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助推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种养结合助推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开县畜牧业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调查与思考作者:杜子明唐开来源:开县畜牧兽医局时间:[2012-04-13]近年来,开县畜牧业正由传统的小规模分散饲养向集约化规模饲养转变,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防止规模化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开县围绕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按照“养殖集中化、粪便资源化、污染减量化、治理生态化”的思路,致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畜牧业,探索建立了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规模养殖的排泄物治理问题。一、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种养结合循环模式2007年以来,开县立足大农业、大生态,大胆创新畜牧业发展方式,以种养结合为核心,以治理和利用并重为原则,探索建立了多样化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一)“猪-沼-果”循环模式。在长沙、赵家等柑桔重点乡镇,根据果园规模配套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和沼气池,开展“沼液、沼气和沼肥”的综合利用,建成独具特色的“猪沼果五个一”工程,即:一个果园,一座房,一池沼气,一栏猪,配套铺设一套灌溉管网。典型的如长沙镇福城村福旺养殖场,建沼气池400立方米,粪便发酵池500立方米,沼液氧化池150立方米,粪污循环利用管网1000米,年出栏生猪3000头,该场所产生猪粪经过沼气工程处理,沼液通过管网设施转运到果园(农田)使用,保障了1000多亩柑桔园的肥源,惠及农户16户。(二)“猪-沼-菜”循环模式。主要在竹溪、厚坝、临江等蔬菜基地周边,根据大棚蔬菜和露地蔬菜基地的规模,确定养殖场的选址和规模,做到附近的蔬菜基地完全有能力消纳养殖场产生的粪便、污水。如临江镇复杨村村民王巨能有一个400头养猪场,建沼气池100立方米,粪便经发酵、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种菜14亩,2011年出售生猪和蔬菜获利12万元。该模式已在全县蔬菜基地广泛推广,覆盖127个年出栏300头以上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近10万头,养殖粪污就地直接施用到蔬菜地等种植业,综合利用面积达2万亩。(三)区域配套、循环共生模式。主要对资金、技术实力比较雄厚的大型养殖场,配套一定面积的综合性农、林、渔业生产区域,通过生物工程处理方式,将畜禽粪便分别转化成有机肥料、生物蛋白、沼气能源等,配套用于周边的种养殖业,实现局部区域内资源循环、生态平衡。如开县山川牧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520亩,修建山羊圈舍2500平方米、配套建沼气池500立方,羊粪沼气处理后采取沼渣、沼液干清分离,沼液通过管网施用到牧草地,沼渣运输到多功能的莲藕种植及鱼、鳅鱼、鳖养殖循环池,实行“羊-沼-草-羊”、“羊-沼-鱼”、羊-沼-鳅鱼-鳖”、“羊-沼-藕”模式,发展牧草200亩、莲藕140亩、养鱼(鳖)200亩,农牧结合,互惠共利,既解决了公司种植牧草、莲藕、蔬菜有机肥需求的难题,又通过生物链突破了喂养鱼(鳖)的矛盾,呈现出“鱼肥、莲美、草丰、羊旺”的生态良性循环。(四)“秸秆-饲料-养牛”循环模式。重庆峰仙牧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饲养奶牛-粪便沼气-农作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年可消耗作物秸秆和青饲料100余吨,基本上能将周边农户的菜叶、秸杆消耗掉,通过奶牛饲养转化为鲜奶,同时将处理后的奶牛粪水施用到附近300亩果园、200亩菜园,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农业废弃物的多层次利用,并展现出“秸秆资源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美好前景。(五)生物发酵、“零排放”模式。主要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域、居民聚集区域及场镇周边等环境要求高、环保敏感的区域和高山水源匮乏区、高海拔地区,大力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的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生产环节进行消纳处理,既实现畜禽粪便的零排放,又使有机物还田用于种植业,达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目前,全县已建成13家“零排放”养猪场,建成发酵床面积近4600平方米,养猪数量达到5000多头。(六)种草养畜、过腹还田模式。依托肉兔养殖基地和“沧海桑田”工程,按照草、畜、圈、池的配套要求,在九龙山镇、渠口镇等地发展了一批种草(桑)养畜示范户,起到了良好的以草(桑)增畜、以草(桑)换肉、以草(桑)保水土的效应。九龙山镇青云村养兔大户李建,建标准化水泥预制件组装兔笼1600孔、沼气池200立方米,种植黑麦草10亩,养殖肉兔1.5万只,2011年采取“兔-沼-草-兔”的种草养兔模式实现收入13万元;渠口镇绿旺养殖场,建高床漏缝式羊舍200平方米,2011年采用海田公司提供的饲料桑喂肉羊68只,实现养殖收入5万元,踩出了一条“种桑保生态、养畜富移民”的路子。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的成效和启示经过几年的实践,开县以种养结合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一)主要成效1、促进了生产方式转变。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的做法,较好解决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问题、资源循环利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2、促进了种养业成本节约。目前开县种养结合农业循环经济已覆盖约10万亩耕地,每年可为农民节约成本两千万元以上。3、促进了无公害畜产品生产。2011年,开县生态种养殖面已达到60%,无公害畜产品产量已占总产量的90%。4、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改善。