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以秸秆替代化肥,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技术。为了有效利用废弃的作物秸秆,同时解决保护地内二氧化碳浓度低、地力下降、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的问题,2011年建昌县在全县18个乡镇、75个村大面积示范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并在温室番茄、黄瓜、青椒、角瓜栽培上进行了应用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试验基本情况1、试验地点:试验分别在我县18个乡镇进行,每个乡镇落实6个棚室,每乡镇安排3个棚室设行下内置式反应堆示范,另3个棚其它管理条件均相同的温室作为对照。每个乡镇种植蔬菜品种根据当地主栽品种决定,其中巴什罕乡、玲珑塔镇、药王庙镇种植品种为尖椒;和尚房子乡、王宝营子乡、汤神庙镇种植品种为黄瓜;牤牛营子乡、喇嘛洞镇、头道营子乡、魏家岭乡、碱厂乡种植品种为番茄;二道湾子乡、八家子经济开发区、大屯镇、黑山科乡、杨树湾子乡、小德营子乡种植品种为青椒;素珠营子乡乡种植品种为角瓜。2、试验材料:施用菌种为宏阳秸秆生物降解菌种。3、试验方法处理:内置式反应堆+常规管理对照:常规管理二、技术措施:内置式反应堆:开沟、菌种活化、铺秸秆、撒菌种、拍振、覆土、浇水、整垄、打孔和定植。①开沟:常规种植。一般双行,宜采用大小行种植。大行(人行道)宽80厘米,小行宽50厘米,就在小行位置开沟,沟宽60厘米,沟深20—25厘米,开沟长度与行长相等,开挖土壤按等量分放沟两边。②菌种活化:以麦麸为培养基对原菌种进行活化,原菌种用量8-10公斤/亩,使用比例为,菌种:麦麸:水=1:15:13混办均匀,用水量以永手将料握紧后指缝悬而不滴为宜。活化时间为10-12小时,菌种活化后需在48小时后用完。③铺秸秆:开沟完毕后,在沟内铺放秸秆。底部铺放整秸秆,上部放碎软秸秆,铺完踏实后,厚度25-30厘米,沟两头露出10厘米秸秆茬,以便进氧气。④撒菌种:每沟用处理后的菌种6公斤,均匀撒在秸秆上,并用锨轻拍一遍,使菌种与秸秆均匀接触。⑤覆土:将沟两边的土回填于秸秆上,覆土厚度20—25厘米,形成种植垄,并将垄面整平。⑥浇水:浇水以湿透秸秆为宜,隔3-4天后,将垄面找平,秸秆上土层厚度保持20厘米左右。⑦打孔:在垄上用14#钢筋,打两行孔,行距25—30厘米,孔距20厘米,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以利进氧气发酵,促进秸秆转化,等待定植。⑧定植:一般不浇大水,只浇小水,一棵一碗。定植后高温期3天、低温期5—6天浇一次透水。待能进地时抓紧打一遍孔,以后打孔要与前次错位,生长期内每月打孔1—2次。三、示范结果:1、经多次地温、气温监测,反应堆棚内地、气温均比对照棚高出1-2.5℃,内置式反应堆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为高出常规棚2倍多。2、生长表现:苗期:早发、生长快、主茎粗、节间短、叶片大而厚,开花早,病虫害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中期:长势强壮,坐果率高,果实膨大快,个头大畸形少,上市期提前10天。后期:越长越旺,连续结果能力强,收获期延长20-30天。3、产量表现:据调查,内置式反应堆棚黄瓜的产量15000公斤/亩,对照棚产量1250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0﹪;内置式反应堆棚番茄的产量14500公斤/亩,对照棚产量1200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0﹪;内置式反应堆棚青椒的产量11000公斤/亩,对照棚产量900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2﹪;内置式反应堆棚茄子的产量12000公斤/亩,对照棚产量1000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0﹪;内置式反应堆棚角瓜的产量15000公斤/亩,对照棚产量1200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5﹪。4、该技术具有抑制病虫害发生的作用,试验示范中没有施用化肥和农药,产品品质显著改善。四、结论与讨论通过2011年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我县示范应用,证明该技术在我县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是切实可行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为农作物提供了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有机无机养料等有益物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防病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喷施农药次数。生产出的蔬菜符合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生产要求。但还需不断的实践,以便探索出更适合设施蔬菜生产应用和操作的新方法,以期操作更为规范,达到更高的产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