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学生心理问题,有效实施学校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作者:刘波转贴自:《中国教育实验与改革》(第6卷)点击数:718文章录入:lbrenai近几年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发展的速度比较快,1999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社会上又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片面夸大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便会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发生偏差。本文就如何科学看待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在此基础上怎样有效推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科学评价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大众刊物,甚至学术刊物都片面夸大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检出率。心理障碍是心理病理学的名词,有时也译作心理疾病、精神障碍。但是,在一些文章中却被胡乱套用,即把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都称为心理障碍。如《教育探索》2001年第10期《师范教育必须重视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某地区抽样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有34%的人有心理障碍,11.5%的人有心理缺陷,28.1%的人有心理异常。”又如《班主任之友》2002年第3期《忠言顺耳方利行》一文中:“据调查,中小学生中95%以上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其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6.7%”。这样的报道是值得反思的。心理障碍是比较严重或严重的心理异常,与一般心理问题有着严格的质的的区别。笔者曾在浙江省学校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育系杨宏飞副教授的指导下,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26.13%。这只是表明有26.13%的学生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一般心理问题,也就是说,在这26.13%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心理还是基本健康的,只有4.78%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而严格按照标准,存在心理障碍学生的比例为1.32%。我们确实需要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必须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在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前,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座谈会,包括郑日昌在内的与会专家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近年来较科学的统计,认为当前中小学生存在心理疾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不到1%。存在心理问题,通过学校心理辅导就能解决的占10%左右,绝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沃建中博士在《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构建与培养研究》的课题(2001)中,指出中小学生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在5%以下,如初中生心理基本健康、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为82.9%、14.2%和2.9%。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学生中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因而片面夸大我国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比例是不切实际的。这样的报道会误导社会公众,误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尽管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由于某些心理障碍问题是动态的,有的问题会积累,遇到某些特殊的情况可能会突然性爆发。因此,从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应该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正确认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发展模式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其次才是针对及个别学生心理异常现象进行防治和矫正。因此,我们要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有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绝大多数孩子心理状态是健康的,这样,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才不会走入误区。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模式来看,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教育发展模式,而不是医学模式。的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由于人们相对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劣性刺激也越来越大,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的确也呈上升趋势。因此,世界各国也都越来越重视心理卫生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别于社会,是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预防,而不是矫治。我们学生所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绝大多数是一般心理问题,从整个人生来说,这些问题是发展性的问题,而不是障碍性的问题。这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目前,一些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要高于中小学生。在实践中,不少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发现,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其成因往往是在中小学。前些日子发生某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熊的事件,有些人将刘海洋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责任推给了大学。其实,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刘海洋的心理问题早就存在,只是在大学里才爆发出来而已。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消除潜在的心理问题,提升整个人生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应大力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点是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在实践中,为突出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而片面夸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科学、不可取的。这会使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误解,认为自己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而背上不必要的心理包袱,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要科学地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制定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三、有效实施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上所述,中小学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一般都是一些发展性心理问题,这也决定了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开个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就可以了。笔者曾在2001年4月,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对杭州市若干所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在,又在中学担任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有效推进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1、全面渗透。在学科教育、各项教育活动、德育和班主任工作等方面,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这一点,在心理健康教育刚刚启动的学校,很难一下子做到,这需要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逐步实现。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这是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课程的方式进行,可以排入课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班队课中进行。又专职教师授课,但心理辅导活动课不能异化为心理学课,不能是仅教给学生心理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体验。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对多数学生可能碰到的共同的心理问题问题,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如新生适应讲座,考试心理讲座等。4、开展个别心理辅导。由于学生心理存在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解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可以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采用面谈的形式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也可通过书信(包括电子邮件)或电话进行辅导。5、加大宣传力度。前面已经讲到,现在,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很有必要通过宣传栏、广播台、有线电视、心理小报等多种途径,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学宣传,使学生消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神秘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己的重要性,消除去心理辅导室的顾虑。笔者在浙江大学教育系就读时,曾对杭州的一所省一级重点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调查。该校尽管设立了心理辅导室,并有专人负责,但是几乎没有学生来。后来经过了解,原因是学生如果去心理辅导室的话,就会被人说成是神经有毛病病,所以都不敢去。由此可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对学校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6、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必须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例如心理健康状况有地区差异,各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可对学生作一些科学的心理测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这样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刚刚开展的地方,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有科研意识,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发现规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通过家长学校,开设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做到家校共育,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