已实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区域,基本上没有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采取人畜分离的方式,大大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二)几点启示1、产业布局必须科学化。从畜牧业的性质看,不能孤立地发展,必须放在整个大农业中统筹考虑。一是要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中,要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二是要与农田、果园等建设相衔接。畜牧场的选址要与农田、果园相衔接,尽可能通过农田渠系把畜禽排泄物或沼液、沼渣排到田里,培肥地力。三是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开人口集聚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2、结合环节必须紧密化。不同的畜禽、不同的农作物、不同的地区,对种养结合的要求、适应性各不相同,重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把生猪作为推进种养结合的重点畜禽来抓。生猪是开县主要的畜牧产业,承担着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功能,但其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要作为当前推进种养结合的重点产业来抓。二是要把水果、茶叶、蔬菜作为种养结合的重点作物来抓。种养结合,解决的是畜牧业自身污染问题,得益的是种植业,特别是果园、茶园、蔬菜地,十分需要和适宜施用有机肥。三是要把新建标准农田、丘陵园地作为重点区域来抓。随着大量优质土地资源的征用,现在开县农业生产用地主要集中在标准农田和丘陵园地,但两者目前的土壤肥力水平还不很高,特别需要把这些区域作为种养结合重点来抓。3、发展方式必须生态化。在实施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发展中,必须把“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选址原则,“适度规模、容量化消纳”规模建场原则;“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减量化排放原则,“沼气配套、生物发酵床”无害化处理原则,“种养结合、生态还田”资源化利用原则,作为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的行为准则,使上一环节的废弃物作为下一环节的资源,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和谐。4、养殖技术必须标准化。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提高畜牧养殖的质量安全水平。对种养结合的养殖场,必须坚持做到“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畜舍设计、统一疫病防治、统一质量监测、统一污水处理。要制定各种饲养管理的技术规程,包括改良、防疫、消毒、牧草种植、饲养管理等,推行无公害畜禽的标准化养殖,使畜牧养殖达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绿色化。三、加快发展种养结合模式的几点建议开县在发展种养结合模式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着畜禽饲养与土地资源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农牧业生态立体产业链偏短的问题。结合这次对种养结合模式的调研情况,对开县下一步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提出几点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作为建设风情名镇、美丽乡村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推广种养结合模式纳入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做好种养结合模式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等,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以保证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建设稳步推进。(二)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种养结合模式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操作方法,大力宣传推广畜禽生态循环养殖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畜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益、实现畜牧业节能减排目标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养殖场户认识和掌握种养结合技术,增强其推广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迅速在全县掀起推广种养结合模式的热潮。(三)加强政策扶持。种养结合模式是一个多环节的生产模式,基础设施投入比较大,各级要加大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等投入力度,扶持种养结合养殖场建设。要积极整合国家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三峡后续扶持等项目资金,重点用于生态环保畜牧场建设,加快种养结合循环模式的推广应用步伐。(四)加强技术创新。各级畜牧部门要针对不同的养殖规模、地理环境,研究新圈舍建筑模式,加快旧圈舍改造探索,不断创新种养结合循环养殖模式。畜牧科技推广人员要深入基层加强培训指导,促使养殖场户尽快掌握技术操作特点,圈舍建、改造方法和饲养管理等技术,提高种养结合技术推广应用水平。(五)加强部门协作。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国土资发[2007]220号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积极会同畜牧部门制订生态循环型畜牧业用地规划,落实畜牧业农业用地政策。环保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对符合种养结合规划、落实结合措施的养殖场,要尽可能简化手续、降低费用。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保障必要的经费。其他有关部门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分工协作,合力抓好种养结合模式推广各项工作。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