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提纲_教育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学及其发展···················(单选、填空)◆涵义:教育学是研究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揭示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古中国A孔子《论语》:启发教学;因材施教B《学记》(战国):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古代西方1、苏格拉底:三步问答法: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产婆术)2、柏拉图:《理想国》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教育,是强调教育要注重人的发展的渊源。4、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教育学科的建立1、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归纳法2、夸美纽斯(捷克):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也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永生做准备;提出“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教育要遵循自然;提出班级授课制。3、卢梭(法国):《爱弥儿》人性本善,回归自然,教育是坏的。4、康德(德国):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5、裴斯泰洛奇(瑞士):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6、洛克(英国)《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之所以千差万别,是教育之故”;主张绅士教育(家庭实施)轻视国民教育。(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赫尔巴特(德国)——“传统教育学代表”“现代教育学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1)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2)教育性原则,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概念。(3)教育四阶段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传统教育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2·杜威——现代教育理论代表,《民主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重组(教育思想基础及核心)(2)五步探究教学法,“从做中学”(3)“新三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学生中心(4)教育无目的论代表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20世纪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实验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教育学a、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b、1939年凯洛夫的《教育学》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对我国教育产生巨大影响c、1930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当代教育学理论新发展1、赞科夫(前苏联)——《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2、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结构主义学说、发现法3、瓦·根舍(德国)——范例教学理论4、皮亚杰(瑞士)——《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智力发展阶段论5、保罗·朗格朗(法国)——终身教育6、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谐教育思想二、教育及其发展···················(选择、填空)◆涵义:广义: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上: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注: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最古老—朱熹生物起源说—沛西·能、利托尔诺-----第一个正式提出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社会)起源说---苏联凯洛夫、米丁斯基(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原始性、局限性;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进行;没有阶级性;口耳相传2.古代社会(1)古中国夏代——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奴隶社会商代——根据学生年龄划分教育阶段西周——政教合一的官学——“学在官府”——“国学”、“乡学”之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奴隶社会分科课程的雏形春秋——官学衰弱,(儒墨)私学盛行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开始隋唐——儒道佛三教并重——科举制宋元明清—程朱理学—四书五经—八股文(明,封建教育衰弱的标志)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古印度婆罗门教育(家庭教育)和佛教教育;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教育活动: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3)古埃及最多的学校是文士学校;教学方法:灌输和体罚;“以僧为师”“以吏为师”(4)古希腊罗马贵族阶层聘请家庭教师,低阶层私立学校,中等教育以学习文法为主斯巴达教育: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雅典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启发诱导(5)中欧骑士教育(培养封建骑士)和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三科+四学=“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4.近代社会的教育A国家开始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B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D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5.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5个化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机会均等);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问题(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简答、填空)(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补充:怎样改变农村、城市教育的不公平??1、发展农村生产力2、不设重点学校3、改变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等3、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三)教育与科技文化◆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4)科学对教育技术的影响2.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教育能够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技研究功能;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文化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教育有传递和保存文化作用;教育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教育有交流和传播文化的作用;教育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四.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涵义: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霍尔、高尔顿孟子:人性本善,“万物皆有备于我”弗洛依德:性本能是最基本的本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成是决定人一切的本质力量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遗传决定论鼻祖2.外发论(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荀子:“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洛克:白板说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一打婴儿”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2.阶段性——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指学生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和现有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跳一跳,摘个桃”3.不平衡性——要抓发展关键期(身心的某一方面机能或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4.互补性——生理机能之间,心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5.个别差异性——从群体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素质(前提)、环境(外因)、学校教育(主导)、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性)◆遗传的作用首先,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长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再次,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决定的◆学校教育(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B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特殊功能A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最近发展区)C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为内部发展的根据五.教育目的···················(选择、填空、简答)(一)教育目的及其功能、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结果的根本依据。◆功能: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3.教育无目的论。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即教育目的。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1.德育。2.智育。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体育。体育是授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增强他们的体质的教育。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