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上课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8课笔墨丹青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画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1957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应邀访问巴黎。在此期间他邂逅了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在毕加索的画室里,200多幅仿齐白石的绘画作品让张大千惊讶不已。但毕加索不会使用中国毛笔,墨色浓淡难分。张大千亲自示范,毕加索赞叹不已,感慨道:“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如果把东西方绘画比作一块精致的面包,那西方的不过是面包的碎屑罢了”。诚然毕加索过于谦虚了,但大师的评价足以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独具风采的中国书法绘画,更是古代中国艺术的大宗,取得了最高的艺术成就。新石器时代到汉代—质朴与浪漫【本课结构】民间风情(世俗画)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起源:•发展:•繁荣:•小结: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从顾恺之到吴道子宋代到明清——文人意趣(文人画)地面、岩壁、陶器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浪漫一: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1、材料:2、特点:岩画是一种以图形代替文字的文献宝库,故而被誉为“历史的语言”。它以质朴的手法,刻画出先民自身居住、狩猎、畜牧、征战、人物、动物、以及图腾崇拜等等与繁衍生息息息相关的场景图形。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人面鱼纹盆: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形象,表现出古人丰富想像力。彩陶舞蹈纹盆:这是一个轰动一时的彩陶盆。盆内壁各组小人牵手共舞,服饰划一,动作相同,头饰或为发辫摆向一致,尾饰也均朝向一个方向,说明舞者的动作、节奏、韵律都是很统一的,活泼、有趣。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源头)二、战国到汉代帛画1)材料:绢帛(毛笔)、石壁2)题材:珍禽异兽、神仙魔怪4)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汉代《马王堆汉墓帛画》3)特点:浪漫、神秘、不失古拙战国的毛笔帛画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寓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形。腾空而起的龙、凤均有一种向上的动势,而下方的侧立人物则反映出一种跟随的特征。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为死者祈天求佑的具有丰富含义的绘画作品。这幅帛画从用笔用线的描述、人物特征的描绘到图的构成无不反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形、神独特的气质和丰富内涵的表现。战国的毛笔帛画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龙凤人物图》帛画的姊妹篇,但《人物御龙图》在绘画技巧上比前者更趋成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视“龙”为神物。是通天地之灵物,它可以载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这虽是一种虚幻,但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愿望。汉代*帛画*《轪侯妻墓帛画》汉代的神秘古拙1972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为西汉长沙相第一代轪侯利巷妻之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绢类画迹。作品以祈颂墓主人飞升为主题。这件帛画也叫非衣,或“T”字型,自上而下分成3个部分,上段绘“天界”,人首蛇身的女姻居中,周国有日、月、扶桑、升龙、神仙、怪兽等,充满飞动的意态和雄健的活力。中部为人间,在接近“天厥”的华盖下面,一年老的妇人拄杖而行,即墓主人生前的形象,前后有男女侍从。最下段画一怪人,赤裸着身体蹲在两条大鱼的背上,用头和手支撑着地面,竭尽全力托举着现实世界。汉代帛画《轪侯妻墓帛画》1.以下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绘画艺术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源头B.战国时期,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C.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是新石器时代绘画的特点D.汉代的绘画艺术中,浪漫幻想主题已不复存在2.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A新石器时代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DA1、原因:①魏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民不聊生;②士人群体形成,反省社会危机,追求理想个性。③笔墨纸张的改进三、魏晋南北朝: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2、代表: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理论“以形写神”魏晋的凸显个性魏晋画祖顾恺之《女史箴图》(摹本,局部)东晋顾恺之传世名画。纵25厘米,横349厘米。主旨宣扬封建社会妇女的道德和节操,以为后人教诫。人物用游丝描,沉着有力,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山石、树木勾勒无皴,与人物的比例则大小不称。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成为中国古代开创之作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魏晋画祖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局部)魏晋的凸显个性3下列有关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B.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画家C.其代表作是《步辇图》D.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C四:唐代1、原因:①政治统一②经济繁荣③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3、代表:“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2、特点: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他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光辉的一页。杜甫、苏东坡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唐代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有两个以擅长画贵族妇女而著称的人物画家——张萱和周昉。该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唐朝的雍容华贵周昉的仕女图,如《簪花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画中妇女浓丽肥胖,脸型圆润,从披纱中能看出丰满的体态。画家极力表现骄、奢、雅、逸的气息和柔软温腻的姿态,一时成为风尚。簪花仕女图《五牛图》画面布景简练,着力表现了牛的状貌。