而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6、林觉民:清末革命家,1911年在黄花岗起义中阵亡,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遗作为名篇《与妻书》,其故居在福州三坊七巷。政治人物方声洞:黄花岗起义牺牲者、七十二烈士之一,遗作为《禀父书》。郑孝胥:清末改革派政治家,后于1932年出任满洲国第一任总理,其故居在福州三坊七巷。林森:中国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中华民国国家元首,闽侯尚干人,1931年起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直至1943年去世。学者1、陈梦雷:清代福州籍著名学者,《古今图书集成》的编写者。2、严复:福州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京师大学堂更名北京大学后,担任首任校长,其故居在福州三坊七巷。3、侯德榜:福州籍化工学家,中研院和中科院院士,1943年发明联合制碱法,他也是中国化工业的先驱。学者4、王绶琯:福州籍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5、林家翘:福州籍数学家,在流体力学、应用数学研究上享有盛誉是中研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院士。6、傅鹰:福州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胶体化学奠基人。学者7、林徽因:福州籍中国女建筑学家,对中国传统建筑颇有研究,曾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她的丈夫是梁思成。8、张钰哲:福州籍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于1928年成为第一个发现小行星的中国人学者9、陈景润:福州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发表了陈氏定理。10、郭可信:福州籍金属学家、电子显微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创建者。学者11、陈章良:福州籍生物学家,生于福清,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海归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作家张元干:南宋豪放派词人、政治家。林纾:近代福州籍文言文作家、翻译家,译有《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小说。陈季同:晚清福州籍外交家兼作家,著有《巴黎印象记》等。作家冰心:福州籍女作家,生于福州三坊七巷原林觉民家的宅院,她在儿童文学上成就很高。胡也频:福州籍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1931年在白色恐怖中被中国国民党枪决。庐隐:福州籍女作家,生于闽侯南屿,文学研究会成员,写有大量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家邓拓:福州籍作家,闽侯竹屿人,在文革中因写作《三家村札记》而陷入文字狱并被迫害致死。著有《燕山夜话》等。郑振铎:福州籍作家、文学史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军事人物张经:明朝福州籍抗倭名将,曾任兵部尚书,因遭严嵩陷害而被处死,其故居在福州三坊七巷。刘步蟾:清末福州籍海军将领,北洋水师提督、旗舰定远号管带(舰长),1895年在日军进攻威海卫时命令沉舰,并自杀殉国。军事人物林泰曾:清末福州籍海军将领,北洋水师镇远号铁甲舰管带,1894年黄海海战结束后自认失职而自杀。林永升:清末福州籍海军将领,经远号巡洋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阵亡。叶祖圭:清末福州籍海军将领,以靖远号巡洋舰管带身份参加了甲午海战,1904年又任广东水师提督。军事人物萨镇冰:清末和民国时出身于福州萨氏家族的海军将领,中华民国海军上将,参加过甲午海战,曾出任清朝海军大臣和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要杜钖圭:中华民国福州籍海军将领,曾任中华民国代理国务总理、海军总长。刘冠雄:清末和民国时的福州籍海军将领,中华民国海军上将,曾任中华民国9届内阁的海军总长。军事人物陈绍宽:福州籍海军将领,中华民国海军上将,曾任中华民国海军部长,因拒绝率军舰围堵共产党军队而遭蒋介石免职。宗教人物陈靖姑:道教闾山派重要女神,传说为福州下渡人,她是福州当地的重要神祇。倪柝声:福州籍的中国基督教重要的领袖人物。商界林绍良:生于福清的印尼前首富、曾经的世界华人首富。郭鹤年:生于福州城门一带,马来西亚首富问题探讨:近代以来,福州杰出人才不断涌现,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汉族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历史渊源明代末年,弋阳腔传入闽中,与当地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形成江湖调,随后出现了演唱江湖调的江湖班及以江湖调和歌为主要唱腔的平讲班。清末,平讲班和演唱昆腔、徽戏等外来声腔的唠唠班及福州演唱儒林戏的儒林班合流,最终形成闽剧。历史渊源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涌现出众多班社及有闽剧梅兰芳之称的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因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魁力而深为广大群众喜爱。福州戏特点闽剧俗称福州戏,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闽剧是明代末年的儒林戏和清中叶以来的江湖戏与平讲戏这三种不同艺术风格的戏种,互相渗透融合,并吸收了徽戏和昆曲而形成了以唱逗腔的儒林戏为主的综合性多声腔剧种。闽剧表演动作强烈,粗犷,如舞台上常有三赶三追,扁嘴憋脸,抖手颤腿,耍发甩须等表演程式。但也有部分生、旦其动作较为细致典雅。福州民间音乐福州茶亭十番。“十番”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认为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一记载,此乐种因用笛、管、萧、提琴、云锣、铴锣、木鱼、檀板、大鼓这十种乐器轮番反复演奏而称“十番”。有认为福州话“番”与“欢”同音,“番”由“欢”演变而来。福州民间音乐福州十番音乐是一种著名的民间乐器演奏形式,它是由当地民间龙灯舞演变发展而来的,原来只是龙舞灯的伴奏打击乐,乐器只有狼帐、清鼓、大小锣、大小钹等,后又逐渐加入笛、管、笙、椰胡等丝竹乐器。福州民间音乐十番的曲调来源可分四类:1、曲牌,为流行于当地的民间音乐;2、小调,为逐渐乐器化的民间小调;3、哗牌,当地流行的唢呐曲4、打击乐,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清锣鼓”。演奏形式分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演奏边走边唱,室内演奏乐队为前堂和后堂,前堂以金革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又称十欢、十番伬,是福州主要地方音乐。清乾隆初年,侯官郑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词》云: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其乐器用笛、管、笙、椰胡、大小锣、大小钹、云锣、狼丈、木鱼、檀板、清鼓等13种。十番曲调,常奏的有《万年欢》、《千秋岁》、《朝天子》、《西江月》、《五凤吟》、《蟠桃会》、《北云璈》、《水底天》、《将军令》、《美人娇》、《金索挂梧桐》、《石榴花》、《雁来红》、《一枝花》、《柳摇金》、《升平乐》等100多首曲牌。打击乐曲牌有福套、禄套、寿套、喜套及文干、武干、滴水、流水各套。既粗犷、热烈,又优雅抒情、节奏明晰、顿挫分明。十番每社(队)的20~30人。其演奏有坐奏、行奏、舞奏之分。又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室内分为前后两堂。前堂以金筝为主,后堂以丝竹为主。十番之组合,清乾、嘉处间有大锣天;咸、同年间有鹤鸣皋、盛世元音、听月楼;光绪、宣统年间有乐乐乐、普天乐(北门新店乡人所组织);新听月楼(为西郊洪塘乡人所组织)。又有赌棋山庄、五音乐社、醉太平等。光绪十九年(1893年)二月十五日,庆赏花朝,举行十番比赛。民国11年(1922年),福州茶亭鹤鸣皋班赴香港,为庆贺英国女王加冕演出。民国20年农历三月廿五,三听月楼班赴港及新加坡演出十番音乐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省音乐工作组得到台江区茶亭听月楼十番班社珍藏的清咸丰七年(1857年)的乐谱,这个乐谱与现在的十番乐谱一样。十番音乐轻松活泼、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流行于福州、闽侯、福清、长乐、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平潭、霞浦、福安、柘荣、福鼎、宁德、古田以及南平等县市,还曾巡回演奏于上海、香港、南洋群岛等地,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