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栽培技术生意社生意社09月28日讯以营养繁殖为主,如母竹移植、竹蔸移植、移鞭、移笋、竹竿压条、竹竿扦插等。母竹移植法应用最多,其优点是成活率高、新竹发展快、成林早,但每殖系数小、母株体积大搬运不便。早竹类宜选基部直径为2-3cm的二年生竹作种。竹枝扦插宜选壮健的1-2年生的嫩竹上的侧枝。一般竹节上生3条侧枝,居中者根原基少、发根难,应选左、右两边的侧枝扦插。长江流域毛竹的适宜栽植时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以年前为好;冬季寒冷地区宜春季进行;珠江流域母株移植为4月至5月。侧枝扦插材料用7月间侧枝基部刚生出气根者为宜。毛竹母株移植每亩20-35株、移竹蔸或竹鞭每亩40-55株;早竹、淡竹、石竹、白哺鸡竹等中小型笋用竹,移竹每亩50-75株,移鞭每亩60-90株;丛生类型的麻竹每亩40株左右,绿竹70株左右;大头曲竹每亩约60穴,每穴2株。栽植后将土压紧和灌水。按氮、磷、钾为5:1:2的比例施肥。及时除草松土、埋鞭或覆土盖鞭。散生型新竹出笋后,每隔3m左右选留一株长势健壮的成竹。笋用毛竹林每亩留母竹60-70株,7年以上的老竹一般于冬季砍伐,留养同等数量的新竹代替,以保持合理密度。丛生型一般在9月选留母竹,选留位置应宜于挖笋。3年以上的老竹于冬季砍伐。每隔3-4年清理一次老竹头,进行培土,使竹丛不断更新。竹笋采收:毛竹鞭抽生后3-6年为发笋盛期。冬季可挖冬笋,清明前后开始采收春笋,8月采收鞭笋。早竹类的春笋品质比毛竹佳,鞭笋产量比毛竹高。丛生型竹栽植后2-3年开始收笋,5-6年产量最高,每年4月至11月为采收期。7月至8月为盛收期。竹笋的笋头刚露出土面为采收适期,过迟采收,纤维多具苦味,采收时扒开笋周土壤,露出竹鞭,据此用笋刀切断笋的基部,挖后将坑穴用土填平。竹笋生产有大小年现象,在管理上应掌握大年适当减少留养的新竹数量,改善营养条件,增加当年发鞭和孕笋数量,以使第二年出笋量增加;小年适当增加留养新竹数量。数年后达到每年留养新竹数基本相同,逐渐消除大小年差距。竹笋生产还有退竹现象,竹笋中途停止生长并逐渐干枯或腐烂,发生原因是营养不良、竹鞭距母株较远营养供应不足、竹鞭或竹头受刀伤影响养分输送、笋芽受不良条件影响和竹笋被虫蛀食等。竹的虫害比病害严重:主要虫害有竹笋禾夜蛾、竹直锥大象虫、江苏泉蝇等。用敌百虫等杀虫剂防治,及时挖除受害竹竹笋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在山野泥土之中,基本上避免了城市工业污染,卫生洁净,清新爽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玉兰片、笋干、腌渍笋等。也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优良保健蔬菜。我地主要种植楠竹笋,其栽培技术如下:一、品种特征特性楠竹笋又叫毛竹笋,高6~10m,节间长15~35cm,横径5~15cm,3月下旬~5月上旬产春笋,8~10月产鞭笋,12~翌年1月产冬笋。笋圆锥形,微弯,长15~30cm,粗7~12cm,单笋重2~5kg,鞭笋和冬笋单重150~350g。笋箨褐黄,间有黑褐色斑块,密被茸毛,笋肉白色,加工后呈黄白色,品质以冬笋最好,春笋略有涩味,667m2产笋200~500kg。长势强,耐热耐旱。二、选地整地宜选择丘陵、山坡,最好是酸性土壤种植。秋冬季整地,坡度20°以下的坡地,全面垦翻20~30cm,清除石块、树根;坡度大于20°的山坡,可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只把栽植点附近2~2.3m的地面翻耕即可。三、栽植我地在11月~翌年2月为栽植适期,一般采用整株移植,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分枝较低、竹竿正直且无病虫害的幼龄竹作母竹,移植时留“来鞭”30~40cm,“去鞭”50~70cm,留4~5层分枝砍梢,多带鞭根,随挖随运随栽,长途运输时要急扎鞭根,经常浇水。每667m2栽20~40株,按行株距5m×10m挖穴定植,穴的长、宽为100~150cm,深60~80cm,穴内先填一层表土,施入绿肥、有机肥作基肥,再盖一层土,将种竹植入,竹鞭放平,再盖土压实,上盖杂草枯叶以保温,天气干旱适当浇水。最好加支柱固定。四、竹笋园管理1.施肥每年每667m2施堆肥、厩肥1500~2500kg或塘泥3500~5000kg。新建竹林可把绿肥和豆科作物的茎叶翻入土中。