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综合自然区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综合自然区划概念与特点原则与方法等级系统我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第一节概述一.概念自然界是由一些大小不同、等级高低有别、复杂程度不一、特征不同但彼此有联系的地域单位组成的复杂和多级别的镶嵌体系。区划:区域的划分。包括自然、经济和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区划:部门的、综合的综合自然区划:以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为依据,根据一定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逐级进行区域划分,并根据每个区划单位综合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程度和差异程度,排列成一定的区域等级系统。二.特点区划性质:由无限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组成的互为对立的过程与结果(区划单位内部相似性最大,差异性最小;区划单位之间相似性最小,差异性最大)区划界限:过渡性(不明显性、重叠性)区划单位:综合性、空间上的不重复性区划方法:综合分析基础上的主导标志法区划结果:多级的区划系统三.意义揭示地球表层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深化自然地理理论研究;揭示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全面评价、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服务经济建设。第二节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与方法一.区划原则(陈传康)1.发生统一性原则2.相对一致性原则3.区域共扼性原则4.综合性原则与主导因素原则其他: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原则、生物气候原则、空间连续性原则等二.区划方法1.古地理法(历史检验法)﹣发生统一性原则占有丰富的古地理资料,现代自然特征形成的关键历史事件2.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扼原则依据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自然地理特征相似性或差异性3.部门区划选置法﹣综合性原则4.地理相关分析法﹣综合性原则5.主导标志法﹣主导因素原则主导标志与分异因素的关系地理相关分析,确定主导标志及分界数值区间分区与分界的方法;优缺点与应用范围;多种方法的配合使用顺序划分(自上而下)613451212地区自然大区界线热量带界线613451212地带/亚地带自然省自然州自然地理区①根据大尺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划分热量带和自然大区;②热量带和自然大区相互叠置,划定地区单位;③根据地区内的带段性差异,划分地带、亚地带;④据地带、亚地带内的省性差异,划分自然省;⑤自然省内划分自然州;⑥自然州内继续划分………直至自然地理区合并法(自下而上)a:划分出一些具体土地单位;b:对土地单位进行分类,区分出土地类型(1,2,3);c:去掉相邻同一土地类型的界线;d.e:据土地类型的质和量对比关系,区分地域差异,划定自然地理区(Ⅰ、Ⅱ、Ⅲ)……abcde123ⅠⅡⅢ中国自然区划(1959年)所采用的主导标志自然区:现代构造运动的性质,3大区自然带:大气温度(≥10°C积温),6带自然地区:大地构造单元和距海远近,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共16个地区自然地带:植被和土壤地带性,28地带自然省:地带内部的地貌差异,90个第三节综合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拟定等级系统是任何自然区划必不可少的环节依据地域分异因素和地域分异规律:双列系统:自然地理区域存在着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区划也存在两种等级系统(理论基础: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互不从属)单列系统:自然地理区域存在着反映两种分异因素的完全综合性单位,区划只存在一种等级系统(理论基础:任一区划单位都是由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自然综合体)一.双列系统双列系统:各级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并列的等级系统,即两个并列的等级系统:地带性单位: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非地带性单位: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小区(一)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1.自然带:地带性区划最高级单位,但有分歧:伊萨钦科和格里高利耶夫:基本热力带(否认)我国多数地理学者: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赞成)中国综合自然区划(1959年):不是区划的一级单位,作为0级单位(折中)①公认的自然带: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②划分自然带的意义便于比较各洲地带性分异,衔接各国综合自然区划系统便于协调综合自然区划与部门自然区划高级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于推广农业生产经验,协调农业耕作制度不同作者所划分的自然带的图式比较前苏联土壤生物气候区划∏.O.马克耶夫中国综合自然区划(1959)前苏联地理简明百科辞典寒(极)带寒带极带亚极带寒温(北方)带寒温带寒温带温带温(亚北方)带暖温带温带暖温亚热带半亚热带暖温带亚热带亚热带亚热带亚热带热带热带热带热带赤道带赤道带亚赤道带赤道带气候特征太阳辐射(大气环流):高温多雨↓水文一致性河网密集、地表径流丰富,径流深和径流系数高植被一致性雨林季雨林,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极高土壤一致性赤红壤:岩石风化、粘土形成,有机质积累和分解,淋溶作用、富铝化强等以热带为例2.自然地带①自然带的进一步划分,是最基本的地带性高级区划单位②中国综合自然区划(1959年):每一地带包括一个可以代表自然界水平分异特征的土类和植被群系纲。③划分标志:植被型和土类,气候指标④过渡带的划分两种情形:镶嵌分布,混杂分布两种处理:平分,独立成带中国综合自然区划(1959年)中的自然地带冷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砖红壤或红壤与黄壤地带3.自然亚地带与次亚地带自然地带按照地带性分异因素的续分,形成低级地带性区划单位,研究不够深入。自然地带的更替变化是自然地理综合特征明显的地带性质变;亚地带的更替变化是地带内一、两种自然要素的地带性质变,另外的要素只发生量变;次亚地带的更替变化是亚地带内各自然综合特征、自然要素局部的、更次一级的地带性变化。