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地六校”联考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2.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用于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农具D.兵器和农具3.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①牛耕②花楼机(花机)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古人一直运用它来安排农事。由此可以说明影响农耕文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理环境C.地质特点D.生产经验5.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把都江堰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2A.大禹B.郑国C.李冰D.王景6.富豪所从事行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这表明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7.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符合诗中描绘的是A.江南手工作坊生产B.筒车用于山地灌溉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江南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8.司马迁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抑商9.“经济”一词于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古文中的解释是以“经世济世”“经纶济世”“经世济民”为主要含义的。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刀耕火种是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带有封闭性C.西汉长安“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10.《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11.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不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客舍墙壁上张贴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B.北京前门商业区灯火连昼C.在开封城中见到“今朝半夜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的现象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12.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这一材料反映出当时①城市已形成繁华的商业街②唐代实行坊市制度③原有城市格局已有突破④政府严厉打击商业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13.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类似王家“以商贾兴”的商人群体的出现,是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一大特色。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最著名的商帮B.商帮主要指相同行业商人结成的商人群体C.商帮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密不可分D.商帮以会馆、公所为联络、计议之所14.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5.“客行野田问,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A.战乱人口大量逃亡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D.农村出现经商热潮16.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17.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重农抑商B.抑商、禁海C.禁止走私贩运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18.“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必须要求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19.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以上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有利于巩固统治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20.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4“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21.“国人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派军事企业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22.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差距有所缩小B.民族工业早于外国人所办工业产生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两类资本差距在不断扩大D.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压制,发展十分缓慢23.阅读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1937年16%4.4%7.3%1942年58%78%49%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抗日战争的影响B.抗日根据地扩大C.国际援助的增多D.民营工业的发展24.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25.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5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B.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26.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因素是A.自然经济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官僚资本主义经济27..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B.地区分布不平衡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D.军阀统治29.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租佃暂行条例》19条,规定“缴租最高限度应不得超过当年正产物收获额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并“禁止包租、预租和押金”。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A.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社会结构B.以法律确认农民土地所有权C.改造乡村政策取得明显成效D.减轻农民负担刺激生产发展30.右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较快发展、萎缩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3分,共40分)31.(14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6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材料三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稳定小农”的思想指导下,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6分)(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3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今天下之人不为商者寡矣。士之读书将以商禄,农之力作将以商食,而工而隶而释氏而老子之徒,孰非商乎!吾见天下之人,不商其身,而商其志者,比比而然。——(明)邱浚《重编琼台稿》材料二道光时的《徽宁会馆碑记》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虽弹丸地,而繁华过他郡邑。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多有,而盛镇尤汇集之处也。”——《江苏省明清以来碑刻资料选集》明清时期,各地商人纷纷建造会馆,这些会馆结合家乡建筑特色,结构考究形式精美,从不同程度反映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各地商帮还直接从事各种民俗活动,每年正月举办的灯会习俗以徽商承办的灯会最有气派,而民俗活动又是促销的绝佳时机。——《徽商研究》材料三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国全史·商贾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帮兴起的原因。(6分)7(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帮活动对当地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商帮衰落的原因。(4分)33.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烟台是环渤海湾的重要港口城市。1858年根据《天津条约》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埠通商后,1862年以英国为首的15国列强先后在烟台设领事馆……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