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2011年版)一、监测目的.......................................................2二、监测点的设置...................................................2三、监测内容和方法.................................................3四、职责分工及组织实施.............................................7五、考核和评估.....................................................8六、项目联系人.....................................................8七、附表和附录.....................................................9附表1、监测点信息登记表...........................................10附表2、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调查问卷.......................11附表3、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采样登记表.............................13附表4、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送检单.................................14附表5、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表.............................15附表6、环境标本采样登记表........................................16附表7、环境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登记表................................17附表8、环境标本病毒分离、鉴定结果登记表...........................18附表9、环境标本送检单............................................19附表10、环境标本分离毒株送检单....................................20附录1、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与运输...............................21附录2、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名单编号.............................25附录3、实验室操作方法简介.........................................361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2011年版)2009年由一种新的人、禽、猪流感病毒重配而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导致的流感大流行,再一次证明流感病毒的重配,并由新的重配病毒导致流感大流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尽管此次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但如何应对由其它新型病毒所导致的一场新的流感大流行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仍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导致动物疫情,人感染病例也一直在不断发生,因此由其导致流感大流行的警报并没有解除。2008年以来,在卫生部每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SARS、人禽流感防治项目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各省均安排了禽流感职业暴露人群的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学监测工作。通过此项工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通过及时分析H5N1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在职业暴露人群中的感染状况的变化,可以进一步监测感染来源,确定感染高危因素,监测禽流感病毒致病力和传播能力的改变,为流感大流行的预警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规范此项工作,继续做好流感大流行的预测预警,持续提高我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能力,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的发展现状,重新修定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2011年版)》,用于指导全国的监测工作。2一、监测目的1.了解职业暴露人群中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变化状况。2.了解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3.监测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二、监测点的设置(一)监测点所在地区的选择优先选择满足以下标准之一的地区设立监测点:1.该城市或县城所辖或周边地区曾经发生过人和/或动物禽流感疫情;2.周边地区湖泊、河流等水体分布比较密集,水禽养殖业发达;3.境内为候鸟栖息地或候鸟迁徙路线。(二)监测场所和监测点的选择各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两类及以上监测场所设立监测点,并确定每年承担监测工作任务的网络实验室。1.城乡活禽市场:每家活禽市场为一个监测点。2.家禽规模养殖场(户):每家家禽规模养殖场为一个监测点。3.家禽散养户集中的地区:每个自然村为一个监测点。4.家禽屠宰加工厂:每家家禽屠宰加工厂为一个监测点。5.野生禽鸟栖息地:一个乡镇(或县区)所辖的野生禽鸟栖息地作为一个监测点。各省选择监测地区、监测场所和监测点后将监测点基本信息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见附表1),同时录入“传染病监测技术平3台信息管理系统”。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时,同时在该监测点采集一次环境标本,即采集的职业暴露人群血清要有该监测点的环境标本与之对应。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1.监测对象(1)活禽批发市场、城乡农贸市场或菜市场中直接与禽类接触的人员。(2)家禽规模养殖场(户)中直接与禽类接触的人员。(3)家禽散养户的家庭成员。(4)家禽屠宰加工厂中直接与禽类接触的人员。(5)野生候鸟栖息地中与候鸟或其排泄物有接触的人员。2.监测时间各省份每年冬春季(10月—次年3月)统一组织开展一次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3.监测方法(1)流行病学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禽类接触史等内容,填写“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流行病学监测调查问卷”(见附表2),确保调查问卷与血清标本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调查问卷、血清标本登记表、血清采样管上的血清标本编号务必保持一致。