五头牛,各具不同姿态,情生动,准确的描绘出牛的形体结构,让人感受到它的憨诚、健壮、朴厚、勤奋的性格,反映出盛唐雍容华贵的气势、开放自由的环境等。《步辇图》描绘的是唐太宗会见吐番(今西藏)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亲的使者的场景。坐在“步辇”即轿子上的唐太宗,长相不算英俊,看上去像是在闲暇时与老友聚首,如有灵的两眼及无动于衷的神态,露出了尊贵的光亮。站在最末端的译员因地位低下而面见皇上惶恐不安。而穿红袍的礼官有着见过世面的老练、圆熟。禄东赞是自吐番远来的使者,他满面胡须,面露疲惫,同时庄重、诚恳,与他面见皇上时应当保持的崇敬,及与所肩负的使命的重要性相适合。唐代宰相阎立本《步辇图》唐朝的雍容华贵4.盛唐时的著名画家吴道子()①他的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②他的画技被誉为“吴带当风”③他强调传统的线描法④他被后世誉为“画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有关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B.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C.手法创新,题材多样D.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BD繁荣:宋代到明清——文人画与世俗画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宋代,文人画开始从宫廷画与画工画中分离出来。此种一般有如下特点:(1)作者多是学者、诗人,又是画家,“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绘画文学化了,题跋和用印开始成为画面内容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入画,更强调用诗来题画和诗的意境。书法入画,主张书画相通,强调笔法的书写性。(2)文人画重表达观念和情感,畅神、抒情、寄兴,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向和意趣。(3)文人画重墨轻色;重笔墨情趣,轻刻意求似;重潇洒洗练,轻繁缛纤细;重天真幽淡,轻富丽工艳。(4)在作品中将栅、兰、竹、菊、松、石等作为人格化的形象象征,以此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1、原因:①文人阶层壮大;②理学兴起,更注重内心修养2、特点:①文人山水画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②由重写实到重写意3、代表:马远、夏圭五、宋代到明清的文人画(一)宋代文人画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北宋和南宋风格为什么不同呢?不同原因:北宋完成了局部统一,在绘画上气势宏伟,阳刚豪放;南宋偏安,所以体现在绘画上不求对称,墨色恬淡,被称为“残山剩水”。•文人山水画: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能文不求举,善画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苏东坡宋代注重意境——重文与理学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文人山水画,体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开阔心态。气势宏伟、阳刚豪放、心态开阔马远《梅石溪凫图》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马远、夏圭作图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故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是对南宋偏安江南的写景照。南宋“残山剩水”(二)元代:通过山水画抒发士人的郁闷心情思考:元代绘画特点?原因?特点:通过山水画抒发士人的郁闷心情。原因:元代时蒙古族建立的政权,重武轻文,科举制度一度被废除,文人仕途无望;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文人山水画:大元典制,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谓其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谓其无益于国也。”——谢枋得《叠山集》[元]张彦辅《棘竹幽禽图》元代的孤傲空虚——异族统治(三)、明清:文人画成为主流(1)特点:风格奇特,不拘成法(2)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②君主专制的强化③传统观念的松动(3)代表:八大山人、郑板桥八大山人《孤禽图》《鲶鱼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一)兴起:宋代的风俗画1、背景:商业兴盛、城市繁荣,文化普及,出现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3、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市井生活六、宋代到明清的风俗画•民间风情——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开始发展起来。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民间风情——市井生活市井风俗画显得较为轻松活泼,所传达的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自然而热闹的生产、生活场景,洋溢着盎然生趣。(一)宋代的风俗画1、背景:商业兴盛、城市繁荣,文化普及,出现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3、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描绘市井生活(二)明清时期的风俗画1、木刻版画成为小说插图2、百姓喜闻乐见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六、宋代到明清的风俗画•民间风情——木刻版画(小说插图)明万历年间刊本《全像三国演义》明清时期,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为了使小说剧本读来更为有趣,刻书坊开始使用木刻版画作为插图。杨柳青年画----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年画门神•民间风情——布贴画在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布贴工艺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饰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民间风情:布贴画西施浣纱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子等,以表达自已的喜乐感情及生活感受。剪纸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儿童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故深受大家喜爱,•民间风情——剪纸画民间风情:剪纸6.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水画在宋朝时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②北宋的文人山水画构图宏伟,体现出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③南宋文人山水画以描述江南风光为主④张择端的文人山水画最有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A7.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善画竹子,他笔下的竹子,竹竿瘦劲挺拔,富有弹性,枝叶颇简,以少胜多,典型的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关于这一

1 / 5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