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复长时间出现不合格f-Cao及窑系统恢复正常的分析报告十月以来生产上反复出现不合格f-Cao,窑产量随之下滑,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时窑作为系统已无法正常控制熟料f-Cao的含量,此时窑已纯属带病运转,依赖中控操作员的操作,已经力不从心。公司就此多次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组织力量,对有可能产生的问题针对性的逐项解决。现象分析及解决措施:1、对窑四通道火嘴首先进行了调整,加强了火嘴的内风量(内风间隙进行了调整),改变了火嘴的位置(偏料调整)目的:加强窑前火焰煅烧,但调整后f-Cao偏高现象没有明显改观。2、对三次风阀板进行了调整,减小三次风阀板的开度,目的加强窑内通风,强化煤粉燃烧,调整后f-Cao略有改观,但两三个班后f-Cao又出现反复。同时预热器出现连续性小股塌料,而且塌料情况越来越严重,窑系统煅烧越来越困难,对预热器塌料进了多次操作上的调整以及针对烟室,下料管的清理,但效果仍不明显,窑况急剧恶化。3、对生料磨操作调整,控制出磨生料细度,原因CaCo3中含有结晶Sio2粒子,结晶的Sio2粗颗粒很难与CaO化合,此加剧了窑煅烧的不稳定致使f-CaO偏高一个因素。4、追求过高KH,我厂的KH控制指标为0.90正负0.2,而这阶段的饱和比及其不稳定,忽高忽低,并以控制高饱和比为主。窑操作上跟不上入窑生料成分变化,分解炉温度控制困难,也是导致预热器塌料从而影响窑况越来越恶化又一因素。解决措施与质检部沟通适当降低KH,目的:使窑系统慢慢适应来料恢复窑热工制度,再循序渐进提升KH,前提是必须确保生料中各化学组分合理。5、煤粉影响,我厂煤粉质量控制始终不尽如意。(1)水份大,细度粗,这对窑前的火焰影响很大,一是影响火焰的传播速度,二是影响煤粉的完全燃烧,从而又改变了火焰的形状,粗颗粒煤粉被带到过渡带,燃烧情况不好形成煤粉圈,即影响窑烧成带的煅烧又影响窑内通风,导致窑热工不稳定。(2)窑头送煤转子称不稳定,煤粉入窑脉动现象及其严重,其原因是煤粉水分大,细度粗(煤粉水分、细度合格率为0)。这更加剧了窑前煅烧困难,同时没有燃尽的煤粉被带入到预热器内燃烧,这也是引起预热器塌料的又一因素,因此决定减少窑头用煤,并大幅度降低煤粉水分及细度(现阶段煤粉水分有所好转,细度有所下降,但仍没达到指标要求,合格率仍就是0)。6、从熟料的外观观察,其质地疏松,多孔,立升重轻、虽无黄心,但内部呈黑色细沙状,细粉料含量大,结粒情况不好。经分析是窑前火焰过于集中煅烧,火焰形状又不稳定,加之煤粉用量过多造成。其原因大量的煤灰份及不完全燃烧的煤粉集中沉降在窑烧成带前部,(造成实际窑前温度高,窑尾温度低)虽部分与熟料化合,但另一部分夹杂在化合的熟料中,严重影响熟料质量。因此决定减少窑头煤用量,从7.5吨降至6.5吨,最终窑头煤撤至5.0吨,现还有下调趋势,调整火嘴内外风比例(而非内外风间隙),目的:顺焰煅烧稳定窑热工制度、再稳定窑、炉用风平衡,强化分解炉能力。7、稳定配料的各个组分,减少KH大幅波动。为加强配料的稳定性和直观性,公司决定荧光分析仪在调试正常后立即投入使用,并严格按三率值配料,使用后其起到了一定效果。加之窑头用煤量的调整,窑况逐渐有起色,并越来越稳定,质量大幅好转。结论:纵观以上解决过程,造成这次f-Cao长时间波动的主要原因为:1、窑头用煤不当,加之转子称脉动严重制约窑前煅烧及预热器稳定。2、生料成分波动过大,窑操作跟不上物料成份的变化,导至窑系统出现一系列问题并出现恶化。3、过于主观想像,使我们在调整阶段进入了很多误区,f-Cao出现了较长时间波动,是判断造成失误,今后工作中将引以为鉴。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