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慕雅德对太平天国态度的转变学号:41403086姓名:孙琴琴班级:14级历史(2)班摘要:太平天国运动在晚清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也如大厦将倾般消失殆尽,这晚清事件中的昙花一现在一个外国传教士的眼中是什么样子呢?翻开慕雅德的资料,从一个西方传教士的眼睛里看太平天国。关键词:传教士慕雅德拜上帝教太平天国基督教在晚清民初,曾经有成千上万的传教士奔走在中国这片四万万同胞的土地上,他们或传教,或搜集情报,或游历江河山川。慕雅德就是这些传教士中的一位。在风生水起的晚清,慕雅德在这片土地上一待就是五十年,他见证着太平天国的自始至终,见证着巨龙在以各种方式尝试着苏醒过来。慕雅德在中国或许并不是人尽皆知,但他在西方,尤其是在英国名望很高。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著名的传教士家族,不仅仅是他年纪尚轻25岁来到中国且担任英国圣国公会华中教区的会吏长这一重要职务;还因为他在传教工作的百忙之中,挤出了足够的时间用英语撰写了16本书,2本小册子,以及散见在各种期刊之中,数量不明的投稿文章;并用中国官话和方言撰写了至少15本宗教小册子。1慕雅德2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一个著名的传教士家庭。在家中排行第六的他是1861年,即在他的二哥慕稼谷来华三年之后,被英国圣公会派到作为清末五个开放口岸之一的宁波来的。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在1861年的8月来到宁波传教,他们落脚的宁波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同年12月,太平军占领了宁波,他们被迫撤离宁波。1862年,太平军10万大军再次占领宁波,但被英国舰队和清军合力击败。慕雅德由此写下了《1861~1863年太平天国回忆录》,并于1884年在上海发表,描述了他在太平天国期间的亲身经历。慕雅德在中国前后生活和工作长达50年之久,他见多识广,阅历无数,对于他在中国经历的事情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当太平天国摇动手中拜上帝教的大旗兵临城下时,慕雅德敏锐地觉察到了太平天国背后隐藏着的积极意义——中国人的爱国主义在苏醒。当时太平天国对传教士的态度可以“中立友好”来形容。中立是指希望传教士保持中立态度,不要和清政府联合来造成太平军的失利;友好是指当时的太平军是上帝的子民,他们是拜上帝教的成员,因此和传教士是一个信仰,所以他们尽量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传教士,比如当时洪秀全的老师是美国传教士罗孝全,洪仁玕的好友是英国传教士1丁光:《慕雅德眼中的晚清中国》2014年11月第1版序言部分2丁光:《伯明翰文学收藏的慕氏家族档案》2013(6)艾约瑟。但太平天国的态度也仅止于此,并不在多给传教士一丝一毫的深入了解的权利。艾约瑟曾表示:“批评他(洪秀全)的错误的任何的言论,他总是坚决地但是很和善地予以反驳,他和所有批评过他的著作和他的异端的基督教传教士都保持有好的关系。发现传教士们是错误的,他总即以修改并退回,这时,他对于他们从遥远的外国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的忠诚热心似乎很愉快的表示高度赞扬。这些赞扬,却不会导致修改任何他的观点。虽然,这些传教士可能对他讲了修改的意见。”太平军就像是一个海市蜃楼,让外国传教士看到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希望,但当走近看时,却并非他们所想的那样,这就导致了他们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有一个重新审度的空间,以及一个转变的过程。太平天国刚刚兴起的时候,慕雅德也和其他的传教士一样,对这个在中国的基督教充满了好奇以及满满的期待。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这些传教士包括慕雅德在内对太平天国这个拜上帝教的政权的期待目的是什么?或许我不该私自猜疑这些上帝的天使们对于传教忠贞单纯的信念,但这里不得不让人想到他们是不是也曾幻想以基督教统治中国,从而在精神上击垮中国人的意志最终达成他们侵略的目的。开始外国传教士对这场运动抱有极大的幻想,但他们并没有深入到太平天国内部。西方人包括传教士对太平天国内部的情况都不甚了解,他们多次派传教士与太平天国的主要领袖会晤摸清底细。在慕雅德的文章中和档案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多次描述传教士拜访太平天国的情况。虽然他自己未能亲自前往,但是可以揣测他当初对太平天国的期待很高。1860年8月2日,杨格非和艾约瑟收到干王洪仁玕和忠王李秀成的信,邀请他们去苏州会面。这一点在慕雅德的文章中有写到,可见他对这些非常关注。慕雅德说:“我们的老朋友慕维廉自1860年起就在天京传教,经常进出天王府,和长毛们打交道。一些去苏州和天京的传教士也对太平军寄予良好的愿望,希望他们行善大于作恶。”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传教士渐渐的开始了解太平军是怎样的一种军队。他们越来越发现,这个曾经称呼他们为“洋兄弟”的太平军,和他们脑海中构建的不太一样。