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出精细管理走进学生心灵创建优良学风凤翔中学凤翔中学创建于1940年,是陕西省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单设高中,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3200多名。近年来,学校坚持“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为准则,针对目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理想信念淡漠、法纪观念弱化、社会责任感差、崇尚物质享受、缺乏吃苦精神、缺乏自主、依赖性强的问题,立足创新抓德育,针对实际促实效,建立起以理想信念、礼仪诚信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重点,以养成良好品质和情操为基础,把传统教育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道德实践和创新实践相结合,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体制。尊重学生自主,倡导人文精神,重视环境熏陶,突出道德实践,使德育立体化、队伍网络化、内容多样化、形式灵活化、活动系列化,营造了全员德育、无缝管理的新格局,构建起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框架,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示范家长学校、教育质量优秀学校、绿色文明示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学校管理百校2行活动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创新德育内容,展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1、深化养成教育,夯实思想基础。学规范,讲守则,重在养成。养成教育是事关学生性格形成、人生成功的大事。“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学校的德育就是播种行为与习惯的事业。我们把每年3月份、9月份定为《规范》养成月,利用一月时间组织学生通过班级集中学习、条文诵读比赛、模拟情境表演,使《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奖惩条例》、《学生礼仪常规》、《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公民道德规范细则》在全校学生中入口、入脑、入心,使其自觉实践,模范遵守。在规范约束的同时我们还通过“礼仪示范班”、“十佳礼仪标兵”评选活动,用榜样示范、典型引路、环境熏陶等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夯实思想素质的基石,使其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师长,在社会上遵守公德。2、强化诚信教育,打造道德基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基石。我校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开展“我是诚信公民”签名活动,全校师生在长达10米的“做诚信师生,树良好形象”的横幅上郑重签名,学校将诚信横幅悬挂在师生每天必经的实验楼门厅内,时时鞭策、激励全体师生牢记承3诺,做诚信公民。二是制定《学生诚信公约》、《教师诚信公约》,建立诚信考评制度,定期评选“诚信标兵”,营造浓郁的诚信文化。三是开展“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主题活动,通过举办诚信讲座、征文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化诚信教育,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诚信行动撒满校园。四是建立诚信曝光台,开展“三无”诚信学习活动,对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违返校规、欺哄他人等行为进行通报批评,抑制歪风,弘扬正气。3、走进学生心灵,塑造健康人格。教育是作用于“灵魂”的工程。只有做到心理健康,才能确保思想健康、道德素质提升,德育工作只有从“心”抓起,才能收到实效,巩固成果。基于此,我们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灵阳光工程”,开通学生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承担了全国“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成为省教科所挂牌设立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学校和实验学校。学校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了五名兼职心理教育教师,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每两周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根据新时期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如优秀学生的“不正当竞争”心理,中等学生的“怕挫折”心理,学困生的“自卑、厌学”心理,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心理,单亲生的“恐惧、孤僻”心4理,精选内容、耐心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同时出刊心理特刊——《心灵金钥匙》,开设“心灵之约”信箱,并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诚心诚意地信任和鼓励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蹲下来看学生”。从而在全校形成了全方位、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同时,科研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果,六篇科研论文在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上获奖,2003年9月,学校被省教科所评为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先进单位。4、突出“三义三观”教育,引导学生占领人生制高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系因素。我校坚持“先成人,后成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思想,努力抓好“三义三观”教育。一是切实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国旗下演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二是向高一学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展示学校辉煌的过去,多彩的现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三是广泛开展“三颂”教育,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征文活动、书画展览、知识竞赛、歌曲演唱、影视片放映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四是通过每期一次的古诗文名篇诵读和英模事迹报告,加深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的积淀;五是定期举办团课、党课活动,开展“争做文明中学生”演讲赛,引导学生以民族英雄为楷模,以时代精神为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5观、人生观、价值观,珍惜青春年华,扬起理想风帆,实现人生价值。5、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创建立体“教科书”。德育基地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言传身教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环境育人功能。