调查问卷在调查完成后1周内录入“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2)标本采集、运送各省份每年至少采集400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采集监测对4象的空腹静脉血5ml(见附录1),填写“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采样登记表”(见附表3),在登记表上手写记录血清标本编号或粘贴打印的血清标本编号条形码,同时确保调查问卷、血清标本登记表、血清采样管上的血清标本编号要一致。血清标本编号规则:(1)血清标本代号:B;(2)年份后两位;(3)网络实验室编号(三位)(见附录2);(4)实验室标本编号:从001开始。分离后的血清,在无菌条件下分装为3份,其中1份用于抗体检测,1份留样保存,1份(1ml)送国家流感中心复核。血清标本应置-20℃或以下冻存,避免反复冻融。同时,在标本采集后将标本信息1周内录入“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暴露人群血清监测模块”。标本采集完成后2周内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同时在信息系统上进行网上送检,送国家流感中心的标本须附上信息系统生成的血清标本送检单(附表4)。标本运输时遵守国家生物安全的有关规定。(3)实验室检测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组织血清标本H5N1抗体初筛检测工作,采用的方法为马血球血凝抑制实验(HI)和/或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实验(SRH),或者根据国家流感中心每年下发试剂说明书中推荐的检测方法(见附录3)。标本采集后要求1个月内完成检测工作,填写“职业暴露人群血清标本检测结果表”(见附表5),检测结束后1周内将检测结果录入“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国家流感中心采用微量中和实验(MN)对阳性标本和随机抽取的5%阴性标本进行复核,并在收到标本3个月内向各网络实验室反馈复核结果。(二)环境标本高致病性禽流感病原学监测51.监测对象监测点的水、禽类(含候鸟)粪便及笼具表面等环境标本。2.监测时间全年监测,每月监测1次。每次须提前几天了解监测点的情况,避免在监测点消毒后2日内采样。3.监测方法(1)标本采集各省组织网络实验室每月采集1次标本不少于40份,全年采集标本量不少于480份。每个监测点可包括2-3个采样点,采集的环境标本可包括禽类粪便、笼具表面擦拭标本等多个种类(具体见附录1)。环境标本采样点的设置和定义:城乡活禽市场:活禽市场每个摊位为一个采样点。家禽规模养殖场(户):家禽规模养殖场每间(排)禽舍为一个采样点。家禽散养户集中的地区:每个家禽散养户为一个采样点。家禽屠宰加工厂:家禽屠宰加工厂每个屠宰/加工间为一个采样点。野生禽鸟栖息地:根据当地情况,在监测点不同方位/位置的地点为一个采样点。标本采集种类及方法见附录1。在采集标本的同时填写“环境标本采样登记表”(附表6),在登记表上手写记录环境标本编号或粘贴打印的环境标本编号条形码,确保环境标本登记表、环境采样管上的环境标本编号要一致。环境标本编号原则:(1)环境标本代号:C;(2)年份后两位;(3)网络实验室编号(三位)(见附录2);(4)实验室标本编号:从001开始。6(2)标本运输、处理标本采集后应在4℃条件下48小时内运送至监测实验室。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标本处理(见附录1),并将标本分为3份,1份用于核酸检测,1份用于病毒分离,1份留样备送检(至少1.5ml)。标本采集后1周内将“环境标本采样登记表”信息录入到“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禽流感环境监测模块”。留样标本要求在-70℃或以下冻存。标本运输时遵守国家生物安全的有关规定。(3)实验室检测各监测实验室收到标本后1周内对标本进行流感病毒A型核酸检测,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H5、H7、H9亚型检测,填写“环境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登记表”(附表7),同时将结果录入到“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各监测实验室如具备BSL-3生物安全实验室可开展H5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分离工作,填写“环境标本病毒分离、鉴定结果登记表”(附表8),同时将结果录入到“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所有阳性标本和病毒的运输按照国家关于高危病原微生物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在检测后2周内将所有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的备存标本(1.5ml)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同时在信息系统上进行网上送检,送国家流感中心的标本须附上信息系统生成的环境标本送检单(附表9)。各监测实验室分离的病毒在2周内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同时在信息系统上进行网上送检,上送的毒株须附上信息系统生成的环境标本分离毒株送检单(附表10)。国家流感中心在收到标本或毒株2个月内反馈复核鉴定结果。7四、职责分工及组织实施(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负责监测方案的起草、论证、修改和完善,开展相关培训,对监测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和考核。每个季度对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2.向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实验室提供血清检测抗原和参考血清,对送检标本开展复核工作,并及时反馈结果。(二)各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制定本省的实施方案,负责监测工作的实施,包括监测点的选择、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2.负责统一组织和开展本省血清标本H5N1抗体检测工作、对网络实验室的环境标本检测工作进行分工安排。按监测方案的要求及时提交检测结果、组织检测结果录入、上送各类标本进行复核。3.定期进行督导、考核及评估。每季度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提交全省的监测工作报告。(三)各监测网络实验室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根据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一安排,负责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监测场所的选择、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标本的采集以及数据收集、整理及上报。2.根据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一安排,对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及时提交检测结果。将标本采集和检测数据录入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