肥料应加水稀释,分数次浇在竹蔸附近,挖掘春笋和鞭笋后各施一次粪肥或氮肥,堆厩肥等在冬季填入挖冬笋后留下的穴,用土覆盖,或结合松土翻入土中。2.除草、松土新竹林易生杂草,每年在5~6月份、8~9月份间除草松土2次,成林后每年在7~8月份除草1次。在新竹附近松土应离开植株约33cm。松土宜较深,将黑褐色老鞭和砍伐后留下老竹蔸的树桩、石块等挖除。3.选留基本母竹一般每隔3m左右留1株,每年每667m2留2~4年生健壮竹80~120株,其中1年生竹占35%,2、3年生竹各占30%,4年生竹占5%,多余竹和新笋一律采伐或收获,凡超过5年以上的竹株应全部砍伐,并挖掉老竹蔸。4.断鞭、埋鞭成林竹笋园适当挖掉部分鞭芽促发侧鞭。6月以埋鞭为主,挖沟将露出的竹鞭埋入泥下30~35cm处,并挖走少量鞭笋。7~9月份以挖鞭笋为主,埋鞭为辅。当鞭梢顶端向上斜伸,表土裂开,有笋露出地面时即可挖笋,截取顶端鞭梢,再覆土遮盖,壮鞭弱挖,弱鞭强挖,每隔1~2天挖1次,挖后铺稻草保湿。5.断梢在10~12月份砍断当年新竹的顶端嫩梢或在新竹长到4~5m高时,钩断嫩梢,促进发鞭和发笋。6.清鞭新竹园造林后第6年进行一次清鞭,6~9月份结合除草挖园将老竹蔸及所带竹鞭全部挖断,每隔3年1次,然后施入肥料。7.竹园更新竹园从第20年开始每年要分次分块间伐更新,将竹园分块间伐老竹,深挖30cm,挖掉全部老竹鞭,清除竹蔸,重施堆粪肥,过3~4年再将未更新条块进行一次。五、病虫害防治1.竹煤病竹叶表面和小枝上有不规则的黑色煤污状斑点,后来整个叶片布满黑色煤污层,伴有介壳虫和蚜虫为害,应先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浇蔸,或用石硫合剂杀死煤病病菌。冬季间伐部分老竹,以利通风透光。2.枯梢病当年新竹主梢和侧枝节叉处出现浅褐色斑,后逐渐扩大成梭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绕枝一圈即萎蔫,叶片纵卷、枯黄、脱落。应尽早清除病株、病枝,在病部以下1~2节处截除竹梢,喷洒波尔多液或1000倍液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2~3次。3.虫害主要有竹螟、.竹蝗、竹斑蛾等,幼虫初发时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笋夜蛾、竹象虫等发生时,应挖除受害笋,杀死幼虫。六、采笋楠竹笋出土35cm时必须采挖,过迟品质差,过早产量低,每天都要采收,从笋基部挖断。冬笋采收可在冬季翻土松园时结合采笋,或沿2~3年生健壮竹鞭翻土挖笋,或在孕笋周围寻找表土有松动或开裂痕迹处开穴浅挖。春笋一般在4月选箨叶近枯萎,无光泽,早晨笋头无水珠,生长势弱的出土笋挖掉。挖后洞穴要施肥、覆土填平。(记者佚名)笋,杀死幼虫。竹笋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发布时间:2010-05-3014:40来源:安徽农网摘要:竹笋滋味鲜美,除了含有粗纤维外,富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对维持人体健康关系重大的8种必需氨基酸齐全,是一种营养很好的蔬菜。在长江竹笋滋味鲜美,除了含有粗纤维外,富含有19种氨基酸,其中对维持人体健康关系重大的8种必需氨基酸齐全,是一种营养很好的蔬菜。在长江流域的毛竹和早竹类的春笋于早春淡季(4月前后)上市,而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省的麻竹和绿竹等,于高温夏淡季(7-8月)供应,对丰富市场起重要作用。我国江南适合竹类生长,可充分利用山区和丘陵地栽培。竹比一般树木生长快,早成林,枝叶茂密,地下有竹鞭和大量根群可防止丘陵山坡水土流失。竹材用途多,经济价值高,是值得大力发展的植物。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刚竹属为散生型竹种,地下部都有竹鞭。由竹鞭上的侧芽发展成竹笋,竹笋长成竹株,称为竹。竹的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供给鞭和根,所以笋鞭和竹之间关系可概括为: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竹鞭是竹的地下茎,在土中横向伸展,时起时伏呈波浪状。竹鞭有许多节,除基部几节外,每节有一个侧芽,一部分营养充足的侧芽可发展成笋。冬季鞭梢停止活动,到第二年初夏新竹枝叶展开后,竹鞭开始活动,抽出新鞭。