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苔原地带北极苔原亚地带典型苔原亚地带藓类地衣苔原次亚地带灌木苔原次亚地带森林苔原亚地带北方森林苔原次亚地带南方森林苔原次亚地带森林草原地带北方森林草原亚地带灰色森林土阔叶林次亚地带灰化黑土阔叶林次亚地带南方森林草原亚地带淋溶黑土草甸草原次亚地带典型黑土草甸草原次亚地带藓类地衣苔原灌木苔原总结: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特点主导分异因素:地带性因素不完全的综合性区划单位(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的角度)空间分布: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但复杂且呈锯齿状;更替规律:以赤道为轴,南北半球呈对称分布单位界线:逐渐过渡性(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1.自然大区①非地带性单位的最高级单位②划分依据:大洲Ⅰ级大地构造、海陆位置如亚洲: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南亚、中亚、青藏高原如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罗开富“草案”(东西两壁)黄秉维“初稿”(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名称分异因素自然地理特征东部季风大区濒临海洋湿润;平原低山;森林植被西北干旱大区深处内陆干旱;低高原、中山、盆地;荒漠、半荒漠青藏高寒大区新构造高寒;高高原、高山;草甸草原、荒漠2.自然地区①自然大区内的次一级非地带性区划单位②划分依据:大洲Ⅱ级大地构造-地貌,湿润程度前苏联:俄罗斯平原、西西比利亚低地、中西伯利亚台地、远东山地中国:东南亚岛群地区、中南半岛地区、华中-华南地区、东北-华北地区、内蒙古新疆地区、青藏高原北部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3.自然亚地区①自然地区内进一步划分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②划分依据:第Ⅲ级大地构造、气候省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清晰:地貌是主导标志,如东北地区划分为大兴安岭、东北平原、长白山地(罗开富,1954)大地构造-地貌分异不清晰:湿润指数是主导标志,如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划分西辽河流域、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赵松乔,1983)4.自然小区①自然小区(自然州、自然县):自然亚地区内进一步划分,是最低一级的非地带性区划单位②主要标志:中小地貌结构的一致性,自然地理过程的相似性。③研究不充分,可能的自然小区:庐山、黄山、黄河三角洲、罗布泊洼地。。。。总结: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特点主导分异因素:非地带性因素不完全的综合性区划单位(发生统一性和相对一致性的角度)空间分布:“切断”沿纬线延伸的自然带或自然地带并呈“块状”分布更替规律:高、低纬度更替不明显,中纬度从沿海到内陆更替界线:相对清晰明显双列系统示例(中国东北区)地带性单位:带﹣东亚温带地带﹣东北温带针叶林灰化土地带,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灰化棕壤地带亚地带﹣东北针阔混交林灰化棕壤亚地带,东北针阔混交林山地灰化棕壤亚地带非地带性单位:大区﹣东部季风大区地区﹣东北地区亚地区﹣大兴安岭,东北平原,东部山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低地总结:双列系统的特点反映客观存在的两类起因不同、互不从属的地域分异因素和规律同时进行两个系统的区划研究等级相称的单位叠置后产生的联系单位,最后完全结合于景观(自然地理区)地带性区划单位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是基本的,联系单位是次要的应用于中高层次的综合自然区划(较小范围的区划应采用单列系统)双列系统构成及联系单位二.单列系统单列系统:区划单位是完全综合性单位,区划只存在一种等级系统先分析,后综合统一单列系统,交叉单列系统,叠置交替单列系统(一)统一单列系统1.根据地域分异因素和分异规律的综合表现来划分综合性的地域单位,并按从属关系建立综合性单位等级系统。2.分异因素→自然属性→地理相关→主导标志任美锷(1961):自然区﹣自然地区﹣自然省﹣自然州;赵松乔(1983):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自然亚区﹣自然小区3.特点把地带性特征与非地带性特征结合起来采用同级单位的综合指标法进行区域划分每一级区划单位既不是地带性单位也不是非地带性单位,它是完全综合的区划单位(二)交叉单列系统1.双列系统的单列形式,即地带性单位与非地带性单位交叉排列黄秉维(1959):自然区﹣热量带﹣自然地区﹣自然地带﹣自然省2.特点交替使用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特征划分不同等级单位在同级单位采用统一的指标,在不同级单位中采用不同指标区划下限单位(自然小区)是综合特征最一致单位(三)叠置交替单列系统1.通过双列系统不完全区划单位交替叠置,从而得出完全综合性的单列系统区划单位2.特点交替使用主导标志进行区域划分高低级单位之间有等级从属关系它是带段性单位和省性单位相间排列的系列,只有自然小区(景观)才是最综合的单位大区地区亚地区小区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国省州带段地带段亚地带段次亚地带段景观总结:单列系统的特点反映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只进行一个系统的区划研究区划单位是地带性区划单位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综合应用于中低层次的综合自然区划区划等级系统的区别与联系双列系统: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单位分别排列统一单列系统: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异的综合系统交叉单列系统: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单位交叉排列叠置交替单列系统: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单位交替叠置,使带段性和省性单位相间排列双列系统是获得单列系统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步骤区划等级系统的评价1.相同之处:力求反映地域分异的复杂性和多级性2.应用价值(农业生产)双列系统应用不方便,单列系统具有优越性交叉单列系统和叠置交替单列系统理论上较严密,但级序过多,在实际应用时显得琐碎统一单列系统不仅揭示地域分异规律在不同区域内对立统一的表现形式,同时在生产实际中便于应用三.区划单位的命名1.综合自然地理特征:一名,二名,三名一名:暖温带二名:暖温带湿润地区三名: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色森林土地带2.地理位置与区域主要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列命名(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3.地理位置:单名法(东北区、华北区)四.景观(自然地理区)(一)景观的概念1.综合概念(广义),类型概念,区域概念(狭义)2.景观:综合自然区划的下限单位,是发生上最一致的自然区域,无论在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并且存在自己特有的形态单位(地方)的质与量对比关系。3.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综合自然区划单位的结合部4.综合自然区划单位与土地分级单位的结合部华北平原(亚地区)内的黄河新三角洲景观:是华北平原最年轻的景观…柴达木盆地(亚地区)内的达布逊景观:第四纪中后期仍被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