除了这些长毛奇特的发型,规格一致的服装以及那一套森严严苛的制度让他们感到惊讶以外,更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些长毛基督徒居然有天父下凡,而后居然还有天兄下凡,洪秀全居然还在梦中看见上帝。这在传教士的眼里简直是痴人说梦。首先,传教士心里,上帝是灵,无形的,他只能存在于人忠贞虔诚的信仰里,洪秀全居然说上帝是“批金发,衣皂袍,巍然坐于最高之宝座的老人”3这不仅是有形的,还有妻儿家庭。在西方传教士的眼里,上帝永远只有一个儿子——耶稣,可是现在不是这样了,上帝又多了一个儿子,那就是次子洪秀全……上帝派他来世间斩妖除魔的说法太过于荒诞。其次,上帝居然下凡了,而且是下凡在一个中国人身上。对于这些现象,慕雅德悉心研究传教士在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他认为拜上帝教在结合中西文化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基督教,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像上文所提到的3丁光:《慕雅德眼中的晚清中国》2014年11月第1版慕雅德看太平天国一章洪秀全天父托梦。慕雅德还认为,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把上帝描绘成一位威严刚烈的愤怒之神,抛却了基督教中宽恕、隐忍的修身内容,强化善恶对立,誓灭清妖,建立天国,最后却神州萧条,神灵涂炭。而基督教在他征服过程中反对任何世俗的武器。他说:“在基督教真正的王国里,在他征服的过程中,它发誓放弃世俗的武器,重建世界的秩序不是基督教的使命。”他渐渐明白太平天国与他们的基督教有着天壤之别,洪秀全只不过披着基督教的外衣,行中国教之实,以基督教的力量蛊惑人心,招兵买马,聚集力量,达到他灭清的目的。与此同时,西方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也在改变,他们不再中立,他们发现了哪块肉都他们来说才是可以刮下来油水的。他们在太平天国的身上既看不到对上帝的虔诚,也看不到让他们对中国利益的继续搜刮,所以,这些西装革履的虔诚信仰上帝的天使们又一次在中国张开了血盆大口,他的锋利的牙齿伸向了太平天国。1862年1月5日,天京太平天国当局拒绝了英国关于在吴淞、上海、九江、汉口的停战要求。慕雅德描述了西方军队在宁波与太平军交战的经过:1861年4月29日,铥乐德克照会太平军首领,东门外面建筑的炮台指向舰艇和租借,请立即将炮台拆毁,下令拆除租借对面东北城门上的大炮。4月30日,太平军首领轻蔑地拒绝了这一要求,他们认为租借是属于太平天国的。来吧,他们说,铥,我们来一决雌雄。44沈弘:《论慕雅德对于保存杭州历史记忆的贡献》2010年(11)在慕雅德的叙述中,他用轻蔑一词来讽刺太平天国的草率高傲。他曾经对太平天国的期盼早已不复存在。1862年5月9日,宁波传教士联名写了两封请愿书,一封写给英国炮舰舰长铥乐德克,另一封写给宁波道台,请求他们尽可能避免残酷的血腥事件的发生。5月10日上午9:50,英国两艘军舰向太平军的炮台工事发起了进攻。慕雅德报道“除了最后登上城墙的30名英法军,另外只有200名的英法海军抗击两万太平军。”慕雅德又狠狠地秀了一把他的国家的强大,同时也狠狠地讽刺了一把中国的落后和太平军的无能。慕雅德说的数字有夸大,即使他们的武器装备再强,两万的太平军也不是木偶,但人家国家有秀的资本,我们又能如何呢?还是毛主席那句话说的好啊:落后就要挨打!时代在变,时间在转,但真理是永恒的。即使是在今天,看到慕雅德如此描绘他们国家的强大,我们也终有叹息的份。总之慕雅德对待太平天国的态度变了,而且变得义无反顾。或许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开始对太平天国满满的期许后来都变为言语中的抨击,字里行间的贬斥,态度上的轻蔑不屑一顾。他说“邪恶(太平军)胜利,天王自己阻挡不了邪恶的洪水猛兽,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后期,洪秀全非常残忍,充满暴力。”这是一个西方传教士眼中的太平天国,一个经历过太平天国的人的感言。通过走近慕雅德眼中的太平天国,笔者也从另一个视角看到太平天国失败的一面。慕雅德的眼中,既看到了太平军的风起云涌,也看到了太平军的溃不成军。他幻想过,但最终绝望,乃至厌恶。当慕雅德等传教士明白,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与他们的基督教风马牛不相及,是完全版的中国宗教狂热,他们的同情就改为厌恶,他们也毅然而然地站在了英军一边,帮助清政府平息战乱。就是这样。对于传教士而言,传教就是他们的欲望,一旦未成功,就势不两立。笔者看来,基督教中国化完全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西方尚且分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人有权利把他们中国化,信仰是栖息于灵魂之中的一种会飞翔的东西。所以,笔者对于传教士的批判中国太平军把基督教中国化也持无奈态度。参考文献:丁光:《慕雅德眼中的晚清中国》2014年11月第1版浙江大学出版社吴霞:《论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对太平天国态度的转变》2008年7月第29卷第7期哈尔滨学院学报沈弘:《论慕雅德对于保存杭州历史记忆的贡献》2010年(11)文化艺术研究丁光:《伯明翰文学收藏的慕氏家族档案》2013(6)浙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