我们将悠久历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塑造无声书,创建立体画,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陶冶、润泽学生健康成长。风格独特的校园建筑,凝聚校魂的主体雕塑,琳琅满目的文化长廊,特色鲜明的板报厨窗,处处给师生以激励鼓舞和人文关怀。400多幅悬挂在教学楼、实验楼外墙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匾牌实现了“墙壁会说话”。每月一期的《校园之声》报,每日一次的“青年之声”广播成为校园文化讲坛。校园随处可见的标语、对联、警示牌,形成一道永恒、亮丽的道德风景线。还有参天古木,茵茵绿草这些隐性文化,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二是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采的道德实践活动。我校有7个校外德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赴基地开展社会调查、一日征文活动,通过“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通过组建爱心小分队、志愿者服务队等形式,“伸出一双手,温暖一颗心”,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扶危济困等爱心活动,培育学6生关爱他人、帮助弱者的高尚情操。通过“班班承包一片绿,人人护养一株花”,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美化家园活动,实现了既树木又树人,以树木促树人。同时学校定期邀请基地工作人员来校座谈,共商建设事宜,使德育基地充分发挥育人功能。6、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防范自觉性。一是积极开展普法活动。学校每期聘请公安司法人员来校举行法制教育讲座两次,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师生法制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加强警示教育。学校定期邀请枣子河劳教所干警和从教人员既从正面宣讲法律知识,又从反面现身说法,用鲜活教材、惨痛教训教育师生遵纪守法,明辨是非。同时通过参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等展览,使学生从本质上认清邪教、毒品的危害性,积极揭批邪说,净化心灵。7、建立转化机制,加强学困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每期开学初对学困生、单亲生逐班摸底,建立三个档案,即心理问题档案、思想状况档案、教育转化档案。每半月进行一次学困生心理行为矫正,每月组织一次思想道德建设座谈会,实行领导、班主任结对帮助学困生制度,按照多鼓励、少批评,多疏导、少堵截的原则,建立低起点、小坡度、多台阶的目标,人盯人、人包人帮助学困生开发非智力因素,促使单亲生放下思想包袱,融入学校大环境,培养他们健康7的心理素质,克服厌学畏难情绪,增强学习自觉性、自信心,“挖掘闪光点,扶植起发点,把握反复点,促进飞跃点”,耐心施教,积极帮教,使其循序渐进。二、创新德育方法,构建网络体系,实现寓教于乐。1、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德育责任。学校成立一把手负总则的德育教育机构,组建党、政、工、团、班主任、带课老师、学生家长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队伍,坚持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委一条线,主要负责学生理想信念和礼仪诚信教育;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一条线,主要负责学生行为规范养成和民族精神教育;法制副校长——保卫科——班主任——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遵纪守则和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教学副校长——年级组长——带课老师一条线,主要负责学科德育渗透和道德创新实践活动。这样从领导到教师,上下一致,层层负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全校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德育,同心同德育新人的德育管理机制,实现了德育队伍网络化。2、引入激励机制,实现量化管理。一是实行学生德育量化管理,每班设立德育量化积分栏,由班团干部值周,负责周内全班学生在遵纪守规、礼仪诚信等方面的表现及典型的人和事记录,周末班委会、团支部开会小结,周一班会进行讲评,并记入个人德育量化积分,作为班级评定“三好”、8“优干”的主要依据。二是实行“三生三奖一补助”,三生即三好学生、文明中学生、学科全优生;三奖即优秀班团干部奖、礼仪诚信标兵奖、思想道德进步奖;一补助即家庭困难学生补助,学校每年拿出6万多元奖助学生。通过奖励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弘扬文明新风。三是建立帮扶小组,通过结对子、带路子、做样子等活动,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摒弃不良的行为习惯,变他律为自律,使规范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通过以上措施,创建良好班风,培育浓郁学风,培植优良校风。3、贯彻“小、细、近、实”原则,务求实效。我校德育工作摒弃道德灌输和生硬说教,以渗透教育、情感教育为主要手段,遵循“知、情、意、行”认知思想,通过教育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言传身教,以心暖心,以爱唤爱。教育中坚持“小、细、近、实”的原则,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人生的细节入手,从学生的身边入手,变堵为疏、化虚为实,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告别陋习,从我做起”教育活动中我们让学生从捡一片纸屑,擦一块玻璃,抹一次楼梯扶手、帮助一位同学做起,使学生真心体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准则,同学们争先恐后,热情极高。4、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孤立的,只有以丰富多采的活动为载体,实现思想性、艺9术性、趣味性相统一,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才能突出时效性,提高实效性。我校采取分阶段突出重点,分年级逐层推进的方法开展系列化教育,高一突出《规范》养成教育,高二注重“三义三观”教育,高三抓好理想信念教育。9月新生军训,校史校情教育、民族精神教育;10月“爱家乡、爱祖国”系列活动;12月英模事迹报告会;1月“迎新年书画展”;3月“学雷锋、树新风青年志愿者”活动;4月“校园是我家,人人爱护她”系列活动;5月“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及书画大赛等。这样总体目标以一贯之,年级目标清晰明确,阶段目标落实到位,纵向衔接,横向拓展,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陶冶了师生情操。5、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拓展德育空间。教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然而当前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比较明显,社会上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真善美,耳闻目睹的则是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使学校德育显得单薄、脆弱,以至于“五加二等于0”,造成德育过程中,学校“加热”抵不过家庭和社会的“散热”,使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为此我校从完善德育体制入手,承担了省级科研课题“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研究工作,建立起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为经,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学校各项工作为纬的“立体教育网络”。通过每半期一次的家长学校讲座,10每期一次的致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