新鞭淡黄色,组织不充实,第二年以后鞭中养分增加,一部分侧芽肥大成笋芽。毛竹第三年开始产笋,早竹类第二年开始产笋,这时鞭呈鲜黄色。之后连续3-4年是产笋的盛期,以后鞭逐渐衰老,肉黄色变成棕色到褐色,发笋逐年减少,直到不能发笋。毛竹每两年换一次叶,换叶当年出笋少,成为小年,换叶后新叶茂盛,光合作用强,积累养分多,竹鞭营养好,形成笋芽多,次年出笋多成为大年。这是竹笋大小年的主要原因。慈竹属的麻竹、绿竹、吊丝丹竹等丛生型竹种,它们没有竹鞭,竹笋是由着生在竹秆基部的大芽发展而成,发笋和成竹所需养分直接由其所连母竹供应,一株母竹可抽生5-6条竹笋。一般仅早抽生的养分充足的1-2条笋能发展成竹。早期长成的新竹往往在当年秋季就从它的秆基部的大芽萌发成笋,称为“二次笋”。这时新竹的枝叶尚未展开,不能制造养分,因此,二次笋由于养分缺乏,多数在生长中途死亡。2、生长习性竹是热带、亚热带原产,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我国南方温度高、雨量多,适合竹生长。毛竹、早竹等刚竹属竹种,它们的竹鞭分布在较深的土层下,冬季不易受冻害,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麻竹、绿竹等慈竹属竹种,它们的地下茎入土浅,部分秆基和笋芽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主要分布在温度高的珠江流域。竹鞭的伸展,笋芽的形成,竹笋的膨大以及笋出土后长成新竹,必须有大量水分和养分供应。开春气候转暖,就有大量春笋出土。倘若土壤过干,则出笋少而生长慢,已出土的一部分笋因缺水而干瘪死亡,称为“干退”。有些笋在出土前死亡,成为“闷头退笋”。干旱抑制竹的营养生长而促进生殖生长,故大旱之后常会出现大片竹林开花。麻竹、绿竹等慈竹属竹种有较强耐湿性,故主要种在溪流岸旁和平地。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良好的土壤。麻竹、绿竹等丛生竹的根比毛竹、早竹等散生竹浅而且分布较集中,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力较弱,故对土壤适应力比散生竹弱。二、品种分类我国原产的竹有26属共200多种,任何竹都能产笋,但可作为蔬菜食用的竹笋,必须组织柔嫩,无苦味或恶味,或虽梢带苦、涩味,经加工后除去,仍具有美好滋味。在长江流域的笋用竹主要是刚竹属的毛竹、早竹、哺鸡竹、红哺鸡、白哺鸡、花哺鸡、尖头青竹、高节竹和石竹等。在珠江流域和福建台湾等省栽培的是慈竹属的麻竹、绿竹、吊丝丹竹、大头典竹等。1、毛竹也叫江南竹。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竹秆高10-13米,横径10-14厘米,竹壁厚,质坚韧,用途广。江南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春笋,以笋尖刚露出土面时挖取的春笋品质最好,笋壳底色淡黄,单个重1-1.5公斤。笋体露出土面后,笋壳色泽变褐紫,表面密生棕色小刺毛,称为“毛笋”,单个重2-5公斤。冬季可挖取冬笋,笋体略呈纺锤形,单个重0.25-0.75公斤,肉质细嫩,夏秋间可采掘鞭笋,笋体细长,单个重0.1-0.2公斤,亩产春笋750-1000公斤,冬笋和鞭笋50-100公斤。2、早竹产于浙江和江苏南部,竹秆高3米多,粗3厘米多,有紫头红与芦头青两个变种。紫头红从2月下旬至4月下旬出笋,笋壳淡紫,有褐色斑点和小斑块,笋长15-20厘米,基都粗约3厘米,单个重约0.1公斤。芦头青笋壳淡青带紫,有深紫褐色斑点和斑块,笋长约33厘米,基部粗3厘米,单个重0.15-0.2公斤,出笋日期比紫头红迟约半个月,持续期也较短。亩产春笋500-750公斤,夏秋间可采收鞭笋。3、红哺鸡笋也叫红笋,浙江栽培。竹秆高5-5.3米,横径约6厘米,出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笋壳褐红,有黑色斑点和小斑块,中央约1/3青色带紫,笋长33厘米左右,基部粗3-5厘米,单个重0.25-0.3公斤,亩产春笋200-250公斤。4、尖头青笋产于浙江杭州,竹杠高3.5-5.5米,横径3-4厘米。出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笋壳青紫,有褐色小斑点及云纹状斑块,青紫色,两侧青色,笋长33-40厘米,粗4-4.6厘米,单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