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地转偏向力B.地表冷热不均C.水平气压差D.人类活动3.下列地理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A.昼夜多云日温差小B.晴朗天空呈蔚蓝色C.白天风从海吹向陆D.春季多沙尘暴天气4.读“北半球某日天气系统分布示意图”(如图),回答1~3题。(1)根据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A处锋面过境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现持续性降水B.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C.气温升高、天气转晴D.可能带来伏旱天气(2)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B.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C.甲地为气旋,乙地为反气旋D.甲地晴朗,乙地阴雨天气(3)下面四幅图中,能够示意上图中B处天气系统的是B5.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发生了罕见的大雪灾。形成此次灾害的天气系统是ABCD26.2008年7月27日台风“凤凰”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图1中天气系统与之有关的是ABCD7.读图2,回答1~2题(1)图中四地的气候类型中,位于30º~40º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A.甲B.乙C.丙D.丁(2)与北京的气候类型相符的是A.甲B.乙C.丙D.丁8.读图3“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1)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D.大陆西岸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2)有关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中低纬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C.南纬30度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D.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3)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正确叙述是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有减湿作用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有增温作用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9.读图5中地表形态,完成1~2题图33①②③④图5(1)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2)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地貌景观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因地处黄河谷地中,南北有山地限制,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呈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运输的需要B.地形和河流的分布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D.矿产资源的分布11.图2是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的冲积扇地貌是A.由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B.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C.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D.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2)甲处是A.断层B.向斜C.背斜D.储水盆地14.读图3,回答1~2题。(1)图3中从②到①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影响图3中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变化为基础B.海陆分布、地形起伏①②③④图34C.海拔高度的变化D.水分变化为基础15.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最能够直观反应地理环境要素中的水热条件发生变化的地理事物是A.地形B.河流C.植物D.土壤16.喜马拉雅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现象17.内蒙古高原的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呈现出有规律的更替,这体现了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18.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1~2题。表1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印度尼西亚18.0英国13.6菲律宾14.4澳大利亚8.3(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高的收入C.更多的休闲时间D.更优的自然环境19.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读图4。图4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利用方式分别为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B.零售店、电影院、厂房、办公室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厂房20.2004年世界首例旱地种植的杂交旱稻在上海诞生。杂交旱稻种植与传统水稻相比,节省劳动力,且产量持平。据此完成1~2题。(1)杂交旱稻在干旱、盐碱的地区推广并获得高产,这说明A.水资源不再是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B.科技进步缓解了水资源对农业的限制作用C.科技进步使农业对土地资源质量要求更高D.生产力发展使人类所需的资源量减少(2)上海传统水稻区改种杂交旱稻,使得该地区A.水田耕作变为旱地耕作B.耕作劳动力增加C.粮食消费大量增长D.单位面积产量下降21.读图甲、乙两区域图,回答1~2题。5甲图乙图(1)图中所示甲、乙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商品谷物农业乙:乳畜业B.甲:传统稻作农业乙:现代混合农业C.甲:原始迁移农业乙:商品谷物农业D.甲:旱作谷物农业乙:大牧场放牧业(2)关于甲、乙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各国机械化水平较低B.甲区域各国的气候特点均是高温多雨C.乙区域的农业具有良性生态循环的特点D.乙区域的农场生产规模小,但机械化水平高22.澳大利亚南部(阴影所示区域)气候温和,降水适宜,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读图,回答1~2题。(1)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水稻种植业D.现代混合农业(2)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B.与城市市场和工业关系密切C.大牧场上牧牛与小麦种植混合D.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23.阅读图1“工业生产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1~4题。(1)图1中乙类工业生产成本比例最大的是A.原料运费B.产品运费C.科技投入D.工资投入(2)在我国,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A.西北内陆地区B.长江三角洲C.山东半岛D.辽东半岛(3)下列工业部门与丙类区位要求相符的是A.钢铁工业B.造纸工业C.石化工业D.电子装配工业(4)20世纪下半叶,丙类产业在东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A.日本中国沿海韩国中国内地B.中国内地中国沿海韩国日本C.日本韩国中国沿海中国内地D.韩国日本中国沿海中国内地10080604020其他工资投入科技投入产品运费原料运费甲0乙丙图1工业生产成本比例(%)624.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图3),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完成1~3题。(1)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因素是A.廉价的劳动力B.便利的海运条件C.接近铁矿产地D.丰富的煤炭资源(2)20世纪60~70年代,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机械工业B.电力工业C.煤炭工业D.化学工业(3)辽中南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①丰富的煤铁资源②雄厚的高新科技力量③便利的交通运输④丰富的水资源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25.图1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完成1~6题(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热量B.海拔C.水分D.土壤(2)甲、乙两地共同的地理现象是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河流结冰期长D.水运发达(3)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C.盛行风向D.纬度位置(4)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C.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D.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5)元旦这一天,甲、乙两地相比A.甲乙两地昼夜相等B.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乙地更大C.甲地比乙地的昼更短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比乙地更快(6)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的正确叙述是A.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26.下列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27.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①资源调查②人口增长预测③环境监测④自然灾害调查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8.通过卫星航拍取得地面灾情信息,主要应用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传统技术29.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120°40°30°110°乙甲图17A.全球定位技术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技术D.GPS信号接收机30.GIS可以用来A.查询北京市学校的分布B.进行野外地质考察C.定位野生大熊猫的行踪D.调查水资源的数量31.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下列做法最可能的是A.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B.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C.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D.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32.GIS与地图的最基本差别是A.空间模型B.数据模型C.阅读速度D.空间分析能力33.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遥感的关键装置是GPS信号接收机B.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是RSC.GIS与地图的最基本差别是数据模型D.森林普查、人口普查适宜应用GPS34.我国国庆60周年阅兵受到举世瞩目和广泛赞誉。据此完成1~3题。(1)国庆期间,气象部门利用卫星对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天气状况进行监测,主要应用是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数字地球(2)确定各空中方队在阅兵中的准确位置,主要依靠的是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自动驾驶技术(3)本次阅兵的模拟训练系统利用计算机将天气、地形、地物等信息进行综合,这主要应用的是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D.数字地球35.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人口集中,农业发达,交通便捷。读图,完成1~4题。(1)天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现象(2)塔里木盆地内的绿洲与海南岛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海拔B.土壤C.水分D.热量(3)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4)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图2城镇8