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树郭橐驼传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2、学习本文说事明理、婉约而多讽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对比与映衬的手法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2、学生自读与教师导读相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2、学习作者注重反映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情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责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将两种文体熔为一炉。就其历叙人物姓名、籍里、职业及对人物作正写反衬等笔法来看,是传记文格局;就其借种树之道以喻为官治民之道来看,则又是寓言性质。这种融合.有助于叙议契合、事理相生。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文章运用了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手法,先谈养树,后论养人,以“种树”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叙事语言简洁生动,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如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仅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这种“史笔”与“文辞”的兼美,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2、说事明理、婉约而多讽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1、对比与映衬的手法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22、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教学课时:2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二、简介作者及有关内容1、作者:看注解,补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柳宗元的诗文俱佳,就散文说,形式多样化,论文(《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等论文八书)、传记(《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等)、寓言(《三戒》、《传》、《罴说》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都很出色。文章“精裁密致,璨若珠贝”,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2、韩愈和柳宗元政治上属于对立的派别,韩愈反对“永贞革新”,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并为此一贬再贬。在古文理论上,韩柳有相同的见解,但侧重点不同。韩愈以一代宗师的身份,振臂高呼,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并身体力行地参加社会实践,以改造社会为己任。2、体裁与背景本文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杂记文的一种。“寓”是寄托的意思,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把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时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3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三、教师范读全文(或放录音)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橐tuó驼tuó偻lǚ孳zī莳shì勖xù缫sāo飧sūn饔yōng2、边听边思考:作者把一个什么道理寄寓于了个什么故事?——郭橐驼“顺木之性,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3、学生讨论并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1).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2).转入正题,道出过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3).郭橐驼谈种树经验(4).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5).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做传目的。四、分析文章第一段1、梳理文意(1)、故乡人号之“驼”。故:所以乡人:乡里的人。(2)、名我固当名:名作动取名固:本来当:恰当(3)、因舍其名因:于是2、本段传什么?介绍人物身世3、作者设定的主人公为什么是一个“驼”者?(这个问题是没有明确答案的,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作一推测,为后面的学习张本,但必须让学生明白,揣测就是揣测,而不能把她当作作者的真实意图。)“驼”者,是不健全的人,他的自然天性已被扭曲,他深知这种扭曲的痛苦。橐驼“种树”之所以能顺木之“天”,明白“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而不把个人的意愿施之于树,不是去“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摇其本”,正是以自己的生命体验推之于树,遵从树的天性为第一要务。从而启迪为官处事的基本视角。2、“郭橐驼”本应有自己的名字,为何不知始何名?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尚且能有如此的认识,何况“长人者”?这是一个隐含着的具有对比性质的铺垫,隐含着讽刺和铺垫。3、这一段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句子是哪一句?“郭橐驼”这一称呼带有明显蔑视性质,为何他却“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4“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隆然伏行”的橐驼,其形态是畸形的,丑陋的,但橐驼并不因此而自惭形秽,当别人带有鄙视性质地称其为“驼”时,他能够处之泰然。身有残疾,而能够不为其形体畸形丑陋而痛苦,更不为别人对他的缺乏尊重而愤怒,不因畸形而自烦,更不因他人的态度而自烦。反而随和地、似乎乐意的舍弃了自己的原名,而接受了“驼”的称呼。这种安时处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使其拥有了一种现实的眼光,冷静的心态,和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并进而推己及物,推己及人,明白“种树”与“养人”的深刻道理。形丑而豁达,身残而自信。五、小结可见,文本开头这看似可有可无的简单交代,而是有其深意的,也是学习中值得咀嚼的地方。相比较后文相对显豁的议论,这开头有更丰富的挖掘余地,抓住了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全文的解读就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了。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一定还记得上学期学过一篇文言文《秋水》,是否还记得它选自哪一部书?《庄子》。在《庄子》中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德充符》中记载着这样的个人物:鲁有兀者王骀(tái),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①兀:通作“跀”(yuè),断足的刑法。“兀者”指受过跀刑只有一只脚的人。王骀(tái):假托的人名。)(鲁国有个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可是跟从他学习的人却跟孔子的门徒一样多)闉(yīnqí)跂支离无脣(chún)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dòu)肩肩。(①(yín):屈曲。跂(qǐ):通作“企”。“跂”指腿脚屈曲常踮起脚尖走路。支离:伛偻病残的样子。脤(shèn):唇。这里用跛脚,伛腰,无唇来形容一个人的形残貌丑,并以此特征作为这个丑陋之人的名字。说(shuì):游说。②说(yuè):通“悦”;喜欢。③脰(dòu):颈项。肩肩:细小的样子。)(一个跛脚、伛背、缺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了。)这两个人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畸形残疾却有过人的本领。我们猜猜看,他们是真实的人物还是虚构出来的呢?5虚构的。庄子正是用夸张的手法告诉我们只要有过人的本领,形体上的缺陷就会被忽略。郭橐驼的身体也是残疾畸形的,也有过人的本领:树种得好,而且还懂政治。橐驼种树本领如何?二、分析鉴赏第二段1、梳理文意(1)、或.迁徙,无不活即或(2)、早实以..蕃实:结果,名词做动词。以:相当于“而”表递进(3)、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其它的种树人虽然没有人能够比得上2、橐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天下奇绝。请一同学来读一读第二段,其他同学们来找一找“绝”在哪里?A、所带际遇——争迎取养;B、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无论是把树作为观赏的豪富人还是卖果子为生的人都争着雇佣他,可见他的技术很全面。C、技艺高超——不怕“移徒”。“或移徙,无不活”,我们常说“树挪死,人挪活”,但郭橐驼种的树移植了还能活,这也是他奇特之处。“硕茂,早实以蕃”,他种的树枝繁叶茂,结果早且多,说明他种的树质量高,品质优。D、他植者莫能如也:“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别人怎么都模仿不如他,这是他的独门本领。看来,郭橐驼种树有“四绝”:一绝——技术全面;二绝——树挪能活;三绝——树品质优;四绝——独门本领。3、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侧重于侧面描写三、分析鉴赏第三段过渡:文章最后一段写“吾问养树,得养人术”,阅读梳理全文,理解养树和养人之道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由养树之道推出养人之道的?1、梳理文意(1)、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尔。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目的,相当于“来”;致:尽的意思,使动使……发挥到尽头。性:本性6(2)、凡植木之性性:方法(3)、其莳也若子也:表停顿语气子:名作动,抚育子女(4)、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全:保全而:表顺接得:获得(5)、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而已:罢了,硕茂:使动,使高大,使茂盛。(6)、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使动,使……早,使…….结果多;而,连词,表递进(7)、其培之也为……培土(8)、忧之太勤为…..担忧(9)、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指甲抓,名作动,肤:这里指树皮以:表目的,“来”(10)、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日:一天天地名作状(11)、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不若我能为何(宾语前置)2、分析:(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过树后应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传驼?(对比、映衬)(4)本段分几层意思?(讨论)板书:郭橐驼————--------——(对比)———----———“他植者”总原则:“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木之性日以离”种植方法:“舒”、“平”、“故”、“密“拳”、“易”、“过”、“不及”培育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爱之太殷,忧之太勤”3、小结:第三段借郭橐驼之口,从种树态度和种树方法两方面,详细总结了他技艺高超的原因。种树的总原则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方法:“舒”、“平”、“故”、“密”,培育方法:“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并拿他植者和郭橐驼进行对比,突出正确的养树之道,也为后文引出养人之道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