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清代的工艺美术制作人:共锦娟演讲人:白林林清代的工艺美术简介:•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延续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已走向衰落。伴随着商品生产和手工技艺的发展,工艺美术出现了再度的繁荣。特别是清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期——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陶瓷、染织、漆器、雕刻等行业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创造。清代上层社会的审美趣味受皇帝本人和市场价值的制约,精巧、繁缛、富丽、俗艳,甚至流于交融矫揉做作、庸俗和匠气。而民族民间的工艺美术以淳朴自然,富于生活气息的艺术风格流传在劳动大众中间。17~18世纪,由于大批中国瓷器、丝绸、漆器的出口,“中国风格”风靡欧洲,并成为西洋“洛可可”式样的艺术源泉。明末以后众多欧洲的商人、学者与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天主教和科学技术的同时,带来了西方的艺术;为欧洲市场定货专门制造的外销瓷,也采用了西洋的样式和技法,致使清代的工艺品在装饰上明显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第一节陶瓷工艺一、清代瓷器•朝廷对景德镇的制瓷业十分重视,专门委派督窑官统领景德镇官窑的窑务。康熙、雍正、乾隆以来,在历任督窑官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等人的统领下,景德镇官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瓷器造型多样,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装饰高级木器家具的各种形状的瓷板,有鼎炉、瓶、盒“三设”一类燃烧檀香的用具,瓷器装饰上,创烧了粉彩三设、珐琅彩等釉上彩和多种低温颜色釉,瓷土和釉彩,不仅可以烧制出各个品种的瓷器,还可以逼真地仿制出多种动物、植物、以及木、石等多种质地的东西,仿烧的宋明古器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都说明,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1.青花和釉里红•康熙青花瓷胎体更加细腻,釉面更加肥润,白中微泛青色;青花料采用产自浙江的“浙料”发色青翠鲜艳如翠鸟的羽毛,称为“翠毛蓝”或“宝石蓝”青花料淘洗非常细腻,绘画时用晕染技法,将画面上的青色分出浓淡层次,就像中国画的“墨分五色”,称作“青花五彩”,将青花的表现技法发挥到极致。发展出在仿•哥釉的纹片瓷上绘制的哥釉青花、黄地青花、郎窑青花、蓝釉青花、豆青釉青花等品种。雍正瓷器制作技术都达到历史的顶峰。器物修胎非常规矩精致,器形清秀,富于曲线美感。绘画更加精细,画面疏朗清逸。梅、兰、竹、菊“四君子”和松、竹、梅“岁寒三友”一类的内容增加,图案中的人文和社会道德含义有所加强。乾隆年间•青花瓷仍是大宗产品,这个时期的青花发色十分纯正,完全克服了雍正青花的呈色不稳、线条晕散、的缺陷,色彩稳定、沉着,但也不像康熙青花能分出浓淡层次。•清代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雍正时是烧制釉里红最成功的时期,呈色稳定,色调红艳,还将青花和釉里红施在同一器上,成功烧制了“青花釉里红”的新品种。青花和釉里红二者对烧制时的气氛要求不一致,能达到两种颜色都鲜艳纯正的,只有雍正一朝。乾隆时期的釉里红工艺完全成熟,鲜艳明丽,有深浅不同的层次,花纹清晰。除了白地釉里红,还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并发展出青花釉里红、黄釉青花釉里红、青花胭脂紫、等复合工艺。2.釉上彩瓷器•清代是釉上彩瓷器大发展的时期。创烧了诸多新品种。就有青花五彩、豆青地五彩、米色地五彩、红地五彩、哥釉五彩等。清代在继承明代的斗彩、五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且发明了素三彩、粉彩、珐琅彩、墨地三彩、抹红三彩、虎皮三彩、胭脂红、珊瑚红、墨彩等,把彩瓷工艺提高到完美的新高度。彩瓷的流行,有其社会的原因,首先,瓷器烧造技术完善了,优质细白瓷的产量足以满足制作彩瓷的需要。其次,彩料的炼制技术提高了,越来越多的色彩都能够制造出来,可以用来随心所欲地描绘各种纹饰。第三,不断从海外引进新型的彩料,大大丰富了国产彩料的不足。第四,统治阶层的审美取向,一向是引导这个时期社会审美倾向的重要因素。明代盛行一时的五彩瓷器,在康熙时出现新的高潮。除了常用的红、绿、黄、褐、紫等彩,还炼制成功釉上蓝彩和黑彩。而明代五彩中的蓝彩,要用釉下青花代替。康熙蓝彩的色调,浓艳程度超过青花,呈紫灰色,彩层很厚,四周有一层光晕。黑彩漆黑光亮,在五彩的画面中,起到恰当的衬托作用。康熙五彩早期作品用彩浓烈,形象繁满,中期转向细腻飘逸,晚期画面主次分明。五彩瓷器的纹饰内容有花卉、动物、人物、山水、几何图案,雍正五彩设色浓艳,釉色闪青,具有明代风格,因此又称“大明彩”。3.颜色釉•颜色釉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高温釉瓷器成就最高的要数郎窑红。郎窑红瓷器一般内壁为白釉、米黄釉或淡青釉,外壁的红釉浓重鲜艳,凝厚明润如红宝石。垂流的釉汁往往沾在窑具上,造成次品,而郎窑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红色釉汁垂流不过底边,故称“脱口垂足郎不流”此外,豇豆红、祭红、霁蓝、洒蓝、豆青等,也是这一时期烧制成功的高温釉品种。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多色釉彩大瓶,从上到下有16个装饰区,依次为胭脂紫地珐琅彩宝相花松石绿地粉彩缠枝番莲、仿哥釉、莲青花四方连续缠枝番、金彩弦纹、绿松石开片、窑变、斗彩缠枝宝相花、粉青釉凸皮球花、霁蓝地描金开光太平景致、仿官釉、青花缠枝莲、绿地粉彩垂蕉叶纹、紫金地描金云雷纹、仿汝釉和仿古铜描金,还在颈部粘贴一对金彩夔耳,更加金碧辉煌,代表了了乾隆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装饰过于繁缛,奢华有•余而神韵不足。从工艺美术理论上,任何工艺品存在的价值在于它的材料美和工艺美,应该具有其他品种不可代替的性质。而乾隆瓷器虽然能够仿制各种物品,但唯独掩盖了瓷器本身的美感。这在美学上是不足取的。乾隆瓷器的浮华之风,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萎靡的必然产物,它标志着制瓷工艺由兴盛走向衰落。清代瓷器的成就,均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代表。这三朝的瓷器,基本涵盖了清代瓷器的各个品种,代表了清代瓷器的最高水平。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瓷器,基本延续已有的器形和釉彩品种,但技术和作品的神韵却一代不如一代。清廷的灭亡、景德镇御窑厂停产,都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二.清代陶器•明清时期虽然瓷器早已占据陶器的主流,但陶器以其低廉的价格和一些特殊性能,在百姓生活中始终没有中断。一般的粗陶器,历朝历代变化不大,谈不上过多的文化含义。一些有特色的艺术陶,值得在工艺美术史上写上一笔。1.宜兴紫砂•清代的紫砂工艺继续得到发展,嘉庆年间的溧阳县宰、书法篆刻名家陈曼生是紫砂工艺史上最重要人物。由他设计、制壶艺人杨彭年等人制作的紫砂壶,世称“曼生壶”。“曼生壶”有十八壶式,有的仿井栏,有的似南瓜,有的像斗笠,但它们不像陈鸣远那样刻意模仿,而是非常写意,壶的造型非常简洁,表面尽量平滑,趁泥没有干透的时候用竹刀在上面刻写诗文,开创了紫砂壶艺与诗、书、篆刻相结合的新路。2.石湾窑陶器和陶塑•广东佛山的石湾窑,是始创于宋代的窑口,明清两代是它的鼎盛期,清代的成就更为突出。石湾窑制品的特点是,用当地的陶土,仿制宋代钧窑的瓷器,制品称为“广均”。广均器物有盘、碟、洗、花盆、仿古铜式花瓶、陈设用器、文房用器,胎体厚重,胎色灰暗,釉色仿宋代钧窑的蓝釉、玫瑰紫釉,墨彩及翠毛釉成就尤为突出。石湾窑仿钧不是一味模仿,而是因地制宜,仿中有创。为了做出釉层上变幻的色彩,釉层分底釉与面釉两层,这样就呈现出深浅和色彩的变化,有的在蓝釉中流淌着有如雨点状的葱白色,称为“雨淋墙”;有的则流淌成丝丝羽毛状,叫作“翠毛釉”。石湾窑的另一类典型产品是陶塑,当地称作“公仔”。这些人物陶塑多以渔、樵、耕、读为主题,有的暴露着泥土本色,有的在衣饰、五官等局部上釉,塑造得自然、夸张而生动。传世黄炳制作的陶鸭,刘佐朝、潘玉书制作的人像,能让我们领略清代石湾窑陶塑高超的技巧和活跃的创作风气。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